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2 人民版必修新兴力量的崛起1教学理念:建立在建构主义和认知主义教学理论上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被动的吸收 ,而是靠主动的探究完成知识意义的构建而获得的 ,知识获得的多少与知识构建的能力成正比,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构造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学会学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认知策略以及元认知能力。
基于这一认识,本课在教学设计中,首先由教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贯穿整个基础知识学习过程的“平台”,让学生在“平台”上通过教师的适当指引,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达到自主掌握基础知识的目的;然后,在分析和利用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加深对掌握的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教学原则:从学生学情及教学实际出发,遵循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的要求,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思路。
3内容分析:本节内容包括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等基本史实,在设计教学思路中,遵循从整体的角度出发的原则,分别根据各自不同的内容及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思路和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4学情分析:对本节内容中的有关中国振兴的内容,学生掌握的已经较好,而且也比较容易从现实生活中获得亲身的体验;但对于西欧、日本、不结盟运动等基本史实却大都知之甚少,在讲课中要重点加强记忆。
而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等内容,则是本节课的重点;对高一的同学来说,收集和处理史料也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等等。
这在课堂上要给予足够重视。
5教学思路第一层次:基础知识再现(记忆):通过一个问题将本课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思维意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第二层次:重点知识深化(理解):通过问题的探究,联系新旧知识,积极思考,主动探究,认识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影响。
第三层次:知识活化(应用):实现对基础知识的联系和运用,培养学习能力和相应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课前准备:课前准备:将同学分成4组,要求每组同学通过书籍、网络等各种途径搜集分别搜集西欧、日本、中国及发展中国家对伊拉克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及朝鲜战争等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的态度变化并结合教材中的新旧知识分析它们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准备课上讨论发言。
7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2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了解和掌握识别历史地图、历史图片的基本技能;通过分析和理解所搜集的历史材料,掌握分析、运用历史材料和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的基本技能;通过对相关史实的分析、归纳、概括等认识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相关史料,学会使用讨论法、分析法和归纳法等方法学习相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比较全面的概括和阐释。
2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并针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客观恰当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2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教学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新兴力量的崛起课时2课时8课堂教学:导入新课2003年3月20日凌晨5点30分,一道耀眼的光亮划破夜空,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的战争开始了;1973年,同样在中东地区,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美国在这场战争中采取了支持以色列、打击中东国家的政策;1953 年,另一场战争由美国主导的战争朝鲜战争结束了。
下表是世界几种重要的政治经济力量对美国在这几场战争中的政策的态度的变化。
战争国际力量朝鲜战争(19501953)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伊拉克战争(2003年)西欧(法国)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日本作美国战争基地,支持不支持美国的中东政策支持并参与伊战后重建中国抗美援朝反对反对任何借口和形式的侵略发展中国家反对并以石油为武器打击美国反对问题:假设你就是这几种政治经济力量的代表,请参阅本节教材内容,联系学过的内容及相关资料,谈谈你们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要求各组同学开始思考,并各自依次准备下列问题。
)第一层次:基础知识再现(记忆):通过一个问题将本课基础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的思维意识,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各种方法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一欧洲联合自强1、你们西欧(法国)为什么会改变对美国政策的态度?请你作为西欧(法国)的代表,试阐述之。
(其他三组同学对第一组同学进行评价)答案提示50年代支持美国的朝鲜战争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严重削弱了西欧的力量,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西欧经济的复苏需要依赖美国的马歇尔计划的支持;西欧与美国刚刚建立了军事同盟(北约组织),共同反对共产主义等;70年代反对美国的中东政策是因为:欧洲通过联合自强,在50、60、70年代加快经济政治的合作,力量增强,开始成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多极化趋势中重要的一极;美国在亚洲陷入越战泥潭,在全球的美苏“冷战”中暂处守势,对欧洲控制减弱;2003年反对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是因为: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而西欧通过更深层次的合作,力量进一步增强,积极推动多极化化趋势的发展,谋求建立新的国际政治新秩序。
2那么,你们西欧又是怎样实现联合自强的呢?(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方法一阅读法:(阅读教材,作如下归纳)方法二史料解析法:材料一:展示“ 欧共体总部人字形大厦”和“欧共体12星旗帜”,阅读教材中有关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的基本史实,指出它们各自的象征意义。
1、背景:(1)欧洲经济的迅速恢复(2)欧洲联合的必要性2、过程:经济:煤钢共同体(1951)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1958)欧洲共同体(1967)政治:“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一个声音说话”(1973)欧洲议会成立(1975)加快防务合作(20 世纪80年代)材料二:当时的法国的外交部长舒曼说:“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的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它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 思考:“让法国的铁矿石找到德国的煤、让德国的煤找到法国的铁矿石”,“让法德两国一块儿过日子”,这意味着法德之间不可能再发生战争,是欧洲实现联合自强的关键,那么,欧洲的联合对整个欧洲又意味着什么呢?(在简要讨论,不难作出如下回答)为欧洲赢得和平的发展环境;在欧洲各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商品的自由流通、技术研发的紧密合作和人员的自由的往来等,提高效率,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实现“1+12”的效应,壮大欧洲的力量,扩大欧洲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影响力等。
达成目标知道欧共体成立的史实,认识欧洲联合对欧洲的影响。
二、日本迅速兴起1、你们日本为什么也在改变态度?试阐述之。
(其他三组同学对第一组同学进行评价)答案提示50 年代朝鲜战争时:日本作为二战的战败国,还处于美国的控制下,其经济的复苏要依赖于美国的扶持;美国为达到在亚洲封锁社会主义中国的目的,也对日本采取扶持的政策;美国在朝鲜战争中把日本作为战争基地,进行军事采购,大大刺激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所以,日本支持美国的朝鲜战争。
70年代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日本的经济从50年代中期开始迅速恢复,到60年代末,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力量有所增强,开始谋求摆脱美国的控制;中东的石油资源对日本的经济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所以,日本在这时反对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打击中东国家的政策。
200 年伊拉克战争:苏联解体后,苏联解体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作为世界经济大国的日本意图谋求它的政治大国的地位,开始积极扩大其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影响,所以积极参与美国在伊拉克的战后重建,以取得美国的支持。
2那么,日本又是如何实现它的迅速兴起的呢?(全班同学共同参与)(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作如下归纳)达成目标知道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史实和原因。
三、中国巨龙腾飞1作为中国的代表,你是如何看待中国在这几次战争中的态度的?中国为什么持此态度呢?殊途同归、面向未来联合一致、紧密团结1、原因:(1)、把经济发展作为立国之本,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依赖美国保护,发展对外经济。
(3)、重视教育。
(4)、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表现:(1)、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号经济大国;(2)、1987 年,一度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3)、国民生产总值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增加。
(4)、是世界债权大国、贸易大国和对外援助大国。
(其他三组同学对第一组同学进行评价)答案提示中国的外交政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等等。
社会主义中国一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反对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一贯坚持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等等。
2 列表法,归纳新中国腾飞的光辉历程。
(全班同学共同参与)时间标志性事件备注1949 新中国成立欧洲经济复苏1953 抗美援朝胜利欧联合已起步1957 奠定工业基础日经济高速发展19571966 较大发展欧日经济崛起19661976 年文革,发展受挫欧共体成立日经济居世界第二1971、1972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等1978 今改革开放,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达成目标知道中国的振兴的主要史实,认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高对世界和平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