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日本

日本喝下了美国毒药先说日本如何中了美国设下的圈套。

这对认识当时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现在全球发生的次贷危机非常具有警醒作用。

在《货币战争》这本书里,作者曾经描写了1973年中东战争,其实是一场美元做武器的货币战争,而我们看到的许多战争,包括第二次伊拉克战争,本质上都不是石油战争,而是货币战争。

那么,在1980年代美国针对日本的贸易战争,其实质说到底,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一场货币战争。

因为,这次美国人赤裸裸的拿起了货币的武器,戳破了日本的泡沫经济,从此日本经济一蹶不振,长达10多年,直到2003年之后,才走出货币战争失败的阴影。

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进入缓慢的恢复,而带来经济发展契机的是1950年代的朝鲜战争,这次战争让日本成为所谓联合国军的战略后方,大量战略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日本,而如果运输成本太大的物资则在日本就地生产,日本经济的机器日夜不停地运转了起来,比如大家熟悉的电器厂商三菱重工,就是当年生产坦克大炮的,至今日本人还保留了这些生产线。

各国军人在日本吃喝玩乐,也带动了当地巨大的消费需求,由此日本经济一发不可收,到1960年代,日本经济的元气已经基本恢复,且发展神速,1980年代的时候,日本经济已经发展到相当高的阶段,一个可以叫板美国、和美国争霸的阶段,日本对美国的统治地位形成了威胁。

日本GDP达到了美国GDP的一半,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个性张扬的日本人则开始到处收购,比如收购好莱坞,收购洛克菲勒帝国大厦,要知道那个时候美国资本主义的象征不是在911事件中倒下的世贸大厦,而是洛克菲勒帝国大厦,这个华尔街的标准性建筑。

美国人惊呼,日本要和平买下整个美国。

这个时期,日美贸易顺差加大,而美国面对日益增长的贸易赤字,忧心忡忡,坐立不安。

焦躁的美国人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加大出口,减少进口,以此达到贸易平衡。

看起来,这个理由非常冠冕堂皇,也非常合理,于是在美国的强大压力之下,1985年9月,美国财政部长詹姆斯•贝克、日本财长竹下登、前联邦德国财长杰哈特•斯托登伯(Gerhard Stoltenberg)、法国财长皮埃尔•贝格伯(Pierre Beregovoy)、英国财长尼格尔•劳森(Nigel Lawson)等五个发达工业国家财政部长及五国中央银行行长在纽约广场饭店(Plaza Hotel)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使美元对主要货币有秩序地下调,以解决美国巨额的贸易赤字。

这就是有名的“广场协议”(Plaza Accord)。

理由是充足的,但由此带来的后果却是灾难性的。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美国大佬的智慧,同时鄙视一下日本民族的短视,日本人只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而美国大佬往往是一石三鸟,通观全局。

日本人只看到了贸易平衡,美国人则看到了未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经济崩溃的那一刻。

(日本人总是在眼看着要取得胜利的时候,被美国人临门一脚,在最后黑色三分钟把比分改写成美国赢,日本输,太平洋战争如此,广场协议也是如此,也许,这是日本的宿命。

)因为,日元不断升值带来了一个副产品,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日本,赌日元升值,导致日本房地产、股市大幅度上涨,资产泡沫化开始严重起来。

记得当年的世界首富是个日本人,具体叫啥名字记不得了,他拥有东京和新宿的大片房地产,按照他拥有的土地资产和房产来算,他就是世界首富了。

股市房市的上涨迫使日本央行实行宏观调控,不得不推行货币紧缩政策,日元利率上涨到6%,大量热钱开始撤离日本股市房市,日本股市房市应声下跌。

1991年日本经济正式步入崩溃,直到2003年才开始在中国经济强劲带动之下走出低谷,这段时间被日本人称为“失去的十年”。

(其实总时间跨度远不止10年。

)那么,在1997年的时候,日本股市已经开始从40000多点下跌,步入经济萧条阶段。

自从1990年开始,日本股市见高点以来一直处于漫漫熊路。

然而即使此时已经跌了7年,日本股市的平均市盈率仍然达到惊人的150倍。

比2008年中国股市6124点时候股市平均70倍市盈率,还多了2倍多。

股市的下跌使得日本大量中产阶级破产,而房地产的下跌则使得日本资产阶级破产。

单是炒作房地产亏蚀一项,据日本大藏省的报告,仅仅“日本住宅金融”、“第一住宅金融”、“总和住宅”等七家房地产贷款公司的亏蚀总额就超过了6.27万亿日元,坏账总额则高达8.1万亿日元。

