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赵氏孤儿》中义的成分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作者:王亚慧韩志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王亚慧,韩志芳(赤峰学院文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摘要:通过仔细阅读元代纪君祥的剧本《赵氏孤儿》,分析其中各位义士的大义之举,表现“义”的不同理解和体现,并分析其中“义”的成分对后世的影响,体现大义之气对于个人及社会的巨大作用,并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反映现代人对“义”的淡漠,及“义”对社会和谐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赵氏孤儿》;后世;影响中图分类号:I207.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1-0179-04一、“义”的意义义是为人正己的关系准则,是自我修养的方法,它也是一种高尚的道德,一种纯粹的感情,是社会、生活和个人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义”不是生来就有的,是需要培养建立的。
后天不断的实践,磨练,才能成就一身的大义之气。
二、《赵氏孤儿》简述元杂剧《赵氏孤儿》全名为《赵氏孤儿冤报冤》,也称《赵氏孤儿大报仇》。
故事原型最初见于《左传》,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赵世家》中有较详细的记载。
元代作家纪君祥由此改编为杂剧《赵氏孤儿》,情节更为曲折生动,形象更为撼动人心。
《赵氏孤儿》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统治集团内部赵盾与屠岸贾两大家族间的忠奸之争。
晋灵公统治晋国时期,昏庸无道。
忠奸不分,政治异常黑暗。
而屠岸贾不满赵盾的官职高于自己,处心积虑的设计陷害,以犬识忠奸使赵盾深陷危机,又假传圣旨,将驸马赵朔赐死,将赵盾一家三百余口尽行抄斩,又担心公主(赵朔的妻子)腹中胎儿为患,软禁公主于驸马府中,欲将婴孩降生便灭口,公主在软禁期间诞下一子,取名为赵氏孤儿,草泽医生程婴大义凛然,将危在旦夕的婴儿藏入药箱救走,将军韩厥放其逃出,屠岸贾丧心病狂,将全城所有的婴孩都抓起来,欲从中除掉孤儿,程婴以自己没满月的儿子程勃换下孤儿,与公孙杵臼联合设计救下孤儿,并将其抚养成人,最终报了家仇雪冤。
此刻程婴却履行对公孙杵臼的诺言,为孤儿娶妻之后自刎,以报信于为赵氏牺牲的所有人。
《赵氏孤儿》始终以义贯穿,是义的典型代表。
细读纪君祥的剧本,深深为之触动:为晋灵公的荒淫无道而无奈;为屠岸贾的阴损狡诈而愤恨;为赵盾一家的含冤被害而惋惜;为程勃的出世未足月而心疼;更为以程婴为代表的大义凛然之士而感动。
以下,就来浅析一下他们身上的“义”的体现。
三、“义”在《赵氏孤儿》中的体现(一)义士程婴1.初逢赵盾,微处显义行程婴的第一次出场,是在赵盾劝农行善归来的路上,遇到晕倒的大汉灵辄,便急招草泽医生赵盾前来诊治,才知道灵辄是因为多日没有进食,饿昏在路旁的。
赵盾提供饭食后他却只吃了一半,原来是想到家中老母也多日没有吃饭,要留给母亲享用,赵盾感其孝顺,又赐他很多肉食,灵辄感激万分的离去。
赵盾要给程婴十两银子作为酬谢,程婴拒绝了,赵盾颇为赏识,欲招其做门客,他又一次婉言谢绝。
两次婉拒,非但没有让人觉得他冷傲,反倒从小事上体现了他不为财动,只为义行的人格品质。
从此,赵盾经常派人招程婴入府,程婴也去府上做客,一来二去,二人间关系越来越近,也越来越了解对方。
这一次程婴的亮相,奠定了他在日后大义的体现。
虽然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件,但却已让他身上义的光辉有所显露,为后文做了铺垫。
