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
郑和(云南· 晋宁)
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2.“倭寇”与戚继光抗倭
(1)“海禁”与“倭患。” (2)戚继光抗倭斗争
戚继光
郑成功
3.欧洲的殖民侵略
(1)葡萄牙殖民者强租澳门。 (2)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明朝的边疆政策与措施
(1)重修长城,击退瓦剌和鞑靼。
李自成 起义 “均田免粮”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 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杀明牛朝羊政,治备体酒制的浆变,化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 来了不纳粮。 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反映:明末政治黑暗,自然灾害严重,阶
级矛盾激化。
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山河日月
第四单元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
1.明朝建立
(1)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 (2)同年推翻元朝,实现统一。
2.明太祖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3.明成祖设立“内阁”。
明朝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体制的变化
郑和下西洋
1.郑和远洋航行的特点 (1)时间早,规模大,航行所达空间范围广。 (2)宣扬国威,扩大明朝的影响,加强海外联系。 (3)促进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
2.郑和远洋航行无法持续的原因 (1)朝贡贸易体制下以政治目的为主,不计成本。 (2)贸易中“薄来厚往”,且以奇珍异宝、奢侈品 输入为主,脱离生活、市场。 (3)加大政府财政负担,随明朝国力衰落而终止 (4)根源在于封建体制的弊端。
4.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1)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稳定和重建 社会明秩朝序政、治恢体复制和的发变展化社会经济、巩固和发展统 一多民族国家的作用。
(2)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以强化君主专 制为核心,将全国的统治最大限度置于一人之下, 杜绝和排斥其他人的干预,这从根本上预伏了更 大、更强烈的统治危机。
郑和下西洋
郑和当时所用的宝船,长四十四丈,宽十八丈,载 重约千吨,可载千人,郑和的船队一般有大小船只二 百多,人数为两万七千多,其中宝船约四十;而哥伦 布1492年航行时,只有三只船,九十人,船只最大载 重不过百吨。从中的确可以说,郑和所达到的高度是 当时欧洲无法企及的。
思考1:郑和的远洋航行有什么特点? 思考2:郑和的远洋航行为何不能持续?
明代内阁制度
1.原因 丞相废除后,明太祖“躬览庶政”,政务繁多,
分身无术;后来,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2.形成和发展 (1)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内阁
制正式确立。 (2)明宣宗时,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答批大
臣奏章的票拟权。后来,内阁的地位日益提高,主持 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众臣。
——《皇明祖训· 祖训首章》
思考1:明太祖问什么要废除丞相制度? 思考2:丞相制度的废除会产生什么影响?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 (1)宰相位高权重,“威权专断”,威胁君权,是 历代祸乱的根源。 (2)朱元璋出身寒微,自卑心理。 (3)为实现高度集权的目的。 (4)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永远废除宰相制度。
3.性质 (1)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 策机构,而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票拟是否被采纳也最 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3)内阁首辅权力很大,但并非法定的中央政府最 高行政长官。
4.认识: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帝 起到制约作用。
“票拟”是明代中央决策的重要制度。明
2.明朝的内外政策及措施
(1)郑和下西洋和“海禁” (2)边疆政策与满族崛起 (3)明末农民战争与明朝灭亡
3.清朝统治的建立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 始设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 相,然其间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除丞 相,设五府、六部、督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 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代外廷官僚的章疏要先由通政司呈递给皇帝御览,之 后发给文渊阁,由内阁大学士以皇帝的口吻草拟批复 内容,用墨书小票贴在原来的奏疏上,呈递给皇帝。 因为用墨书小票草拟,所以称“票拟” 。
明代“批红”
“批红”亦称“批朱”,指明朝皇帝在内阁大学
士建议(即“票拟”)的基础上用红笔正式批复奏章 。
“批红”就其权力性质而言,属于最高决策权,是 实现皇权的一种方式。故司礼太监代皇帝“批红”, 是在代行皇权,而不是攫取了相权。
李自成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3.清军入关并统一全国
(1)1644年,多尔衮率军入关,击败李自成。 (2)经过20余年激烈战斗,消灭南明和抗清力
量,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
课堂小结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统一
1.明朝建立和君主专制强化 明(朝1)政明治太体祖制废除的丞变相化制度。
(2)内阁制度 (3)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2.废除丞相制度的影响 (1)制约皇权的制度因素从此废除,君主专制达到 新的高度。 (2)中枢机构行政层级减少,客观上有利于提高行 政效率。 (3)皇帝政务繁忙。
明太祖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
1.中央:废除了丞相。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最终以皇权的 胜利而告终。专制皇权进一步强化。 2.地方:实行三司分权。三司相互牵制,大权统归中央。 3.军事:明太祖将大都督府改为五军都督府。 4.法律:制订《大明律》,内容集中,条理分明,增加 了经济立法,同时主张量刑的“重其重罪,轻其轻罪”。 5.特务统治:设立“锦衣卫”,监视、侦查官名的不法 行为。锦衣卫由皇帝直接指挥,不受司法部门的管辖。 6.科举:实行八股取士。
北部 (2)与鞑靼和议,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
西部
设宣慰司、元帅府等机构,封当地僧俗首 领,委用藏族上层人士。
东北
(1)设奴儿干都司,广泛对女真部 落首领封授官号。
(2)满洲的崛起。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2.明末农民起义
(1)1644年,李自成起义。“大顺”政权。 (2)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与煤山,明朝灭亡。 (3)南明朝廷和抗清斗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