日本喝下了美国的毒药,此时大病未愈。

而东南亚经济的强劲增长,却使日本看到了希望,因为最简单的逻辑是,东南亚是日本的市场(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被迫把市场从美国转到了东南亚一带,同时节约产品出口的运输成本。

)东南亚经济的兴起无疑给日本打了一剂强心针,日本雄心勃勃的复苏计划又蠢蠢欲动地开始了。

但,既然已经把你打趴下了,还会让你很快舒舒服服的爬起来吗?虎!虎!!虎!!!上面说的是亚洲经济龙头老大日本,被美国用一纸日元升值的协议捆住了手脚,从此日本开始长达十数年的衰退之路,而东南亚经济体的兴起让日本看到了希望。

东南亚创立东盟经济体,意在建立类似欧盟的自由贸易区,将来可能会克隆欧盟,统一内部货币,有人称此货币名称叫做亚洲元,简称亚元。

经济上的统一,极有可能演化为政治上的一统。

欧元的噩梦刚刚过去,亚元又出来了,欧洲这个敌人刚刚站起来,亚洲这个敌人又爬起来了,真是按下葫芦起来瓢。

想当年,为了破坏欧元体系的形成,由美国控制的经济杀手索罗斯袭击了英镑,击垮了英格兰银行,使得英格兰银行一夜之间亏了20亿美元,也使撒切尔夫人从此放弃了英镑并入欧元的计划,实际上,是让英国从此跟定了美国,而不是欧洲。

英国从此成为美国不是殖民地的殖民地,美国人任意使唤的一条哈巴狗。

如果故伎重演,那么在亚洲建立东盟的成功性将大大降低,东盟内部将会分裂,所谓自由贸易区将会土崩瓦解,而日本重新崛起的时间将大大推迟,中国也会受到巨大的打击,因为在7月份中国将从英国手里接管香港,到时候让他们付出巨大代价,等于花巨款重新买回一个香港,而不是白白得到的,这是一招妙棋。

那么,在东南亚即将搭起的经济骨牌中,谁才是不堪一击的对象呢?选择谁下手比较合适呢?又如何下手呢?下手到何种程度才能引发整个区域的崩盘呢?崩盘之后在政治上、经济上有什么后果呢?如何收场?对中国的打击程度如何?日本还会喘息多久?这都是要通盘考虑的问题。

中国的古代兵法强调避实击虚,攻其不备。

猎豹在一个羚羊的团队中,总是选择体质最弱,或者年龄最小的进行攻击,而且攻击的速度总是非常迅速,但准备工作要做充分,特别是攻击的对象和时机要选择好,它总是在离开羚羊较远的地方静静观察,直到攻击点来临。

如果让我来选择,我会选哪家?首先,我会选择比较弱的,那么一定是在亚洲“四小虎”中间选择,而不会从“四小龙”中选择,因为“四小虎”羽翼未丰;其次,我会选择“四小虎”中经济漏洞最大的那个,也就是有病的小羚羊。

这么选下来,泰国将是首轮攻击对象的上上之选。

首轮告捷之后,整个多米诺骨牌将轰然倒下。

为什么呢?因为泰国的特殊经济机构和债务结构。

当时泰国出口面临逆差,而外债又主要是短期外债,外汇储备又捉襟见肘,因此比较具有可操控性,而且,为了促进泰国的旅游事业,这个国家的外汇在资本项目下又是可以自由兑换的。

