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牧草种子的萌发

牧草种子的萌发

• 牧草种子的萌发涉及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和 形态上的变化,一般牧草种子萌发可分为 吸胀、萌动和发芽三个阶段。
一、吸胀
• 当种子与水分直接接触或在湿度较高的环境 中,则种子的胶体很快吸水膨胀,产生很大 的膨胀压力,许多种子这时会胀大1倍,称 为吸胀。
• 种子吸胀作用并非活细胞的一种生理过程, 而是胶体吸水使体积膨大的物理过程。不论 是活种子还是死种子均能吸胀。
• 种子内部胶体物质的吸胀力,叫做衬质势。 水势=衬质势+渗透势+压力势
• 种子吸胀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种子的 化学成分,蛋白质含量高的种子吸胀能力 强于淀粉含量高的种子。有些植物种子内 含胶质,能使种子吸取大量水分,以供种 于萌发时对水分的要求。
• 种子吸水达到一定量时吸胀的体积与干燥 状态的体积之比称为吸胀率。一般禾本科 牧草种子吸胀率是130~140%,豆科可达 200%。
• 禾本科牧草种子贮藏蛋白存在于两个部位: 一为糊粉层中的糊粉粒,一为胚乳中的蛋 白质。
• 蛋白质的分解主要发生在3个部位: ①胚乳
②糊粉层
③中胚轴和盾片
• (四)贮藏磷的代谢
• 种子萌发时所进行的物质代谢与能量传递都和含 磷有机物有直接关系。
• 很多种子中,植酸(肌醇六磷酸)是主要的磷酸贮 藏物,一般占贮藏磷的50%以上,因贮藏形态为 钾、镁、钙盐的混合物,故又称为植酸钙镁。萌 发过程中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逐渐被分解,放 出磷酸及其它阳离子和肌醇.
三、发芽
• 当胚根、胚芽伸出种皮并发育到一定程度,称为 发芽。
• 我国传统上把胚根长度达到与种子等长,胚芽长 度达到种子一半时,作为种子已经发芽的标准。 国际种子检验协会的标准是种子发育长成具备正 常种苗结构时为种子发芽。
• 种子进入发芽阶段,胚的新陈代谢作用极为旺盛, 呼吸强度可达最高水平,产生大量的能量和代谢 产物。如果氧气供应不足,易引起缺氧呼吸,放
• (三)DNA修复 DNA在种子干燥时其单链或双链上会出现裂口, 在发芽的早期随着酶的活化,如DNA连接酶,能 把DNA修复,使其成为完整的结构。
三、分解代谢
• (一)淀粉水解
• 种子萌发时在水解酶的作用下,完整的淀 粉粒开始被破坏,在表面出现不规则的缺 痕和孔道,如同虫的蛀迹,缺痕继续增多 和扩展,彼此连成网状结构,并逐渐深入 到淀粉粒内部,互相沟通而使淀粉粒分裂 成细碎小粒,最后完全解体。种子中贮藏 淀粉的水解至少需要7种酶的作用。
• 其它形式的磷酸有磷脂、磷蛋白、核酸磷等,其 数量虽少,但在种子萌发时能水解放出磷酸,供 胚轴生长利用。
四、蛋白质与核酸的合成
• 种子萌发过程要形成新细胞,必须有蛋白 质和核酸的合成。胚内的DNA保存了该物 种系统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DNA的 复制,控制RNA的形成,而制造各种蛋白质, 以形成新细胞,促使种胚生长。
• 干种子不会发生蛋白质的合成,只有当细 胞被充分水化至可使细胞质的核蛋白体与 信使RNA结合时,蛋白质合成才开始。
第三节 牧草种子萌发期间的 呼吸强度及呼吸商
一、萌发种子的呼吸强度与呼吸商
• (一)呼吸强度 • 萌发种子的呼吸强度主要包括4个阶段:
• 第一阶段 呼吸作用急剧上升并保持约10h,原因是线粒体的内 部结构得以恢复,线粒体内的柠檬酸循环和电子传递链有关的 酶系统的活化。
二、修复
• (一)膜的修复
正常的膜由磷脂和蛋白质组成,具有很完整的结 构。但干燥脱水时,几个磷脂的亲水端挤在一起, 位于磷脂之间的蛋白质也发生皱缩,产生很多空 隙,变为不完整的膜,吸水后经修复成为完整的 膜,用电导率来证实。
• (二)线粒体的修复
干燥种子的线粒体外膜破裂,吸水后可以得以修 复,可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苹果酸脱氢酶的活 性测定。
二、萌动• 当种胚细胞来自积扩大伸展到一定程度,胚 根尖端就会突破种皮外伸,这一现象称为 种子萌动。
• 种子一经萌动,其生理状态与休眠期间相 比,起了显著的变化.胚细胞的代谢机能 趋向旺盛,而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反应非常 敏感。如遇到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或各种 理化因素的刺激,就可能引起生长发育失 常或活力下降,严重时导致死亡。
• (二)脂肪的分解
• 种子萌发时脂肪被水解成脂肪酸与甘油后再 被转化为糖。与脂肪分解有关的细胞器有油 体、线粒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脂肪酸 乙酰CoA 琥珀酸
脂肪(油体) 苹果酸 草酰乙酸 蔗糖

甘油 磷酸丙糖 六碳糖
(三)蛋白质的分解 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蛋白质的分解是在一
系列蛋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首先被水解形 成水溶性的分子量较小的肽链,第二步是可 溶性肽链在肽链水解酶(包括肽链内切酶、羧 肽酶、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氨基酸,产生 的氨基酸进入胚的生长部位,直接或经过转 化成为新细胞蛋白质合成的原料。
出乙醇等有害物质,使种胚窒息以致中毒死亡。
第二节 牧草种子萌发的生理生化基础
一、活化 • (一)钝化酶的活化 • 水分对底物、辅酶、辅助因子的转运有重要作用,
种子吸水后使辅酶和辅助因子与主酶接触从而使 钝化的酶活化。 • (二)RNA的活化 • 当种子吸水萌动时,复合体水解,使信使RNA活 化,从而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单核糖体合成多核 糖体,恢复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
• 胚乳中的淀粉水解为麦芽糖以后可直接被 盾片吸收,并转化为蔗糖运输到幼苗的生 长部位,也可以在麦芽糖酶的作用下形成 葡萄糖后再被利用。
• 种子萌发初期淀粉磷酸化酶的活性往往比 较高,常高于α-淀粉酶的活性,吸胀几天 后, α-淀粉酶的活性增强,而磷酸化酶的 活性逐渐减弱。在磷酸化酶的作用下常发 生淀粉的磷酸化。
牧草种子的萌发
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牧草种子的萌发过程 牧草种子萌发的 生理生化基础 牧草种子萌发期间的 呼吸强度及呼吸商 牧草种子萌发条件
第一节 牧草种子的萌发过程
• 通过或解除休眠后的种子处于适宜的条件 下,胚就会重新恢复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从相对静止状态转化到生理代谢旺盛的生 长发育阶段,形态上表现为胚根、胚芽突 破种皮并向外伸长,发育成为新个体,这 个过程称之为萌发。
• 第二阶段 呼吸滞缓期,在吸胀开始后10~25 h。一般认为这个 阶段的限制因子是氧的缺乏,与种皮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