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联考试题

2018年高考历史模拟联考试题

全国百强名校省重点2018年高考模拟联考试题:高三文科历史试卷(附答案)全国百强名校省重点高考模拟联考试题:高三文科综合试卷(附答案)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著名历史学家夏曾佑认为:“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

”他这样说的依据是( )A.周和希腊政治制度相同B.周和希腊分别奠定中西文化基础C.东、西方文化同时形成D.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非常频繁解析:选B通过“中国之有周人,犹泰西(泛指西方国家)之有希腊”可得出古代中国的周代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古代希腊则奠定了欧洲文化的基础,故B项正确。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

他们主张()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C.否定宗法世袭制度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解析:选C材料仅仅体现的是孔子、韩非子和墨子对选拔人才的主张,并未体现百家思想的融合,故A项错误;孔子和韩非子代表的都是统治阶级利益,并未反映平民的政治诉求,故B项错误;材料都主张任用贤才,否定了宗法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度,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反映了选拔人才的原则,并未说明涌现大量人才,故D项错误。

3.根据下列文本材料所示内容,可以推断出的朝代是()设置位卑权重的机构进行监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书写材料得到重大改进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解析:选B“设臵位卑权重机构进行监察”为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制度,“出现重铺陈排比、文采华丽的文体”为汉赋,可知应为汉朝,西汉时期已有造纸技术的发明,故B项正确。

4.南宋临安城市场内的各种商品大多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同类商品集中之处称为行、团、市,如和宁门外的花市,交易就十分热闹,有诗云:“君不见内前四时有花卖,和宁门外花如海。

”这主要反映了南宋()A.市场专业性强B.市场规模较大C.商品种类齐全D.自然经济瓦解解析:选A从材料“南宋临安城市场内的各种商品大多有相对集中的区域”,可知反映的是南宋商品市场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故A项正确。

5.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

”他强调这种制度() A.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B.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C.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D.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解析:选D从材料“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可知行省制易导致地方割据,故D项正确。

6.中国传统少儿蒙学读物《教儿经》中有如下训诫:“……不会读书把田种,种田也要用番心……无田无地做买卖,开店铺面要寻人……买卖不成仁义在,一团和气福自生……百样手艺百样好,只怕玩耍不认真……”上述引文()A.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B.据表达方式判断应属于明清时期C.强调了传统以农为本的经济思想D.打破了传统中国对“四民”的划分解析:选A根据材料中“用番心、要寻人、仁义、和气、认真”等词得出体现了陆王心学的道德价值观念,故A项正确。

7. 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影印本(局部),关于此条约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②西方传教士获得传教特权③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被严禁④杭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A.①②④ B.③⑤C.①③⑤ D.②③④解析:选B根据图片材料可判断此条约是《辛丑条约》。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的是《马关条约》;西方传教士获得传教特权始于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斗争被严禁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杭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是《马关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属于《辛丑条约》的内容。

故B项正确。

8.某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它的主要影响是()A.扰乱了地方的社会秩序B.控制清政府的财政C.压制中国民族工业发展D.限制中国商品出口解析:选C根据“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可知是《马关条约》规定的允许外国开工设厂的决定,由于允许外国办厂,具有特权,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阻碍作用,故C项正确。

9.1897年,松永伍作在考察了中国的蚕业后说:“今就广东、上海两口输出者,生丝共计约八十万捆,而其内地消费共计,其详不可知,质之商贾,视之实情,殆三倍于出口者。

其国中流以上,多衣绢帛,内地消费之多,可知也。

”松永伍作旨在说明()A.清朝闭关锁国导致手工业品的滞销B.丝绸成为中国富贵之家的主要衣料C.官营丝织业产品仍占绝对优势地位D.当时中国国内贸易比对外贸易兴盛解析:选D根据材料“殆三倍于出口者”“内地消费之多,可知也”可知,当时中国国内贸易比对外贸易兴盛,故D项正确。

