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的理论体系一、凯恩斯之前的主导经济理论的主要论点凯恩斯以前的主导经济理论是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自由放任经济学说,又称传统经济学。
这种学说是建立在“自由市场、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动均衡”的五大原则基础上的,其核心是“自动均衡”理论。
认为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经济都能通过价格机制自动达到均衡;商品的价格波动能使商品供求均衡;资本的价格——利率的变动能使储蓄与投资趋于均衡;劳动力的价格——工资的涨跌能使劳工市场供求平衡,实现充分就业。
因此,一切人为的干预,特别是政府干预都是多余的,什么也不管的政府是最会管理的政府,应该信守自由竞争、自动调节、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只会破坏这种自动调节机制,反而引起经济的动荡或失衡。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体系是以解决就业问题为中心,而就业理论的逻辑起点是有效需求原理。
其基本观点是: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总需求。
当总需求价格大于总供给价格时,社会对商品的需求超过商品的供给,资本家就会增雇工人,扩大生产;反之,总需求价格小于总供给价格时,就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资本家或者被迫降价出售商品,或让一部分商品滞销,因无法实现其最低利润而裁减雇员,收缩生产。
因此,就业量取决于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点,由于在短期内,生产成本和正常利润波动不大,因而资本家愿意供给的产量不会有很大变动,总供给基本是稳定的。
这样,就业量实际上取决于总需求,这个与总供给相均衡的总需求就是有效需求。
凯恩斯进一步认为,由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构成的有效需求,其大小主要取决于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偏好三大基本心理因素以及货币数量。
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它决定消费需求。
一般来说,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收入的增加,呈现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的规律,于是引起消费需求不足。
投资需求是由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这两个因素的对比关系所决定。
资本边际效率,是指增加一笔投资所预期可得到的利润率,它会随着投资的增加而降低,从长期看,呈现“资本边际效率递减”的规律,从而减少投资的诱惑力。
由于人们投资与否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边际效率大于利率(此时才有利可图),当资本边际效率递减时,若利率能同比下降,才能保证投资不减,因此,利率就成为决定投资需求的关键因素。
凯恩斯认为,利息率取决于流动偏好和货币数量,流动偏好是指人们愿意用货币形式保持自己的收入或财富这样一种心理因素,它决定了货币需求。
在一定的货币供应量下,人们对货币的流动偏好越强,利息率就越高,而高利率将阻碍投资。
这样在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存在流动偏好两个因素的作用下,使得投资需求不足。
消费需求不足和投资需求不足将产生大量的失业,形成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
因此解决失业和复兴经济的最好办法是政府干预经济,采取赤字财政政策和膨胀性的货币政策来扩大政府开支,降低利息率,从而刺激消费,增加投资,以提高有效需求,实现充分就业。
总之,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三大基本心理规律”,从而既引起消费需求不足,又引起投资需求不足,使得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和失业,这是无法通过市场价格机制调节的。
他进一步否定了通过利率的自动调节必然使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理论,认为利率并不是取决于储蓄与投资,而是取决于流动偏好(货币的需求)和货币数量(货币的供给),储蓄与投资只能通过总收入的变化来达到平衡。
不仅如此,他还否定了传统经济学认为可以保证充分就业的工资理论,认为传统理论忽视了实际工资与货币工资的区别,货币工资具有刚性,仅靠伸缩性的工资政策是不可能维持充分就业的。
他承认资本主义社会除了自愿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外,还存在着“非自愿失业”,原因就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资本主义经济经常出现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均衡。
这样,凯恩斯在背叛传统经济理论的同时,开创了总量分析的宏观经济学。
因此,在凯恩斯经济理论中,金融理论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甚至可以说,凯恩斯的经济理论是建立在他的货币金融理论基础上。
凯恩斯就业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2010-12-03 15:37:20【摘要】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的就业情况遭受着严峻的考验,解决当前大量的失业现状显得迫在眉睫。
本文论述了凯恩斯的就业理论,阐明该理论的特点以及它对于失业问题的对策,并利用该理论对当前我国就业政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失业就业政策就业问题关系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长期发展。
由于凯恩斯所处时代的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背景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背景较为相似,所以本文认为其有关失业原因的分析和解决失业问题的办法,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目前失业状况和科学地制定应对之策,有非常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凯恩斯理论提出的背景1928—1939年的经济危机中,共有4000多万工人长期失业,社会经济几乎陷于瘫痪状态。
