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调度指挥》复习提纲考试题型:①填空20题(计20分)②判断5题(计10分)③简答4题(计20分)④计算4题(计50分)满分100。
【说明:个人整理,仅供参考,不作为考试依据,结合课本复习.】第一章列车调度工作基本知识1、铁路运输调度工作,实行分级管理、集中统一指挥的原则.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设调度处,铁路局(集团公司)设调度所(下设技术教育室、调度分析室、统计室、综合室),技术站设调度室。
铁路总公司、铁路局、技术站调度分别代表铁总总经理(部长)、铁路局局长、车站站长,分别掌管全国铁路、铁路局和车站的日常运输组织指挥工作。
2、列车调度指挥的原则(简答):①安全生产的原则②按图行车的原则③单一指挥的原则④下级调度服从上级调度的原则⑤按列车等级进行调整的原则。
3、调度命令和口头指示:①各级调度在组织指挥日常运输工作中对下级调度或站段,以及有关人员所发布的有关完成日常运输生产的具体部署和指挥行车工作的指令,编有号码并输入计算机或在《调度命令登记簿》上登记的,称为调度命令。
②无须编号,输入计算机或登记的称为口头指示.③★注意:调度命令和口头指示,两者具有同等效力。
④铁路局列车调度员发布行车命令,要一事一令,不得填写其他内容.第二章货物列车编组计划4、列车编组计划:(1)将发到站各不相同的重车流及不同车种的空车流合理的组织起来,在适当的地点组成各种不同去向和种类的列车,并使其互相配合、互相衔接,保证各站产生的车流都能迅速而又经济地运送到目的地的办法,称为车流组织。
列车编组计划就是这种车流组织的具体体现。
(2)列车编组计划(全路车流组织计划)规定了:⑴在哪些车站编组⑵编组哪些到达站的列车(决定列车的性质)⑶怎样编组这些列车。
(3)列车编组计划的内容:⑴发站⑵到站⑶编组内容⑷列车种类⑸定期车次6附注。
(4)列车中车辆编挂方法:⑴单组混编⑵分组选编⑶到站成组⑷按站顺编组3、根据下列资料,画出列车编组方案图,通过计算比较,从两个列车编组计划方案中选出一个较优方案。
★(计算题15分)———选择技术站开行直达、直通列车最优方案。
方案一:N t节=(300+200)×3-600=900(车小时)改编车数:乙站0,丙站700车.方案二:N t节=300×(3+2)+400×2-600—600=1100(车小时)改编车数:乙站200,丙站0。
经比较,方案二满足改编能力,较优。
第三章列车运行图及区间通过能力9、列车运行图的图形表示方法及分类:(1)列车运行图是用以表示列车在铁路区间运行及在车站到发或通过时刻的技术文件,它规定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程序,列车在每个车站的到达和出发(或通过)时刻,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以及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等,是全路组织列车运行的基础。
(2)在列车运行图上,对列车运行时空过程的图解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①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
这时,列车运行图上的水平线表示分界点的中心线,水平线间的间距表示分界点间的距离;垂直线表示时间;②以横坐标表示距离,纵坐标表示时间。
这时,列车运行图上的水平线表示时间;垂直线表示分界点中心线,垂直线间的间距表示分界点间的距离。
我国铁路列车运行图采用第一种图形表示形式。
(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距离)(3)为适应使用上的不同需要,列车运行图按时间划分方法不同,有如下三种格式:①二分格运行图②十分格运行图③小时格运行图铁路规定:(1)对于到达、出发列车,时间标在运行线与站名线相交的钝角内;(2) 对于通过列车,时间标在运行线与站名线相交的运行线的左侧钝角内。
11:对于上行列车来说,11表示区间纯运行时间;1表示停车附加时间;★(3)122表示启动附加时间。
对于下行列车来说,11表示区间纯运行时间;1表示启动附加时间; 2表示停车附加时间。
(4)列车运行图的分类:①按使用范围分为铁路内部使用的列车运行图和社会使用的列车运行图;②按照区间正线数分为单线运行图、双线运行图和单双线运行图;③按照列车运行速度分为平行运行图和非平行运行图;④按照上下行列车数分为成对运行图和不成对运行图;⑤照同方向列车运行方式分为连发运行图和追踪运行图。
10、列车运行图要素:(1)列车运行图要素包括:列车区间运行时分;列车在中间站的停站时间;机车在基本段和折返段所在站的停留时间标准;列车在技术站、客运站和货运站的技术作业过程及其主要作业时间标准;车站间隔时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
(2)铁路机车的基本运用方式有:①肩回运转制交路②半循环运转制交路③循环运转制交路④环形运转制交路11、★车站间隔时间:车站间隔时间是指在车站上办理两列车的到达、出发或通过作业所需要的最小间隔时间.在查定车站间隔时间时,应遵守有关规章的规定及车站技术作业时间标准,以保证行车安全和最有效地利用区间通过能力。
常用的车站间隔时间包括★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不)、★会车间隔时间(τ会)、★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τ连)、同方向列车不同时发到间隔时间和不同时到发间隔时间等几种.(1)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τ不)在单线区段,来自相对方向的两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一方向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如图1—5所示。
为了提高货物列车的旅行速度,除上下行列车在同一车站上都有作业需要停站外,原则上应使交会的两列车中的一列通过车站,因此在运行图上较常采用的是一列停车、一列通过的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a) 一列停车,一列通过(b) 两列都停车图3-2-7 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图图1-5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图(2)会车间隔时间(τ会)1-6图3-2-9 会车间隔时间图图1-6会车间隔时间图(3)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τ连)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或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同方向列车连发间隔时间。
