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号年级经济学II课程论文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20xx年x月中国南京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时隔10年之后,美国次贷危机爆发,进而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通过分析比较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中国世界的影响,得出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在危机类型、表现特征以及对中国影响方面有着相同点,在爆发方式、影响区域、爆发背景等有着不同点。
关键词:金融危机;次贷危机;相同点;不同点摘要 (I)目录............................................................................................................ I I 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 (1)(二)爆发原因 (1)(三)发展趋势 (1)(四)中国影响 (2)(五)世界影响 (2)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一)全球金融危机简介 (2)(二)爆发原因 (2)(三)发展趋势 (3)(四)中国影响 (3)(五)世界影响及经验教训 (5)三、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异同分析 (6)(一)相同点 (6)(二)不同点 (6)参考文献 (7)金融危机分析——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一)亚洲金融危机简介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
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
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
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二)爆发原因1.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所导致:新马泰日韩等都为外向型经济(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连)的国家,对世界市场依赖性大,泰国一旦遭受经济危机,其他经济国家必将遭受影响。
2. 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些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以索罗斯为首的量子基金等大基金凭借泰国有限的外汇储备对泰铢进行“做空”,加速泰铢的贬值从而使得泰国经济危机爆发。
(三)发展趋势1.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1997年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1997年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2.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受其影响,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3.第三阶段1998年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作家再度将目标瞄准香港,但这次让其损失惨重,与此同时,在俄罗斯股市投资巨额的炒作家也因俄罗斯政策的突变遭到重创。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四)中国影响在亚洲金融风暴中,中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坚持人民币不贬值。
由于中国实行比较谨慎的金融政策和前几年采取了的一系列防范金融风险的措施,在危机中未受到直接冲击,金融和经济继续保持稳定。
缓解亚洲金融危机,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积极政策:1.积极参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亚洲有关国家的援助。
2.中国政府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从维护本地区稳定和发展的大局出发,作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承受了巨大压力,付出了很大代价。
3.在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同时,中国政府采取努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保持了国内经济的健康和稳定增长,对缓解亚洲经济紧张形势、带动亚洲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
4.中国与有关各方协调配合,积极参与和推动地区和国际金融合作。
(五)世界影响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考:一些亚洲国家高速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问题,国际货币制度的不完善等等问题。
这为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并且为了加强金融市场的稳定,防止国际投机者攻击本国货币,亚洲各国互相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旨在金融市场动荡时从其他国家借入外汇维持本币币值的稳定。
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一)全球金融危机简介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公司的破产预示着次贷危机的爆发,2008年8月,美国房贷两大巨头——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暴跌,持有“两房”债券的金融机构大面积亏损,由美国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就此开始。
(二)爆发原因直接原因:2007年下半年,自美国次级房屋信贷危机爆发后,投资者开始对按揭证券的价值失去信心,引发流动性危机,导致金融危机的爆发。
根本原因:1.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特别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松紧变化2.美国投资市场,以及全球经济和投资环境一段时期内,情绪乐观、持续积极。