恶性经济危机和恶性失业的现实,使得传统经济学“供求自动平衡,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理论成为幻想,现实需要一种新的理论来解释来解释和帮助人们摆脱经济危机。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以古典经济理论叛逆者的姿态,提出了需求不足理论,该理论以主张政府在非常时期干预国家经济,以政府公共投资拉动社会投资、扩大消费需求为突出特征。
二、凯恩斯理论对失业的解读与对策凯恩斯认为,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社会的正常情况不是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的均衡,而是小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均衡,这样就必然存在失业。
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又根源于“心理上的边际消费倾向、心理上的灵活偏好,以及心理上对资产未来收益之预期”三个因素。
这次的全球金融危机无疑对这三个因素造成了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使得世界范围的需求变得严重不足(尤其是欧美),加之前期的人民币大幅升值,造成的我国出口大幅下滑、出口型企业的大量倒闭(需要注意的是,我国GDP 的35%来自出口产业),造成了我国当前大量失业的现象。
对失业问题,凯恩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一套以国家干预、扩大需求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措施。
1、政府干预。
凯恩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缺乏调节需求使之达到充分就业的力量,而且社会越富足,消费倾向递减和投资下降就越严重,因而经济危机和失业现象就越严重。
在这种情况下,只有由政府出面,采取干预经济的办法,通过税收、利率、政府投资等措施进行调节,才能消灭金融危机和失业。
2、扩大消费需求。
凯恩斯认为,国家要运用各种经济杠杆来扩大消费者需求,侧重点有两个:其一是增加消费乃至挥霍浪费,反对节俭和储蓄;其二是对所得进行再分配,通过征收各种所得税来缩小财富所得的过分悬殊,以促进消费,进而提高就业水平。
3、扩大投资需求。
凯恩斯认为,消费倾向是相对稳定、一时不易改变的,所以扩大投资就成为重点。
对此他提出实行“全国范围的调节投资的计划”。
该计划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调节私人投资,即国家通过增加货币数量、降低借贷利息来刺激私人投资;其二是投资“社会化”,即由政府直接承办公共工程,弥补私人投资的不足,消除投资者的悲观心理,使经济自动复兴。
凯恩斯强调,这种投资是一种能带来一系列相关部分的发展,从而形成国民收入总量翻倍增长和就业翻倍增长的投资,故只须投资量增加少许,就可达到充分就业。
4、增加货币发行,压低利息和工资。
通过增发货币和压低利息来刺激投资,从而增加就业机会。
三、对当前我国就业政策的探讨和建议失业问题是我国今后较长时间内的一个重大宏观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能否保持健康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能否顺利建立。
本文认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与就业对策对于我国治理失业、实现再就业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具体如下。
1、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扩大国民经济总量拉动就业需求。
从我国失业情况来看,有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但主要问题是因劳动力总量大大多于就业岗位总量造成的总量过剩性失业。
因此解决我国失业的问题需要扩大投资规模,加速经济增长,大幅度增加就业岗位。
政府可通过增发国债来适当扩大政府公共开支,加大政府对农业、水利、交通、电信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并以财政贴息的方式支持非政府部门扩大对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的投资。
同时积极引导企业和个人扩大生产性投资,保证国民经济有一个较高的增长速度来拉动劳动力需求增长。
令人鼓舞的是,我国采取的财政政策正是这个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今后三年将4万亿元投资于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
其中,在房地产方面,今年住房保障计划投资3000亿元;铁路方面,今年计划投资6000亿元;公路方面,今年计划投资1万亿元。
据上述各部门测算,可分别创造新就业岗位200万、300万、400万个,加起来共900万个。
(2)资助失业工人创业。
这也是西方国家常用的方式,英国对自主创业的失业者,每周补贴40英镑。
德国则给予1.2万欧元资助失业者创办中小企业。
我国政府也采取一系列支持和补贴的办法,帮助失业者在城市和乡村创业,为其提供经营场地和启动资金。
据了解,政府可为每个人创业一次性平均提供5万元的启动资金,并进行税收减免。
考虑到创业有一定的风险,敢于创业的人不会太多,但假如全国有100万人创业,需要政府资助500亿元,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就远远大于100万个。
除此之外,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考虑财政补贴中小企业提供就业,这在西方国家也是常用的一种解决就业的方法。
以法国为例,中小企业每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政府就给予3000至6000欧元的财政补贴。
我国的财力没这么雄厚,但即使按照每招收1名工人给予企业1万元补贴的标准,只要政府拿出500亿来补贴那些有发展前景或用工量大的中小企业,则可为失业大军提供500万个就业岗位,再加上税收和信贷方面的优惠,企业应该是有动力招收更多工人的(其实这项政策最近在湖北省已经率先实施了,但标准远低于1万元)。
2、积极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生产和就业规模的扩张。
我国目前就业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消费需求不足而导致经济增长乏力所致,因此需要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居民的货币收入,提高他们的购买力。
同时开辟新的消费热点,创造新的消费需求,以此促进生产和就业规模的扩大。
当前我国中央政府和部分地方政府所采取的方法是向农村实行“家电下乡(已经实行)和汽车下乡(即将实行)”,部分城市对低收入居民派发消费券和红包。
3、建立适合国情的的就业培训制度。
我国目前失业的结构性特征十分突出,加强就业培训是解决我国失业与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
对此,我国现在开展了一系列就业前培训、下岗或转岗培训、在岗培训以缓和再就业矛盾。
4、加快完善劳动力市场和就业服务体系。
这不但有利于缓解结构性失业问题,也会部分减少摩擦性失业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