另外,还因为这个国家的人比较善良,忠厚,老实,正是那种被卖了还会帮你数钱的那种。

泰国推行佛教,人们一般信佛,即使你伤害了他,他也只是说一句“我佛慈悲,善哉,善哉。

”然后了事。

泰国是个什么国家?是个只要一个泰国军人拿着冲锋枪到大街上喊一下就可以发动政变的国家。

多年来,只要你想政变,你就能够政变成功。

所谓马善被人骑,人善被人欺。

在资本市场上,是没有任何感情可言的,有的只是血腥和屠杀,这和动物生存的丛林法则没有什么两样。

泰国小虎,面临着猎杀。

日本漫长的冬季如果有人说乔治.索罗斯是预言家的话,那么可以佐证的理由就是:是乔治.索罗斯,而不是别人,预言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日本经济自从六七十年代开始奇迹般增长,经过20多年的努力,从战争废墟上起步的日本,奇迹般成长为可以叫板美国的经济巨人。

日本的经济奇迹不同于中国,中国经过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是老百姓还是穷,人均收入刚刚过2000美金,而日本同样是经过20多年的经济增长,但是老百姓非常富有,人均收入早就过万美金,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藏富于民。

于是,有了钱的日本人除了开始大笔储蓄之外,将赚来的大笔大笔的钞票投向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由此推动了股市房市的一路攀升。

坚信“市场总是错的”理念的索罗斯注意到了日本股市和汇市,与市场唱起了反调。

1987年,索罗斯认为日本股市泡沫太多,必然暴跌,于是在日本市场放空,同时预计日本股市暴跌之后资金回流向美国,故在美国市场做多,然而很不幸,日本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日本市场的外围资金回流国内“救主”,特别是在美国股市的资金的大批回流,导致美股暴跌,而日股暴涨,索罗斯如意算盘落空,被杀得屁滚尿流,要不是跑得快,差点赔光了老本。

这是索罗斯第一次袭击日本,1995年索罗斯故伎重演,依然损失惨重,据后来的资料显示,赔了20亿美金。

索罗斯的资金显然是拼不过日本财团和政府的,因此遭遇了投资生涯中的一次滑铁卢之战。

虽然做空的机会选择不当,但对日本经济泡沫必将破灭的判断,索罗斯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日本股市依然一路高歌,至1989年登上40000多点,随后掉头向下,1990年日本股市开始暴跌,金融股、地产股飞流直下,日本泡沫经济的神话被戳破,自此股市、房市一蹶不振。

但日本经济,依然如同一只超级啤酒桶。

当东南亚金融风暴来临的时候,日本敏感地感觉到这把火迟早要烧到自己屁股上,因为基于几点判断:第一,索罗斯早就盯上了日本,并且交过几次手;第二,日本把东南亚作为自己的主要市场之一,尤其是汽车、影像产品、游戏产品等等的倾销地,东南亚受到波及,则日本的市场终端被破坏,将沉重打击日本出口,何况日本的许多生产基地本来就在这些国家境内。

比如,著名的松下、索尼在马来西亚、印尼都有分厂,八佰伴总部还设在香港,而一些大企业比如三井、住友、伊藤忠、丸红等以贸易为主,一旦进出口受损,将直接打击这些公司的业务。

第三,在东盟自由贸易区内,日本推动区内自由贸易是最积极的,一旦东盟被削弱,则日本经济地位乃至政治地位不保,而相反,如果日本出手则可以获得道德上的赞美,占领道德战略高地,今后在东南亚话语权更加大了,影响力更加强了。

第四,东南亚货币贬值将提高其出口竞争力,可能使得日本对该地区贸易产生巨大的逆差,另外这些地区的日资企业还会因为过快的通货膨胀不得不扩大生产成本。

因此,还没等泰国人开口借钱,日本就忙不迭地宣布,日本将慷慨解囊,掏出40亿美金,甚至可以更多。

日本人的举动同时也更多地透露着心虚。

因为,日本这个巨大无比的大泡沫虽然经过七年多的挤压,依然非常可观,超级啤酒桶还是不时冒出泡泡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