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
抒情主人公
诗 歌 形 象
诗中塑造的 人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人物 形象
苏轼的《定风波》中 的“我 ”
《木兰诗》中的木兰形象 《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刘 兰芝
事物形象
白居易的《琵琶行》 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
考点概说
怎么考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题型的提问方式: 1.试概括这首诗中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 分析。 2.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人物的形象。 3.概括诗歌中的某某形象的特征。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什么形象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形象的特征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 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 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 表现出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 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 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 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 抒发的情感 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嘴上说来终是浅
绝知此事要笔行
我们来做练习
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夜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形象的特征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什么形象
答:1、本诗刻画了一个在客栈中过节、思念家乡亲人的旅人形 象。 2、前两句写冬至佳节,诗人远在邯郸的客店里,抱着双膝坐在 灯前,只有影子与自己相伴。三四两句落笔家人,推想家中亲 人今天相聚到深夜,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诗人李白是一位豪放不羁的才子,在敬亭山之上, 与敬亭山厮守,不去理睬“众鸟”与“孤云”,清高自 傲的诗人形象自然流露,但从诗中我们隐约可见诗人的 寂寞心情,或为功名,或为宦海浮沉。也许只有人格化 的敬亭山才能与李白比孤比傲比豪迈。
不是本诗的表 现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 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一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鸟儿都飞走 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 “相看两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敬亭山” 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解答不具体, 且答非所问。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抒发的情感 3、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之感和思乡之情。
1、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杨花入砚池。 形象的特征 闲坐小窗读周易,不知春去几多时。 什么形象
暮春即事
叶采
答:1、诗歌塑造了一个闲适自在,读书入神的读书人形象。 2、成双成对的麻雀在瓦屋上跳动,点点杨花从窗户漂入砚池, 诗歌中的主人公,悠闲自得,毫无压力,更无苦闷。读书读的连 春去几时都不知。 3、表现出诗人对这种闲适自由的读书生活的喜爱。
小结答题模式:弄清诗歌形象三个步骤
1、总括: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概说特征、 身份 ) 2、分析:结合具体诗句分析特征是如何表现出 来的。(结合表达技巧 ) 3、评价: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作者 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
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 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 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1、本诗刻画了一个天真可爱、聪明(机灵)的学垂钓的孩子的形象。 2、分析:从人物的外貌、动作(形),心理、神态(神)来突出其特点: “蓬头”“侧坐”等表现小孩的天真可爱,从“摇招手”,“怕”等可看 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3、表达了作者对小儿的喜爱之情。
方法二:分析描写技巧,抓住人物特点:从人物的外貌、神
态、行动、心理、细节等分析。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1)陆鸿渐是一个高洁不俗,寄情山水的隐士形象。 (2)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环境 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 方法三 关注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 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理解其象征意义。 (3)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 活的向往和追求。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古代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
学习目标:
1.了解考纲对诗歌人物形象的要求.(考什么) 2. 熟悉诗歌人物形象考题的命题形式(怎样考)
3.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怎样应考)
学习重难点:掌握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考 纲 解 读
考什么
考 试 大 纲
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 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精讲
怎么应考
1、如何解题?(切入点) 2、如何作答?(答题规范)
方法一: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 试分析人物形象 1、塑造了一位胸怀大志却 随军出征。武攸宜兵败,情况紧 因报国无门而异常孤独苦闷 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 的诗人形象。2、前两句俯仰 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 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 向武进言,武不但不听,反把他 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 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 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 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独的 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 诗人形象。3、表现了怀才不 北京市),写下了《登幽州台歌》 遇的旷古之愁。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扩写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 眼睛充满无限的忧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冷冷的风闲散地飘 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 望着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我用我忧伤的眼神 看着它,而它也用那浑然的自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 俩彼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