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护理常规
一、概述
乳腺癌是女性乳房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雌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可经局部扩展、淋巴转移、血运转移。
【临床表现】
(1)病人多无意中发现乳房肿块,呈无痛性、单发、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且不易推动;
(2)乳房局部隆起,可有癌肿表面凹陷,呈“酒窝征”;乳头偏向癌肿侧:乳头内陷等;
(3)晚期呈恶病质表现,另有乳房癌肿固定、表面呈“桔皮样”改变、出现卫星结节,皮肤溃破等。
【特殊检查】红外线扫描,活检等。
【治疗要点】以手术治疗为主,辅以化疗、放疗、激素、免疫等综合治疗。
二、术前护理
1、同围手术期术前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乳腺癌病人常有复杂的心理变化,如对癌症及预后的恐惧、对术后胸部形态的忧虑,对家庭支持的担心等,应向病人及家属耐心做好解释,以良好的心态面对疾病和治疗。
3、术前备皮剃去患侧腋下的毛发。
三、术后护理
(一)护理诊断
1、有感染的危险留置引流管有关。
2、自我形象紊乱乳房外形改变有关。
3、知识缺乏缺乏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及乳腺癌预防的相关知识。
(二)护理措施
1、同围手术期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麻醉清醒后半坐卧位,利于呼吸和切口引流。
3、营养支持术后6h即可正常饮食。
4、伤口护理
(1)皮瓣:胸带包扎松紧适宜,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脉搏等。
(2)引流管;①妥善固定,病人起床时固定于上身衣服;②保证有效的负压引流:③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并记录,术后1~2天每天引流血性液体约50~100ml,以后逐渐减少;术后4~5天,皮瓣下无积液,创面与皮肤紧贴,即可拔管;④如有局部积液,皮下有波动感,应报告医生。
5、并发症的护理
(1)患侧上肢肿胀:术后忌经患侧上肢测血压、抽血、静脉或皮下注射等。
指导病人平卧时抬高患侧上肢;下床活动时用吊带托扶;按摩患侧上肢,促进淋巴回流;肿胀严重者戴弹力袖;局部感染者及时使用抗生素。
(2)气胸:病人若感胸闷,呼吸困难,应及早检查。
6、活动与休息术后3天内患侧上肢制动,避免外展上臂;术后2~3天,开始手指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术后3~5天,活动肘部;术后1周,可进行肩部活动,手指爬墙运动(幅度递增),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自行梳头。
7、健康教育
(1)活动:避免用患侧上肢提重物。
(2)避孕: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以免促使乳腺癌复发。
(3)放疗或化疗。
(4)义乳或假体:术后3个月可行乳房再造术。
(5)自查:术后每月自查1次,健侧乳房每年X线摄片1次;病人姐妹和女儿也属高危人群,应每月自查1次,定期到医院体检。
自查方法:站在镜前以各种姿势比较双乳是否对称、乳头有无内陷及皮肤颜色。
于不同体位将手指平放于乳房,从外向乳头逐圈检查有无肿块;再检查腋窝淋巴结有无肿大;最后用拇指及食指轻轻挤压乳头查有无溢液。
(6)疑有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