2.赵盾遭难,程婴苦施救赵家遭难后,赵朔暗知命不久矣,便对公主说:“如果能生个男孩,就取名赵氏孤儿吧。
草泽医生程婴是一侠义之人,公主若难保住此儿,请将此儿交与程婴,他必能将其养大。
”赵朔对程婴如此信任,我们也能推断,程婴平日里必定是一个大仁大义,言而有信的义士,否则,谁能如此肯定一个毫无血缘之亲的人便可抚养自己的孩子,并为自己全家报仇雪冤。
果然,赵朔没有看错,当赵盾一家三百多口人被抄斩,赵朔与赵盾也去世之后,程婴心痛无比,如此一名贤相就被这奸佞小人屠岸贾陷害到如此惨状,他痛心疾首,为赵盾一家的悲惨而愤恨,也对屠岸贾的凶狠卑鄙而愤怒。
正在此时,听说公主怀有身孕,近日就要分娩,但屠岸贾欲斩草除根,把公主囚禁到了驸马府,里三层外三层的被军官包围。
但好不容易赵家有这么一支血脉,无论如何,他都要把孩子救出去。
此刻,公主也在想办法找到程婴,终于,她假装称病,贴榜征民间良医,程婴看到榜后,立马揭榜,这才与公主会面,商量如何救这赵氏孤儿。
公主诞下了一个男孩,程婴把他装入药箱带了出去。
但门外兵围的里三层外三层,程婴提心吊胆,生怕被发现。
守门的将军韩厥拦住了他,让他打开药箱进行检查,他害怕了,畏惧了,但心中的大义让他勇气十足,他淡然地打开箱子,韩厥看到了孩子,此刻程婴跪倒在地,虽无言,但那乞求已直达韩厥心中,他放了他。
终于将孩子从驸马府中救出来了,这一阶段,将程婴的大义形象逐渐向顶峰推进。
3.舍儿救孤,大义动天地孩子虽从驸马府救了出来,但今后的事,靠程婴自己一个人是有难度的,于是他想到了赵家密友:公孙杵臼。
公孙杵臼是晋国的老臣,在朝中,他发现屠岸贾开始专权,君主宠佞,荒淫无道,于是他“急流中将脚步抽回”,罢职归农,在太平庄上过着“守田园学耕种”的生活,他与赵盾曾为一殿之臣,相交甚厚,而且他也是一个忠直的人。
因此程婴想谁能同他一同救这孤儿,首先想到了他。
当程婴把赵家的遭遇向公孙杵臼叙述一番后,公孙杵臼也急切地想救下这可怜的孤儿,为赵家报仇。
正在这时,屠岸贾发现赵氏孤儿失踪后,丧心病狂地下令抓捕全城一岁以下的婴孩,三天以内,如不交出孤儿,便把这全城小孩杀掉。
程婴今年四十岁,不久前妻子刚为他剩下了一个孩子,叫程勃,他老来得子,对这个儿子更是宠爱有加,可此刻,他的孩子也被列入被捕之列。
他挣扎着,痛苦着,该不该做这样一个决定:将自己的孩子代替孤儿献给屠岸贾。
思忖半日,终于暗下决心,与公孙杵臼设了一个计谋。
为了逼真,假意公孙杵臼偷走了孤儿,程婴去报信。
读到此刻,深刻地被程婴打动了,他的义已不再是小义,而是成为了惊天动地,超乎于人的大义之举。
他将自己的孩子换做孤儿,以此来就孤儿一命。
谁都知道屠岸贾对孤儿恨得入骨,抓住之后会怎样折磨这个婴孩!程婴也一定知道,但他还是做了,大义凛然地,为了别人的生死冤仇,放弃了自己的幸福。
他这一举动胜过舍生取义!舍生取义也只会痛心一次,而将自己的孩子送入虎口,做父亲的如被杀千百次,但他还是下定决心去为赵家完成了这次拯救!程婴报信后,屠岸贾领兵到公孙杵臼的住处,抓着便问孤儿的下落,公孙也欲保程勃一命,死活不说,被这奸凶“打的来痛杀杀精皮掉,无缝可逃”。
可程勃最终还是被找到了,被丧心病狂的屠岸贾拔剑砍成三段。
此刻的程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被惨杀,却不能救下,甚至连悲伤也不能表现出来,他只能咬碎了牙往肚子里咽,表面却得强颜欢笑,装作为屠岸贾除掉心头之恨而痛快。
但他的内心,简直痛不欲生,在这种痛不欲生的情况下,他也只能靠着心中的那股正义之气,下定决心将孤儿抚养成人,为赵家,也为程勃报仇雪恨。
戏剧的高潮出现了,程婴身上的大义也显露无疑。
试想,会有哪个义士能做到如此地步,恐怕稍有拯救之意,就会被威胁、恐吓吓倒吧!“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也是当今社会上道义缺失的,应该再次被提倡的。