3.金融监管缺失,许多银行,特别是许多美国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或不当操作,忽略规范和风险的按揭贷款、证券打包行为较为普遍。
(三)发展趋势1. 流动性危机。
危机发生的时间段是2007年2月到2008年5月。
美国房地产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出现支付危机。
此时,大量的、同时的、恐慌性的资产抛售导致了金融市场流动性急剧凝固,至此,支付危机终于演变成为流动性危机2. 信用违约危机用违约掉期等金融衍生品市场即将出现全面危机。
2008年到2009年,基于这些债券信用赌博之上的金融衍生品——信用违约掉期将造成高达1万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力将数倍于2007年的次贷危机。
3. 利率市场危机美国银行市场和货币市场将再度出现流动性枯竭危机,美国最大的两家政府间接担保的按揭贷款金融机构是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信用等级接近美国国债的债券可能出现孽息率大幅上升的危险局面,这种危机将传染60年以来被世界公认为最安全的金融资产——美国国债的信心,从而触发更大规模的全球金融市场震荡。
4. 美元地位危机美国国债和房利美、房地美债券的信心危机将导致世界范围内对美国金融产品的恐慌性抛售和美元的失控性暴跌,由于美元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和全球贸易的70%以美元结算的客观现实,美元的危机必将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
(四)中国影响1.中国经济增长放缓趋势明显中国经济增速将从2007年的11.9%回落到2008年的10%;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回落至9.5%。
其主要原因有:①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放缓,中国出口增长减速远超出预期;②通货膨胀率升高的趋势将使政府采取更严厉的紧缩货币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企业倒闭潮出现,工业利润增长大幅放缓;③信贷紧缩下房地产市场降温,可能出现比2008年更为严重的危机;④宏观调控下,房地产、钢材、水泥、铝合金和汽车产业投资增速回落;⑤每年1000万个新就业岗位完成很困难。
农民工回农村种地回潮,农村隐性失业大量增加;⑥由于明年油价和电价可能会进一步上调带来PPI继续上升的传导因素,2008年中国全年CPI涨幅预测值从先前的5.5%上调至7%。
2009年预测值从2008年4月的5%上调到5.5%;⑦居民消费增长速度下降,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等于“画饼充饥”。
收入的不稳定性增大、股市的负财富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等原因使居民的消费欲望受到抑制。
2.央行货币政策陷入“左右为难”境地在“保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之间,央行的货币政策“左右为难”。
在全球金融危机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受到抑制,增长率放缓是必然的,但在连续10年的高速增长下的“急刹车”会是一大批企业倒闭和就业的困难,影响社会稳定和谐。
但放松货币政策又使已经比较严重的PPI和CPI更加泛滥成灾。
3.中国银行业的效益增长出现困难其主要原因有:①在经济下滑状态下,银行的业务拓展空间变窄;②在居民收入不稳定性加大和货币紧缩政策下,存款大量增加与贷款增量减少的矛盾突出,加上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③经济下滑带来的行业、企业破产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很大(比如房地产贷款下面专门分析);④资产泡沫破裂后,银行的抵押物大量缩水,贷款的抵押率超过“警戒线”,第二还款来源丧失。
如房地产抵押、土地抵押、股票质押的贷款最为明显;⑤持有美国次级债或对美国破产公司的贷款造成的损失。
如中国银行集团共持有雷曼兄弟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发行的债券7,562万美元;工商银行对雷曼公司贷款5000万美元;招商银行对雷曼贷款8000万美元;⑥中国商业银行在2008年在海外的收购及投资因危机加重,过去的“抄底”行为变成了现在的“垫背”结果。
按照高盛的预测,2009年香港H股中资银行的获利大约下降4%-8%;规模较小的股份制A股银行获利下降幅度更达到8%-13%。
4.房地产行业的“冬天” 来临,政府无法挽救房市在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下滑趋势中,中国房地产行业的真正“冬天”和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将在2008年末与2009上半年开始显现。
未来房产业的成交量持续下滑、购房者信心减弱和持币观望、空房率持续增加与毛利率下降,将导致开发商遭遇现金流的困扰,银行业中的房地产不良贷款风险将大为提高。
根据高盛从银行向65家房产商贷放记录分析来看,从2008年10月楼市调整以来,开发商现金流不足现象,就已逐渐暴露出来;但开发商仍以较高的利率,从国内外的私人投资者吸引了资金。
为了筹集现金,国内大牌明星房地产开发商万科、恒大等都在竞相降价销售,明显看出珠三角城市的房价已陷入下降趋势,尤其是同比下降较多的三个城市是深圳、广州与惠州。
中国政府机构在16日表示,同年8月追踪70个城市的房价指数首度较前月下滑,上海地区下跌了0.2%。
2009年,中国各地房价下跌现象越来越普遍,房地产投资进一步萎缩。
(五)世界影响及经验教训影响:1.造成美国及全球实体经济的衰退,很多貌似强大的国家一夜之间就达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2.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都较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要大,因为现在的全球经济一体化放大了危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3.虽然全球各国都已经信誓旦旦的联合起来救市,为此出台了天文数字的救市方案,但是否有效有待今后几个月的观察。
而且救市产生的金融国有化问题、救市所需资金的来源问题及其后续影响、救市单单只针对金融的流动性手段是否合适问题、今后实体经济也面临“救市”问题(如汽车行业)等等,一切都是都是未知的。
4.即使此次全球联合救市取得了成功,但需要的时间也很漫长,经济的中长期衰退已经不可避免。
经验:1.政府市场关系:监管不能缺位“金融创新”。
2.国际合作应对:各国政府携手至关重要。
3.短期应急措施:更应强调发展可持续性。
三、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与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异同分析(一)相同点1.两次危机都属于次贷危机;2.两次危机的表现特征都有所涉国家股市跳水,经济下滑;3.两次危机都对中国造成了很大影响;4.两次危机都是由货币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