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心电图教学提纲

基础心电图教学提纲


心电图是心电向量环投影的结果
第二节 正常心电图及测量

本节主要内容
一、心电图测量 (一)各波段时间测量与心率的计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三)平均心电轴的测定 二、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数值范围
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纸速:通常为25mm/s 3、横坐标--时间:1小格=1mm=0.04秒 4、测量应从波形起点内缘到终点内缘
二、心电图导联(lead)
一、导联与导联轴 二、常规12导联 三、附加导联 四、导联线及连接
导联和导联轴
1、在人体不同部位放置电极,并通过导 联线与心电图机电流计的正负极相连, 这种记录心电图的电路连接方法称为心 电图导联。
2、导联的正、负极之间假想的连线称为 导联轴。
常规12导联体系
在长期临床心电图实践中,形成了一个由 Einthoven创设而目前广泛采纳的国际通用导联体 系(lead system),称为常规12导联体系。 1、标准导联(双极肢导联):Ⅰ、Ⅱ、Ⅲ 2、加压单极肢导联:aVR、aVL、aVF 3、胸导联:V1、V2、V3、V4、V5、V6
双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肢体导联-反映心脏额面电位
肢体导联-反映心脏额面电位
胸前导联 电路连接方式
胸导联-反映心脏水平面电位
常规12导联体系
1、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状面电位 双极肢体导联:Ⅰ Ⅱ 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2、导联联系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电位
单个心肌细胞的除极和复极过程以及所产
生的电偶变化--细胞膜外任意两点间电位变化
除极和复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系 列电偶沿着细胞移动的结果
1、除极进行, 正电位在前, 负电位在后。
2、探查电极 对着正电位, 描得正向波。
除极和复极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系 列电偶沿着细胞移动的结果
1、除极进行, 正电位在前, 负电位在后。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与心电图
1、单个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曲线,是用细胞 内记录法得到的。 2、心电图的记录方法属于细胞外甚至体外记 录法,反映的是心动周期的每一瞬间整个心 脏许多心肌细胞电活动的综合效应。
心电图是什么?
单个心肌细胞
很多个心肌细胞
整个心脏的电活动
心电图是在体表对整个心脏的电活动的描记。
心电轴目测法
心电轴测定的临床意义 1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左、右心室除极过程的总方向, 正常时大多与其最大向量一致, 心电图学称“平均心电轴”, 简称“(心)电轴”。一般采用 与额面心电向量图相同的坐标, 规定Ⅰ导联左(正)侧端为0°, 右(负)侧端为+180°,循0° 的顺钟向的角度为正,逆钟向为 负。正常心电图的额面平均心电 轴对向左下
导联电极的连接
红色--右上肢 黄色--左上肢 绿色--左下肢 黑色--右下肢
胸前(V1、V2、V3、V4、V5、V6)
--分别为:红、黄、绿、棕、黑、紫
三、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的关系
1、心电图是空间心电向量环两次投影的结果。 2、肢体导联心电图是额面向量环在各肢体导联轴上 的投影。 3、胸导联心电图是横面向量环在各胸导联轴上的投 影。 4、向量环投影在导联轴的正侧段描得正向波,投影 在负侧段描得负向波。 5、心电图波幅的高低取决于投影量的大小。
心电轴测定的床意义 2
1、反映心脏解剖位置
①横位心电轴可左偏,<-30°(肥胖、妊娠等)。 ②垂位心电轴可右偏,<+120°(瘦长型)。 2、反映左右心室的重量对比 ①左室肥大,电轴左偏。 ②右室肥大,电轴右偏。 3、婴幼儿右室比例大,电轴右偏
正常心电图波形
P波 呈钝圆形,时间一般小于0.12s, 振幅小于0.25mV。
肢体导联
标准导联为双极肢体导联,反映期中两个肢 体之间电位差变化。
胸导联:V1、V2、V3、V4、V5、V6
附加导联
1、V7V8V9 导联:探查电极分别移至左腋后线、 左肩胛线、左脊柱旁线与V4同一水平处。
--适用于左室肥大、后壁心肌梗死等。
2、右胸导联(V3R-V6R):探查电极置于右胸壁, 相当于V3-V6相对应的部位。
--适用于小儿心电图、右室肥大、右室心等。
心率的计算
1、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 现的数目:乘以10
2、每分钟的心率==60/P-P或R-R间期平均 值(一般测量5个或者5个以上P-P或R-R
间期)
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1、心电图是电压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2、纵坐标-电压:标准电压1mm=0.1mV 3、向上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上缘量至顶点;
向下的波的电压从基线的下缘量至底端。 4、基线一般为T-P段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和测量示意图
心电轴的测定
概念:心室除极过程中全部瞬间向量的综合, 代表总时间内的平均电力方向。又称平均心 电轴。一般用额面QRS电轴。 测定方法:1、目测法
2、振幅法 3、查表法:分别测出Ⅰ导联和Ⅲ 导联QRS波群电压的代数和,查心电轴表。
正常心电图波形
PR波间期 从P波的起点到QRS波群的起 点,PR间期为0.12-0.20s。
正常心电图波形
QRS波群:典型的QRS波群,包括三个紧密相连的电位波动: 第一个向下波为Q波,以后是高而尖峭的向上的R波,最后 是一个向下的S波。但在不同导联中,这三个波不一定都出 现。正常QRS波群历时约0.06-0.10s。
基本概念
一、心电产生原理
1、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2、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电偶学说 3、心电综合向量--多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 极 4、容积导电与体表心电位强度
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
1、心肌细胞能产生电活动。 2、静息电位与动作电位反映的是细胞膜内、 外的电位差,即跨膜电位变化,是心肌细胞 内、外离子活动的表现 3、除极 4、复极
心电图诊断
山西省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 赵美霞
第一节 心电图基本知识

本节主要内容
一、心电产生原理 二、心电图导联 三、心电图与心电向量的关系
基本概念
1、心电图(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 录的心脏每一心动周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 形。 2、心电图反映心肌的自律性、兴奋性和传导 性,与其收缩性无关。
正常心电图波形
ST段 自QRS波群的起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 段,多为一等电位线。
正常心电图波形
T波 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
正常心电图波形
QT间期 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 正常为0.32-0.44s。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
正常心电图波形
U波 在T波之后0.02s-0.04s出现的振幅很低小的波称位U波, 与T波方向一致。U波明显增高见于血钾过低。
2、探查电极 对着正电位, 描得正向波。
心电图波形形成的基本法则
1、探查电极对着正电位,描得正向波。 2、探查电极对着负电位,描得负向波。 3、探查电极对着正负电位的交界面,描
得双向波。
心电综合向量-多个心肌细胞的除极与复极
1、心肌细胞除极与复极过程 中的电位变化是有大小、又 有方向的量,称心电向量。 2、心电综合向量是每个瞬间 参与电活动的所有心肌细胞 的电动力的合力。 3、每一次心动周期的心电活
动,可以概括地用一系列顺序 综合向量的形成原则
出现的瞬时综合心电向量来表达。
心电综合向量的形成-以心室除极为例
心电图是什么?是在体表对整个心脏电活动的描记。
单个心肌细胞
心电向量
很多个心肌细胞
心电综合向量
整个心脏的电活动
空间心电向量环
心电综合向量环
心脏电位的传导-符合容积导电的原理
人体的导电方式符合容积导电的原理。 容积导电公式 V=E·cos θ / r · r 根据容积导电的原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