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凯恩斯理论提出的时代和理论背景资料
凯恩斯理论提出的时代和理论背景资料
发,使凯恩斯较早的关注了失业问题,以 及通货紧缩与失业、财政政策与失业的关 系。 • 为其以后的失业理论和政策主张奠定了基 础。
(二)大萧条
•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是资 本主义有史以来空前严重的一次大危机。
• 以美国为例 : • 1.86000 家企业破产 • 2.5500 家银行倒闭 • 3.GNP由1044亿美元急降至742亿美元 • 4.失业人数由不足150万猛升到1370万以上,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 3.否定了传统经济学在经济危机病因探索方面的 “外因论”,转而寻找不稳定的内在因素,认为 “有效需求不足”是主要原因,从考察生产,就 业和收入的决定因素入手,创立了有效的需求原 理及三大心理定律。
• 4.开创了宏观经济学,使得经济学从个量分析进 入了总量分析,从微观研究进入了宏观研究。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元气大 伤,陷入了停滞状态,世界工厂的称号岌 岌可危,世界霸主的地位名存实亡。
• 1.大量殖民地开始独立 • 2.国际金融中心由伦敦转移到了纽约 • 3.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战后的债务国 • 4.政治军事实力一落千丈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对凯恩斯的影响: • 英国经济的不景气一直延续到大萧条的爆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 1.否定了萨伊定律“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大 萧条引发的失业,商品滞销等问题,是萨伊定律 无法解释的,促进了凯恩斯定律“需求创造供给” 的提出。
• 2.在传统经济学“看不见的手”的基础上,提出 了“看得见的手”,既政府的宏观调控。使得政 府不再是经济运行的旁观者和守夜人。
德意日三国,法西盾。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 面对大萧条美国的选择 • 1.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 • 2.法西斯主义道路(×) • 3.新理论和新实践————凯恩斯理论和罗
斯福新政(√)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占劳动力的四分之一
(二)大萧条
1929—1932年美、德、英、法等国 工业生产下降情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55.5%
52.2%
32.0%
36.1%
(三)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崛起
• 1.社会主义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1928-1932)与
资本主义大萧条(1929-1932)形成了鲜明 对比。 • 2.法西斯主义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 利用国会拨款的雇员2300万,占全国劳动力的一 半以上。
• 美国政府藉此修筑了近1000座飞机场、12000多 个运动场、800多座校舍与医院
• 全国范围内兴建了18万个小型工程项目,包括校 舍、桥梁、堤坎、下水道系统及邮局和行政机关 等公共建筑物
• 罗斯福新政是凯恩斯理论第一次大规模的实践和 应用,美国籍此逐步走出了经济危机,实现了前 所未有的繁荣。
凯恩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与理论背景
组员:王龑 徐翔 张然
凯恩斯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与理论背景
•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二)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 • (三)社会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崛起 • (四)凯恩斯理论的实践——罗斯福新政 • (五)对旧理论冲击与革新
(一)英国经济的衰落
• 5.摈弃传统的财政平衡原则,主张膨胀性财政政 策,扩大政府开支。
John Maynard Keynes (1883-1946)
That’s all,thank you
元芳,你怎么看?
• 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 1.对农业和工业的调节 • 2.金融方面的整顿和改革 • 3.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4.对失业进行救济(以工代赈) • 5.财政政策(政府投资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 主张必须通过赤字财政政策,通过扩大财政支付 增加投资,刺激消费,扩大需求。由国家投资或
消费来弥补私人投资和消费的不足,增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