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 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社会保障的思想渊源;西方现代社会保障理论(德国新历史学派、福利经济学派、凯恩斯学派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主张);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
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
凯恩斯学派关于社会保障的理论主张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创立
一、德国历史学派
1、德国历史学派产生的背景
2、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
二、福利经济学
1、福利经济学的产生
2、福利经济学的发展
第二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
一、凯恩斯的国家干预理论
1、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的主要内容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二、“福利国家论”的社会福利思想
1、改良主义的社会福利思想
2、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福利社会主义”思想
3、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理论中的社会福利思想
4、《贝弗里奇报告》
第三节社会保障理论的多样化发展
一、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
1、新剑桥学派的收入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2、收入分配调节政策
二、现代货币主义的社会保障理论
三、供给学派的社会保障理论
1、供给学派的主要论点和政策主张
2、供给学派理论中有关的社会保障思想
四、消费理论和交叠世代模型
第四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保障思想构成
一、马克思与恩格斯的社会保障思想
1、社会保障再分配思想
2、关于必要劳动价值的社会保障思想
3、关于最低工资的社会保障思想
二、列宁的社会保障思想
1、社会保障原则
2、社会保障权利
3、列宁社会保障思想的特征
考试范围:
1、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社会保障主张是什么?
2、凯恩斯主义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贝弗里奇的社会保障思想具有哪些特征?
4、列宁的“国家保险”思想的主要含义是什么?
5、试分析新福利经济学与旧福利经济学的联系与区别
6、如何理解社会保障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考试题型: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选择题
主要参考书:
1.郭士征.社会保障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
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