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戚继光东南抗倭
• 日本在中国古代被称为倭,来自日本 的海盗因此被称为倭寇。四出抢掠时, 常分成几队、十几队甚至几十队,以当 地奸民为向导,用海螺号互相联络。刀 枪磨得雪亮,且大多用武士刀,杀伤力 极强。擅长近身格斗、火 戚继光东南 抗倭枪射击,惯于设伏偷袭,常用川字 或一字长蛇阵。由于当时明朝军队腐败, 明军开始时常吃败仗。
封候非我愿,但愿海波平
三葡萄牙租占澳门
• 535年,葡萄牙人取得在澳门码头停靠船舶,进行贸易的权利; 1553年,葡萄牙以曝晒船上水渍货物为由,并通过贿赂当地中 国官吏,进入澳门居住;至1557年起,他们每年须向当地中国 官吏交纳一定银两的地租,以换取在澳门居住的资格。 1840年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晚清政府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之下,被迫割 地赔款。葡萄牙政府也趁机发难。1845年,葡萄牙颁布法令, 公然宣布澳门为“自由港”,并拒交地租,以武力抢占关闸, 驱逐中国官吏,绑架中国士兵。1851年和1864年又先后强行将 X仔与路环两岛划入其管辖范围,从而逐步完成了对澳门的占领。 1887年,葡萄牙与中国清政府在北京签订不平等的《中葡和好 通商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但该 条约涉及的勘界问题经多次会谈一直无法达成协议。1928年, 当《中葡和好通商条约》第四次期满时,中国国民党政府曾照 会葡萄牙政府,声明中止该条约,并与葡萄牙政府签订了新的 《中葡友好通商条约》。新条约没有提及澳门问题,葡萄牙占 领澳门的现状没有得到任何改变。1955年,葡萄牙颁布了《澳 门海外省组织法》,擅自将澳门视为其“海外殖民地”。
明朝和清朝前期的对外关系
——制作者:叶子浩
一郑和下西洋
• 郑和下西洋是指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初期郑和奉命出使 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 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 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 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 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 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但愿海波平
五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 雅克萨位于黑龙江省漠河县以东黑龙江北岸 (今俄罗斯阿尔巴金诺)。黑龙江流域自古以来 是中国的领土,满族的祖先肃慎族就生活在 这里。从唐到明的历代朝廷,都在这里设置 行政机构,行使管辖权。17世纪上半叶,沙 俄由于国力迅速增强,急剧向外扩张。自明 崇祯十六年(1643年)起,沙俄远征军曾多次 入侵黑龙江流域,烧杀抢劫,四处蚕食。顺 治末年至康熙初年,沙俄利用清廷忙于国家 统一和平定三藩之乱,侵占了中国领土尼布 楚(今俄罗斯涅尔琴斯克)和雅克萨等地,并在 那里构筑寨堡,设置工事。还以此为据点, 不断对黑龙江中下游地区进行骚扰和掠夺。
四郑成功收复台湾
• 郑成功收复台湾发生在公元1661年。 1624年(明天启四年),荷兰殖民主义 者侵占中国台湾。明末清初,郑成功下 决心赶走侵略军。1661年(永历十五年) 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将士,分乘 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从金门出发。永 历十六年初,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 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 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 中国神圣领土台湾。
戚继光战绩
•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 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 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 •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 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 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 颗,己方无一人牺牲。 •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 虏26人。己方阵亡90人。 • 福清葛塘之: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己方牺牲金渔等16人。 •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 498颗,生擒1名,己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 •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己方无一人阵 亡. • 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 160多颗.己方牺牲31人.
•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 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祖籍安徽定远,山东 登州人。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 • 因为浙江倭患严重,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 继光被调任浙江都司佥书,次年升任参将,镇守宁波、 绍兴、台州三府。此后,戚继光多次与倭寇作战,先 后取得龙山、岑港、桃渚之战的胜利。实战过程中, 戚继光认识到明军缺乏训练,作战不力,多次向上司 提出练兵建议,最后得到批准。三十八年(1559), 戚继光无意目睹到义乌矿工与永康矿工打架的场面 (几万人打架),戚继光惊呼:“如有此一旅,可抵 三军。”戚继光对招募了近4000人,进行了严格的 训练,这就是著名的戚家军。次年,戚继光针对沿海 地形多沮泽、倭寇小股分散的特点,创立攻防兼宜的 「鸳鸯阵」。四十年(1561),倭寇大举进犯浙江, 戚继光在台州十三战十三捷,基本平息了浙江的倭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