根据列车在前后两站停(a)(b)(c)前方站后方站前方站后方站图3-2-10 连发间隔时间图①两列车通过前后两车站,见图1-7(a);②第一列车在前方站停车,第二列车在后方站通过,见图1—7(b);③第一列车在前方站通过,第二列车在后方站停车,见图1—7(c );④两列车在前后两站均停车,见图1—7(d )。
(4)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在自动闭塞区段,一个站间区间内同方向可有两列或两列以上列车,以闭塞分区间隔运行,称为追踪运行。
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决定于同方向列车间隔距离、列车运行速度及信联闭设备类型。
12、★铁路区间通过能力: (1)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方法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各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通常指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数或对数称为通过能力。
铁路运输能力一般采用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两种概念. (2)铁路通过能力分类:①设计通过能力 ②现有通过能力 ③需要通过能力。
13、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一、平行运行图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行速度相同,且上下行方向列车在同一车站上都采取相同的交会方式。
若一个运行图周期内包含的列车对数或列数用n 周表示,则放行一列或一对列车平均占用该区间时间应为:T t n =周均占周不考虑其他因素,一个特定区段一昼夜能通行对数或列数为:14401440n n t T ==周周均占不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周周=T n n 1440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不考虑有效度系数时:())(1440对或列=周周固T n t n -同时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周有效周固=T d n T n )1440(-在整个区段里,T 周最大的区间也就是通过能力最小的区间,称为该区段的限制区间。
限制区间的通过能力即为该区段的区间通过能力。
14、列车运行线铺画方案示意图:(计算题15分)(1)(2)★列车运行图铺画的四种方案:15、扣除系数:(简答)是指因铺画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平行运行图上扣除的货物列车对数或列数。
包括: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快运货物列车扣除系数;摘挂列车扣除系数;扣除系数的大小与一系列因素有关,主要包括:①区间的不均等程度;②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摘挂列车的运行速度、数量及其在运行图上的铺画位置;③旅客列车和摘挂列车在区段内的停站次数及停站时间.16、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考填空题)提高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基本上可以分为改建措施和技术组织措施两大类。
17、非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1)图解法 (2)分析法★分析法计算公式:(1)(2)求:a—b区间通过能力n非。
解:18、列车运行图的编制:(1)列车运行图的编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资料阶段、编制阶段和新图实行前的准备阶段。
(2)编图步骤:①编制列车运行方案图②编制列车运行详图③计算列车运行图指标。
19、区段管内工作列车运行方案:(了解)(1)顺向车流:某方向摘挂列车送到中间站的货车,作业后由同方向的摘挂列车挂走。
(2)逆向车流:某方向摘挂列车送到中间站的货车,作业后由相对方向摘挂列车挂走。
20、在列车运行图中预留接触网检修“天窗”的方法:(1)垂直型天窗 (2)阶梯型天窗(3)利用客车搭架子预留矩形天窗(4)双线铁路V 型天窗(我国双线电气化铁路基本上采用此种方法)。
具体图示见课本65页。
第四章货物运输生产计划及运输方案21、货物运输生产计划:包括月度货物运输计划和铁路运输工作技术计划两大组成部分。
22、运量预测和运能分配:预测可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
中长期预测为铁路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而短期预测,主要是为制定运输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23、货车工作量:①每完成一次作业循环,铁路就算完成了一个工作量,而该货车就算完成了一次周转。
这样,货车工作量实质上就是在一定时期内,全路、铁路局运用货车完成的货车周转次数,在数值上,可以用每昼夜新产生的重车数(u)来代表,即:就全路而言,工作量是指全路的使用车数,即:★就铁路局而言:即:u =u使用+u接重=(u自装自卸+u自装交出)+(u接入卸车+u接运通过)=u卸空+u交重(车)②“九宫格”公式:使uu=交重卸空接重使uuuuu+=+=③移交车工作量:④管内工作车工作量:显然,全路的工作量不等于全路铁路局工作量之和。
铁路局的工作量不等于其管内工作车工作量、移交重车工作量及空车工作量之和. 24、空车调整的主要原则:(简答)(1)除特殊要求外,必须消灭同种空车在同一径路上的对流; (2)空车由卸车地至装车地,一般应经由最短径路;(3)在环状线路上,应根据空车走行公里最少的原则,制订空车调整方案; (4)在保证货物和行车安全的条件下,可采取车种代用,以减少空车走行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