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概要
二、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两个历史阶段:
❖早期重商主义阶段:约15世纪至16世纪中叶
多卖不买,禁止货币输出 。——重金主义,货币差 额论
❖晚期重商主义阶段:16世纪下半叶至17世纪 中叶
多卖少买,允许货币输出,但只限贸易顺差。—— 重工主义,贸易差额论
二、重商主义的发展阶段
(一)、早期重商主义 15世纪到16世纪中叶
进口(X)
II 进口(Y) 隐含世界贸易价格
I
x
出口(Y)
x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二、绝对利益说图解
❖ 假设A国与B国各生产X与Y产品。左图为A国的基本 情况,右图为B国基本情况。图形表明,当两国发 生国际分工与国际交换后,两国的生产点和消费 点出现了空间上的分离。
❖ A国的产业优势在于生产、出口X产品,B国产业优 势则在于生产、出口Y产品。因此A国使用全部资 源生产X产品,并用X产品按照国际交换比率Tw交 换Y产品进行消费。
在某一种类商品的生产上,一个经济体在劳动 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或其生产所耗费的劳动 成本绝对低于另一经济体,若各个经济体都从事 自己占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的生产,继而进行交换, 那么双方都可以通过交换得到绝对利益,从而整 个世界也可以获得分工的好处。
一、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基本假设条件 ❖(二)主要思想 ❖(三)举例分析
❖ 一个蜜蜂的王国,最初追求豪华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结果社会 兴旺,百业昌盛。后来蜜蜂改变了生活习惯,过着俭朴的生活,于是 社会凋敝,经济衰退。“手工业者——不再有人订货;艺术家、木工 、雕石工——全部没有工作而身无分文。”孟德维尔公开反对政府强 行节俭,认为政府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管理每一个人的消费支出,抑
又称为重金主义,也称为货币差额论。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关于英国公共福利的 对话——对我国同胞某些控诉的评述》
金银=财富,主张通过国家立法,绝对禁止金银出口,尽量 增加金银进口。在对外贸易中,绝对强调多卖少买,甚至只卖不 买,只出口不进口,只赚钱不花钱,讲求的是每一笔交易都要顺 差,从而保证对每一国的贸易中都是顺差,这样就可以把外国金 银源源不断地存入到自己国家里,财富是零和博弈,即贸易一方的顺差必然
要以另一方的逆差为代价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怎样才能增加一国的财富?
亚当·斯密认为: 扩大生产才能提高本国的生活水平,而
生产扩大最根本的动力是劳动生产率的不 断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取决于社会 分工专业化的不断深化。 简而言之,财富增加依赖于劳动分工, ——斯密的劳动分工学说的基本思想。
晚期思想方面
❖个人主义 ❖自私原则
1714年,伯纳德﹒曼德维尔——《蜜蜂 的寓言:个人劣行即公共利益》
❖ “这些昆虫生活于斯,宛如人类,微缩地表演人类 的一切行为。”在“这个蜜蜂的国度”里,每只 蜜蜂都在近乎疯狂地追求自己的利益,虚荣、伪 善、欺诈、享乐、嫉妒、好色等恶德在每只蜜蜂 身上表露无遗。令人惊异的是,当每只蜜蜂在疯 狂追逐自己的利益时,整个蜂巢呈现出一派繁荣 的景象。后来,邪恶的蜜蜂突然觉悟了,向天神 要求让他们变得善良、正直、诚实起来。“主神 终于愤怒地发出誓言:使那个抱怨的蜂巢全无欺 诈。神实现了誓言……”接着,在整个蜜蜂的王国 中,一磅贬值为一文,昔日繁忙的酒店渺无人迹 ,不再有人订货,全国一片萧条景象。
❖ 他死了之后,社会的每一个善民成员目睹此人之子不同寻常的奢侈挥 霍,都会感到由衷的快乐。” 孟德维尔所说的“个人劣行”指个人
追求奢华,“公共利益”指社会繁荣,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浪费、奢 侈固然在道德上是劣行,对社会却大有好处。节俭、俭朴虽然是一种 美德,对社会却极为不利,因而在这种意义上个人的劣行和公共利益 被认为是一致的。个体消费者追求生活奢侈和感官享受,不但无害于 社会经济发展,反而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推动。因此,增 加社会财富的途径是增加消费,而不是限制奢移和强行节俭。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 “差异出贸易”是阐述国际贸易发生原因的基本 思路之一。
国际贸易 价格差异 成本差异 ?