10.下图描绘了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场景。

画面能够明确、充分体现的是()A.经济发展导致妇女地位提高B.社会政治运动带来男女平等C.社交方式和社交礼仪的变化D.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解析:选D女性走出家庭,集体聚会是受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故D项正确。

11.“中国大地从南到北,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上述“革命的火焰”是指() A.五四运动B.中共一大C.国民党一大D.北伐战争解析:选D北伐战争打倒军阀,打倒列强,而且进展非常迅速,符合材料叙述,故D项正确。

12.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下表空白处应该填入的是()A.南昌起义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遵义会议D.抗日战争时期解析:选B工农武装割据和红军长征发生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故B项正确。

13.“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言论出自()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新民主主义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解析:选B“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表明言论出自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毛泽东国民革命时期的著作,故A项错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著作,故B项正确;《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抗日战争时期的著作,故C项错误;《论人民民主专政》是毛泽东解放战争时期的著作,故D项错误。

14.据学者统计,1953年到1956年《人民日报》使用“和平共处”一词每年都成倍地增长,尤其是1954年后使用频率增长更快。

此现象()A.直接推动了日内瓦会议召开B.说明“和平共处”的理念深入人心C.有利于调整并缓和中美关系D.反映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解析:选D日内瓦会议的召开是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会议,故A项错误;材料《人民日报》的多次使用反映了国家对此的重视,故B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封锁包围,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是新中国外交的基本准则,所以官方媒体反复强调,故D项正确。

15.下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经济领域的所有制构成情况。

这一情形的出现()A.掀起了农村建立人民公社的热潮B.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C.展示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是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生产的需要解析:选B图中的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公私合营经济都是公有制经济,这三种经济成分占96%,说明单一的公有制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起来,故B项正确。

16.下图反映的是台湾第一个返乡探亲团于1988年1月抵达北京时手持的小旗子和穿的夹克。

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B.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C.海峡两岸接受“一国两制”构想D.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解析:选A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是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允许民众回大陆探亲,因此才有1988年台湾返乡探亲团到达北京,故A项正确;海峡两岸达成“一个中国”共识是在1992年,故B项错误;“一国两制”台湾并没有接受,故C项错误;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是在2008年,故D项错误。

17.20世纪60年代,美国遏制中国,中苏关系恶化。

提高国防能力,保证国家安全成为当务之急。

在这个阶段,我国成功研制出()A.原子弹和导弹B.喷气式战斗机C.人造地球卫星D.神舟载人飞船解析:选A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为了保障国家安全,中国研制成功了原子弹和导弹,故A项正确;中国1956年研制成功喷气式战斗机,故B项错误;人造地球卫星研制成功是在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神舟载人飞船是在改革开放后,故D项错误。

18.古罗马法官判决过这样一个著名案例:甲请乙建造房屋,新房子落成后不久倒塌,导致甲的儿子身亡。

乙逃遁,甲将乙及其儿子告上法庭。

法庭判决乙的儿子无罪释放,在乙到庭自辩之前,暂定无罪。

法庭对这一案件的判决()A.有偏袒贵族、随意曲解法律之嫌B.事实并不清楚,判决有一些草率C.因为被告缺席,审判程序不合法D.维护了法律和审判的公平与公正解析:选D乙本人可能对甲的房子倒塌负有责任,但是犯罪是否成立,必须经过法庭辩论环节,而乙没有到庭,所以也无法给乙定罪,体现了判案的慎重。

不管乙有没有犯罪,不应该由乙的儿子承担,因此乙的儿子理所应当被无罪释放,这充分体现了罗马法审判程序和司法判决的公平公正性原则,故D项正确。

19.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写道: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表明文艺复兴()A.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B.开始否定宗教神学的地位C.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D.极力维护封建的专制统治解析:选C文艺复兴要求摆脱神学的束缚,却又不敢完全的摆脱,但并不是反对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故A项错误;并不能说“开始否定”,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以看出其借用宗教形式宣扬新思想,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极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20.近代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