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 新人教版选修4
【世纪金榜】2015-2016学年高中历史 1.2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件2 新人教版选修4
第2课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昭陵是唐太宗李世民和文德皇后的 合葬墓,位于陕西省礼泉县九嵕山。墓 旁祭殿两侧有庑廊,“昭陵六骏”石刻 就列置其中。所谓的“昭陵六骏”,是六件青石浮雕的骏马 石刻。它们是在唐朝建立前后,陪伴秦王李世民建功立业的六 匹战马 。 请 思考: 1.李世民建功立业的表现有哪些? 2.如何评述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
___”,加快了日本的封建化过程。
大化改
新
三、晚年的反省
(1)晚年治国策略的失当:少于纳谏 ,大兴土木,修筑宫殿。
(2)反省与自我评价:撰写《_____》,反省过失,评价自己 帝范
“_________”。 功大过小
【合作探究】 阅 读 下面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 太宗曰:“夷狄亦人耳,其情与中原不殊。人主患德泽不 加,不必猜忌异类。盖德泽洽,则四夷可使如一家;猜忌多, 则 骨肉不免为仇敌……突厥贫弱,吾收而养之,计其感恩, 入于骨髓,岂肯为患!”
科举
进 士科
【合作探究】 阅 读 下列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 材料 臣光曰:立嫡以长,礼之正也。然高祖所以有天下,皆 太宗之功;隐太子(李建成)以庸劣居其右,地嫌势逼,必不相 容。向使高祖有文王之明,隐太子有泰伯之贤,太宗有子臧之 节 ,则乱何自而生矣!既不能然,太宗始欲俟其先发,然后应 之,如此,则事非获己,犹为愈也。既而为群下所迫,遂至 喋血禁门,推刃同气,贻讥 千古,惜哉!夫创业 垂统之君,子 孙 之所仪刑也,彼中、明、肃、代之传继 ,得非有所指拟以 为 口实乎!
知识点 一 玄武门之变与“贞观之治”的出现 一、玄武门之变 1.建功立业: (1)劝 说 李渊在_____起兵,推翻隋朝。 (2)为 李渊称帝和太铲原平_________、统一全国立下汗马功劳。
割据势力
2.夺 取皇位:
(1)设 立“_文__学__馆__”,收罗人才。 (2)收买太子府的心腹人员。
天可汗
二、开放的对外政策 1.表现: (1)开放的政策: ①交往的范围广,有亚洲、非洲地区的许多国家。 ②设置了_______作为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 ③鼓励外国鸿商胪人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在中国居住、做官,与 中国人通婚。 ④堕婆登、拂菻谴 使来唐,唐太宗都复信答礼,并回赠物品。
(2)宽 容的宗教政策:
对 历 代封建史家所称颂的“贞观之治”,我们应怎样去认识 ? 【思路分析】认识“贞观之治”,要以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从 以下几方面思考: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 根本原因是什么,“贞观之治”是否是国与民的盛世。 提示:“贞观之治”是封建时代少有的政局安定、经济发展、 社会稳定的历史时期,它是人民勤劳耕作的结果。即使是在“ 贞观之治”时期,封建统治者对劳动人民的剥削依然沉重。
①佛教经典大量传入中国,并被译为汉文,派_____到天竺取 玄奘
佛经。
②___________________传 入中国。 ③朝景鲜教、、日回本教僧、人摩到尼唐教都游学。
2.作用:
(1)唐太宗对外来文化采取_兼__收__并__蓄__的方针,为中国文化增添 了多元的色彩。
(2)使朝鲜、日本等国家得到发展,推动了日本的“_______
——司马光《资 治通鉴》
探究分析: (1)分析司马光对玄武门之变持怎样的观点。 提示:司马光认为唐太宗虽违反了嫡长子继承制,但其才干卓 著,为“群下所迫”,是迫不得如何认识 玄武门之变? 【思路分析】对“玄武门之变”的认识,应摈弃它有违中国传 统的嫡长子继承制原则的看法,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分析 评价。 提示:不完全赞成。历史唯物主义强调对古代帝王的评价要突 破封建伦理道德的约束和成王败寇的定律。嫡长子继承制与遴 选才德之人统治国家之间存在尖锐矛盾,不一定有利于选出贤 能之人统治国家。“玄武门之变”反映出统治集团内部争夺最 高统治权斗争的残酷性,但政变使才能更杰出的李世民获得皇 位,这对唐朝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发 动 “___________”,射杀李建成和李元吉,夺得太子 位。626年,玄李武世门民之登变基。
二、“贞观之治”的出现 1.表现: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 恢复和发展。 2.原因: (1)吸取隋亡教训,反复强调 “存百姓”的思想。 (2)选 贤 任能,虚怀纳 谏 : ①唐太宗选官不避亲仇,重用原太子的谋士_____。 ②用人扬长避短,提拔_______和_______为 左魏右征仆射。
2.措施:
(1)武力讨伐,随后采取“_战__而__后__和__”的策略。 (2)加强管理: ①在东突厥设_________,以突厥首领为 都督、刺史,这些官 职 可以_____。羁 縻府州 ②在西突世厥袭设___________,管辖西域地区。 (3)和亲政策:安唐西太都宗护派府_________入藏与吐蕃的_________和 亲 。公元630年,西北各族文首成领公请主尊唐太宗为“__松__赞__干_”布。
房玄龄 杜如晦
(3)实 行_休__养__生__息__的政策,不夺农 时 ,推行_均__田__制__,轻徭薄 赋。
(4)以民为本,慎用刑法:制定《_____》,体现“___________
唐律
仁义为 本,
_________”的原则。
(刑5)罚文为德末治国,崇儒尊孔:完善_____制,提高_______地位。
知识点 二 促进民族团结 和发展、开放的对外政策 及晚年的反省
一、促进民族团结 和发展 1.背景: (1)唐朝初年,中国边疆的突厥、薛延陀、吐蕃等少数民族经 常骚扰 边 境。 (2)唐高祖因为中原未定,采取_________的态度。 (3)随着唐朝全国统治的稳定与发息展事,宁唐人太宗开始着手经营 中 国边疆。
——《资 治通鉴》卷一九七 探究分析: (1)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张。 提示:尊重和团结少数民族,主张民族平等。
(2)分析唐朝时期民族团结 和发展的原因。 提示:①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盛世之朝,为大规模开展 民族交往提供了物质条件。 ②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也对周边各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③唐朝辽阔的疆域,发达的交通,都为中原与边疆的沟通、交 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3)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产生了哪些影响? 提示:有利于维护政局的稳定与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 融合与交流,为“贞观之治”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