❖1776年,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出版了他 的不朽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即《国富论》),提出了后人称为绝对利益学说 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
❖ 绝对利益学说的基本含义为:
1、贸易差额论
在一定时期内的外贸逆差是允许的,只要最终的贸易结果能保证顺差,保 证货币最终流回国内就可以。
2、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加货币
托马斯·孟说:如果我们只看到农夫在播种时节在田里抛撒下许多谷 物,我们会把他看成疯子而不是农夫。但是,如果我们在收获季节考虑 到他的劳动成果时,我们就会看到他的行为的价值以及这种行动带来的 增益。
假设条件
❖ 3、劳动在在国内完全自由流动,国内充分配置即生产要 素得到充分利用,但不可在国际间流动。(劳动总量不变 )这意味着在不同部门生产要素的价格是相等的。
❖ 4、假定规模收益不变,无论产量如何变化,生产单位产 量的劳动时间不变即生产各种产品的机会成本是相同的, 边际收益不变,反映在社会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是一条直线 。这延用了传统经济学的分析,否则很多结论都变。 (生产成本=机会成本=价格)或劳动的边际报酬不变。
❖ 专业分工后,A国将全部3个劳动单位用于生产3单 位X产品,B国将3个劳动单位全部用于生产3单位Y 产品。两国按照1X:1Y进行产品交换,两国消费 总量均会增加。全世界X、Y共6单位,较分工前各 增加一单位,世界总消费也得到提高。
第一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二、绝对利益说图解
A国 Y
出口(X)
B国 Y
三、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 量一国财富的标准。
❖ 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国际贸易
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 ❖ 多卖少买,奖出限入,保持贸易顺差,是获得财富
的基本原则。鼓吹经济民族主义,实施扩张战略。 ❖ 国家干预经济。
✓ 国内金银太多还会造成物价上涨,出口减少,影响贸易差额。因此认 为保存金银的最好办法是输出金银,用来从事更多的国际贸易。这不但 不会使金银消失,而且使金银增加。现在的输出是为了将来更多的输入 。
3、不再反对货币输往国外,也不必要求对每一国的 贸易都是顺差,重要的是要保持总体贸易出超。
这比早期政策更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意义,它不再苛求 每笔交易都是顺差,一段时间内的逆差是允许的,重视长 期和整体结果。
❖ 9、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
(二)主要思想
❖ 每个国家由于先天的地域或自然条件的优势(Natural Endowment)及后天的优势(Acquired Endowment)(资本、技 术、劳动熟练程度等),导致各国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 劳动生产率构成成本的绝对差异;在两国生产两种商品的情 况下,其中一国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另一 国在另一种商品生产上具有较高的效率,则两国在不同的商 品生产上分别拥有绝对优势;两国根据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 专业化分工并进行相互交换即国际贸易,双方均能从中获益。 国际贸易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正和博弈,是双赢
四、对重商主义的评价
积极意义:
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 与发展提供了前提。
不足之处:
1.贸易建立在一国之所得,必为另一国之所失的基础上 即零和博弈(Zero-sum Game) 国际贸易关系是不可 能长期发展的。因此,这种解释是相当原始和粗陋的。 2.未从根本上说明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以互相讨论下,但要小声点
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或不买,要保持每一 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易都实现顺差。
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
财富。
❖(二)晚期重商主义 16世纪后期至18世纪
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制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和消费范围,致使产品供给过剩,减少财富的积 累。孟德维尔德还提出了一个令世人十分惊骇的观点——节俭的罪恶 ,奢侈的贡献。孟德维尔说:“挥霍是一种高贵罪孽……”,“对挥 霍这种恶德,我做出了如此的赞誉,并宽宏大度地去看待它。……这 是或者是对整个社会的赐福,除了挥霍者自己之外,不会伤害其他任 何人。……一个贪财的政客,毕生都在损害国民的利益啊,养肥自己 ,通过勒索和掠夺,聚敛大量财富。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成本以真实的劳动时间计量,这种劳动价值 论在我们学习政治经济学中研究马克思的经济思想时有所接触,劳动 创造价值实际上正是它的吸取。经济学在那时是可取的,不庸俗。并 假设一国内部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即生产鞋和生产机器的劳动素质 是一样的,今天看来电脑从业者和农民的素质是一样的。)
❖第一章 古典贸易理论
❖重点问题
❖绝对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比较利益说的基本内容及其评价
主要内容
❖第一节 重商主义 ❖第二节 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 ❖第三节 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
第一节 重商主义
一、背景知识
❖ 重商主义的时代为 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 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伴随着航运水平的提高 以及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西欧国家纷纷对外寻求对外扩张。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寻着黄 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 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 要的东西” 。
假设条件
❖ 5、生产要素和产品市场完全竞争。没有任何一个生产者 和消费者有足够的力量对市场加以影响,任何人都是价格 的接受者。所有参与者都掌握进入市场的足够信息,可以 自由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几个等于产品的边际成本。
❖ 6、国家间实行自由贸易政策,政府对经济活动不加任何 干涉,无任何贸易限制;
假设条件
兰海关和盐税专员; 1790年7月与世长辞,享年67岁。 亚当斯密对喜爱的学问研究相当专注,常常废寝忘食,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