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温度与温度计教案沪科版课题温度和温度计(第二课时)课时1备课人审核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2、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构造,知道不同类型和用途的温度计。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正确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对于温度高低的判断往往用皮肤的感觉。
现在请同学们来做个实验探究。
三只烧杯中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和冷水,现请一位同学将左手食指伸入热水中,右手食指伸入冷水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将两个食指同时放入温水中。
估测水的温度后由教师得出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温度高低是不可靠的,要准确地测量物体温度需要使用温度计。
(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如下:1、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什么?2、温度有哪些种类?3、如何使用温度计测物体温度?4、体温计有什么特殊构造?它的作用是什么?5、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在使用上有何不同?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问题123456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1、其它温度计:(1)、数字式温度计:根据物质导电性与温度关系制成的。
(2)、用双金属片制成的温度计。
(3)、彩色温度表:它是根据高温物体发光的颜色测温度。
彩色温度表上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温度,将赤热高温的物体的颜色与彩色温度表的颜色对照,就可估测出物体的温度2、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物体中,但不能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物体后要稍侯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体温计除外),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3、细弯管作用测量体温时,水银膨胀能通过细弯管升到毛细管内,不能自动退回液泡中。
4、体温计的量程:35~42℃5、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在使用上的区别:(1)体温表在测体温前要捏住上端甩动,使管内汞柱降至35 ℃以下;(2)放在身体被测部位要停留5分钟左右再读数.(3)体温表读数时,可从被测部位拿出,让其刻度面所对的棱正对眼睛读数,棱起放大镜的作用三、质疑再探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教师预设问题:某体温计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的体温,测量结果是多少?准确吗?四、运用拓展(一)学生自主编题(二)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教师预设习题1、体温计里装的液体是_________。
2、测量范围是_________。
分度值是_________。
3.给体温计消毒的正确方法是()A.用开水煮. B.用酒精灯加热.C.用自来水冲洗.D.用酒精棉花擦3.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读数应在()A.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上升时进行B.温度计内液体上升到最高处时进行C.温度计内液体开始下降后进行D.温度计内液体匀速下降时进行2.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的温度,如图所示的几种做法中正确的是()8、下面关于常用温度计的使用中,错误的是[ ]A.温度计不能用来测量超过它的最高刻度的温度;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C.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D.读数时,可以把温度计从液体中拿出来再读数。
(三)小结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2、班长或学科组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四)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个性补充课题熔化的凝固课时1备课人审核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通过对比,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晶体、非晶体的熔化过程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概括,总结出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并能用图象表示出来。
教法三疑三探学法自学、合作、探究教具铁架台烧杯温度计酒精灯铁圈及石棉网冰烛蜡秒表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春天来了,河面上的冰开始熔化成水.炎炎的夏天,洒在地上的水干了,变成看不见的水蒸气,跑得无影无踪.想了解这是为什么吗?我们从这节课开始学习.在你们小学《自然常识》中学过自然界的物质,还记得吗?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通常是固态的铝、铜、铁等金属,在很高的温度时也会变成液态、气态;通常是气态的氧气、氮气、氢气等,在温度很低时也会变成液态、固态.那么,水结成冰和冰熔化成水属于什么过程?(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归纳整理如下:观看冰和海波熔化过程:1、晶体和非晶体是如何区分的?它们有什么特点?2、生活中常见的晶体的非晶体有哪些?3、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特点是什么?4、如何画出熔化和凝固图像?二、解疑合探(一)小组合探1、小组内讨论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或交流自探心得2、教师出示展示和评价分工问题123456展示评价(二)全班合探1、各小组按分工进行展示和评价2、教师针对学生展示与评价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或精讲1、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晶体;如各种金属、冰、海波等。
另一类固体没有确定的熔化温度叫非晶体;如松香、沥青、玻璃等。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晶体凝固时也有确定的温度,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2、晶体的四个特征(1)晶体拥有整齐规则的几何外形。
(2)晶体拥有固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度始终保持不变。
(3)晶体有各向异性的特点:固态物质有晶体与非晶态物质(无定形固体)之分,而无定形固体不具有上述特点。
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非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不成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
如玻璃,外形为无规则形状的固体。
(4)晶体可以使X光发生有规律的衍射。
宏观上能否产生X光衍射现象,是实验上判定某物质是不是晶体的主要方法。
3、常见晶体和非晶体:常见的非晶体:玻璃、蜂蜡、松香、沥青、橡胶等,常见的晶体:石英、云母、明矾、食盐、硫酸铜、糖、味精等。
4、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体与非晶体熔化时都要吸收热量。
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但温度不变,非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降低。
三、质疑再探学生根据本节内容,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由其他学生共同解决。
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点拨或亲自解答。
教师预设问题:为什么在冰熔化过程中要用“水浴法”,还要用搅拌器搅拌?解释:让冰在熔化过程中受热均匀。
为什么要在实验中让烧杯内水缓慢升温?解释;延长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冰熔化的过程。
四、运用拓展(一)学生自主编题(二)组内展示,择优向教师推荐。
教师有选择地让全班同学训练教师预设习题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晶体的是( )A.冰和水B.铜和固态水银C.玻璃和石蜡D.海波和松香2.如图所示,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温度变化的是( )3.如图是某种晶体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由图可知晶体的熔点是( )A.40℃B.44℃C.48℃D.52℃4.以下关于熔化和凝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种晶体的熔化温度比它的凝固温度高B.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但有一定的凝固点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所以不吸热5.把一小块冰放在手心里,小冰块会慢慢地 _____ (填写物态变化名称)成水,手会感觉到凉,这说明冰在这一过程中要______(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三)小结1、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2、班长或学科组长评价本节课活动情况(四)作业设计课后作业;1、2、3、4板书设计1.熔化和凝固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凝固——物体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2.熔点和凝固点熔点——晶体熔化时,有一定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凝固点——晶体凝固时,有一定凝固温度,叫做凝固点.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课后反思个性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