人们有了正义之气,那路上摔倒的老人也不会没人去扶,那车轮下不满四岁的小女孩也不会没人去救,那乐于助人的善意之人也不会被诬告赔偿了!有正义之气,才会使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历史长河中。
4.大义支撑,近屠施大计为大义忍辱负重,与仇人“和睦相处”。
想要在这最危险的地方保命,并且今后抓住机会进行复仇。
程婴带孤儿去做屠岸贾的门客,与仇人低头不见抬头见地生活着。
屠岸贾很喜欢孤儿,认作干儿子,起名屠成。
程婴凭着这身义气,在屠家日夜煎熬着,他也会想起那出生未足月的儿子程勃,也会想起那与他争相先死的年迈的公孙杵臼,也会想起那个为保孤儿自刎的韩厥,那些日子,那些人,无一不是让他痛定思痛,更坚定了将孤儿培养成人,为这些人报仇雪恨的决心!他画了画卷,将一切告诉孤儿的时候,当孤儿终于将屠岸贾施以剐刑,也无法使程婴的恨完全释放。
太多的人为了这一天牺牲了,太多了,他这一心愿终了,那支撑他的义,也渐渐演变成对程勃的愧疚与思念!5.一诺千金,自刎为报信仇报了,该去报信了。
当程婴看着孤儿为赵家复名并娶妻生子后,他觉得大业已成,孤儿可完全独立了,他把孤儿叫到身边,告诉了他当年与公孙杵臼的约定:二十年后,我若帮你报仇雪冤恢复祖业,便弃世与公孙杵臼和我儿团圆,告诉他我功业已成。
孤儿哭着劝慰程婴,可程婴还是乘其不备,拔剑自刎了。
我们在这时也许会很不理解程婴的做法,好不容易报了仇,复了名,过上了安稳幸福的日子,可为什么却要自杀呢?而且如今年事已高,为什么不享受这天伦之乐,而是宁愿相信那不复存在的魂灵等着自己的消息呢?但仔细一想,想他经历的这一切,其实他的后半生就是在大义之气的支撑下痛苦的活着,他带着对公孙杵臼、对程勃的歉疚和思念完成了这次义举,如今事情终于完成了,但他还有承诺,去九泉之下给这些义士报信的承诺。
虽然他们也许听不到,但内心对于诺言的坚守,对于魂灵的敬重,也促使他一定得履行诺言。
一诺千金,也是一种大义。
信义,是程婴这一生最后一次做的义举,这一举动,将他身上的大义从肉身到灵魂完全升华,使他身上的义大放光彩。
在《赵氏孤儿》中,这大义凛然的义士形象还有很多。
都合力完成这部义的著作。
(二)公孙杵臼公孙杵臼是这次义举中不可缺少的角色,他的出现,助程婴一臂之力,使程婴的救孤行动不再孤立,他的争相先死和忍受暴打也对程婴之后舍儿救孤,养孤报仇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在他的行动中,体现了朋友之间深厚的感情,更体现了为正义,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的大义之气!公孙杵臼是一个精明的人,他看到屠岸贾专权,大臣们无法涉政,便罢职归农,过上了安逸祥和的田园生活,在朝中时,日夜关心政务,担心战事,而如今远离官场,悠然自得。
但当他听说赵家的遭遇,毅然地决定拯救了这个小生命,与程婴争相先死,发出了“大丈夫何愁一命终,况兼我白发尽髼松”的壮言。
他与程婴里内外联手,遭受着屠岸贾残暴的毒打,终于保住了赵家这个唯一的血脉。
如此精明的躲祸之人,这次不仅遇祸不避,而且惹祸上身,不惜苦痛,不惜性命,这是为什么?只为赵家鸣不平,只为声冤惹祸事,只为正义舍性命。
他为了朋友的冤屈和苦难,也为天地之间的是非正义,挺身而出,不惜性命为其鸣冤,为其保留家族中唯一的血脉。
这才是真正的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大义之气!(三)韩厥韩厥是《赵氏孤儿》中拯救孤儿的关键人物,设想,如果韩厥将程婴揭发,那赵家孤儿,程家上下也会一命呜呼,这千古传唱的大义赞歌也不复存在了,他的义举为全文,也为历史做了一次大颠覆。
当程婴颤抖着将药箱打开,韩厥见孤儿天真可人,但想到这样一个小生命眼看就要落入屠岸贾之手,不由心生怜悯。
程婴用一丝希望乞求韩厥放他与孤儿出府,可他没想到,韩厥本身就是一个正义君子,他在一开始为屠岸贾的恶行哀叹,他听说屠岸贾假传圣旨要赐死赵朔时,就去给赵朔传信,让赵朔远走高飞,可赵朔却认为逃到天涯海角,也逃不过这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