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化学-第3节原子的构成-一课时导学案

鲁教版化学-第3节原子的构成-一课时导学案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熟悉原子结构的发现史,学会客观、理性地评价科学家的贡献价值。

2.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粒子,了解原子的基本性质。

4.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温习旧知
1、水由构成, 1个水分子由构成。

2、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水的破裂为氢和氧,该反应的文字表达为:,可见,分子很小,但在化学反应中可以,而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所以说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

(提示:填“分子”或“原子”)
引入新课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那么原子真的不能再分了吗?原子的构成如何呢?今天我们就踏着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原子的构成。

板书课题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问题探究一、原子的结构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J.Dalton , 1766~1844)于1803年提出了近代科学原子论,指出一切物质都是由最小的不能再分的粒子——原子构成,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

这种观点影响了近百年,直到1897年英国的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电子,他意识到原子里还有更小的带负电的粒子,从而推翻了道尔顿的观点。

展示汤姆森的原子结构模型——“葡萄干布丁”模型。

介绍“葡萄干布丁”模型:原子呈球状,平均分布着带正电的物质,电子象葡萄干一样镶嵌其中。

又称“西瓜模型”,西瓜肉是带正电的物质,西瓜子就是电子。

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了证明汤姆森的原子模型,于1911年进行了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介绍α粒子:一束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粒子,其体积和质量比金原子小得多。

如果原子象汤姆森的“西瓜模型”一样,高速的α粒子象子弹一样射到原子上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形?
展示ɑ粒子束的偏转情况。

交流讨论:
如果当时你在现场,发现这些现象后,你会怎样想?
1、绝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而不改变运动方向,说明。

2、只有一小部分发生了偏转,说明。

3、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说明。

获得结论: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和核外构成。

比较原子核和原子的大小
原子核的半径是原子半径的十万分之一,体积仅为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

总结:原子的结构
原子
问题探究二、探寻原子结构的规律
1、分析下表,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呢?
你的的结论:
(1)
(2)
(3)
(4) ......
2、P38活动天地2-3:分析表中信息,看看能得到哪些结论?
你的结论:
(1)
(2)
(3)
(4)
(5) ......
问题探究三、原子的基本性质
阅读课本P38回答:
哪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原子的基本性质有哪些?
(1)
(2)
(3)
反思升华: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知能检测
A组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_的原子核和核外带______ 的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_______和______构成。

由于它们所带的电荷_______ ,电性_____,所以整个原子______(填显或不显)电性。

2、原子中带正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_;不显电性的粒子是,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是________。

3、据报道,1994年12月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质子111个,中子161个,则该元素核外电子数是_____
4、填表
原子名称核电荷数质子数中子数核外电子数碳 6 6
氧8 8
钠11 12
硫16 16
镁12 12
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在于()。

(A)体积大小不同(B)质量不同
(C)分子能独立存在,原子不能(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B组
6、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后面括号内划“√”号,错的划“×”号。

(1)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
(2)原子核都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

()
(3)原子核内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
(4)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
(5)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的质量大约相等。

()
7、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①通常是由中子和电子构成;②通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正电荷;④不显电性;⑤不能再分;⑥跟原子比较,体积很小,但集中了原子的主要质量。

其中正确的是( )
A.②④⑥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①④⑤
8、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原子不显电性
B.原子是实心球体
C.原子是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
9、发现电子的科学家为()。

(A)拉瓦锡(B)汤姆森(C)道尔顿(D)舍勒
10、下列事实能说明原子的什么性质?
(1)、报纸上的一个小黑点就含有1018 个碳原子()
(2)、长期放在一起的金块和铅块会融合在一起分不开了()(3)、水银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