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三政治主观题的归纳总结

初三政治主观题的归纳总结

初三政治主观题的归纳总结1、设置背景:近年来中考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理论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大知识迁移和变化,重点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长,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课程目标:了解试题特性:实践性、开放性、综合性,关注社会、关注时事能够准备把握答题要点,明确考核要求与知识点的全面知识综合能力以及提高答题应变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3、初三政治复习中的问题与对策滨海县第三中学殷瑞明近年来中考改革力度不断加大,命题由知识立意转向了能力立意,20XX年政治中考将切实联系实际,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加大知识迁移和变化,重点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成长,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命题将关注生活(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关爱学生成长,试题具有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等。

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质量的提高,就必须认真分析去年中考中出现的问题和平时复习中出现的问题,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复习方法。

下面就将我们在初三政治复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采取的对策,提出来,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教。

一、当前政治复习中存在的问题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到位。

基础知识不扎实,理解不到位,即多为点的直观掌握,知识少或知识杂乱无条理,很少有“面”和“线”的理解,缺少系统性和综合性.灵活应用、知识迁移能力差。

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多数学生只会移植书中相类似题目的答案或盲目的抄书,导致失分较多。

2、审题能力欠缺。

即获取和解读题目中信息能力差。

审题能力对学生提出了三个层次的要求:①获取试题提供的信息,理解试题要求及其考查意图;②提取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整合;③组织和应用相关的书本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解读。

审题能力欠缺,这也是复习工作中的老生常谈的头疼问题,但也是重要问题,需认真研究解决。

我们通过对学生考卷的分析,发现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最差、丢分最多。

审题能力差经常表现为以下原因:第一,是不善于通过试题提供的材料,去把握试题的要求和意图。

信息获取能力不足,抓不住题目要求的中心和关键,答题时偏离主题。

第二,抓不住考题的重点词,把握不了试题的思路。

很多题目所给的材料和提问的语句,本身就隐含了答案的方向和要求。

例如,去年《中考说明》有一漫画题,是一个“料事如神”的算命先生掉下井。

B是破坏公共安全的行为,C是损害精神文明的行为,我们在考查时,特地抽查了这个题目,结果错误选B的仍然好多,评讲时,我点到这四个字,他们马上就明白了。

第三,是弄不清答题的知识依据和设问指向,出现错答.例如“分别说明”、“评析”等。

3、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近两年中考政治试题,在主观题,开放题中,突出创新精神和时代精神,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和青少年思想实际,紧密联系当地的社会发展实际,着重考查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政治原理、政治观点分析问题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因学生在复习中对知识的内涵、内在联系缺乏领会、把握。

对答题的技巧和方法不作深入的研究,会出现审题不清的现象,答案不全、不严密。

4、答题的语言不够规范,书面语、专业语少,大白话多。

条理不够清晰。

例: “一名废品收购站的经营者向某媒体反映:一个小时前,一名青年扛着一块铝锭来卖,并解释说这块铝锭是偷来的,急需钱用,便宜卖给收购站。

我上秤一秤,按市场正常价值500元,通过简单的讨价还价,最后以200元成交。

对收购站经营者的行为分析”①,(-短语和词,没有完整的句子,角度也不完整,没有分析阐述,有明显粗俗的口语,也没有针对性。

)---------这是不对的。

②,(稍作修改):-------他明知是赃物而购买这一行为是违法的,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③,(再改):-------他明知是赃物而购买这一行为是违法的,应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并且这种行为是在纵容不法行为.收购站经营者知道卖东西的人是小偷,不向警方报案,没有履行公民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义务,不利于社会稳定。

三次不同的程度的答案,均来自同一个学生,说明了他们在知识方面并非欠缺,而是语言、条理、知识的整合运用能力不行。

5、教师、学生思想上认识上的误区。

有的教师讲风过盛,处处担心,惟恐遗留;有的知识点纯粹在书本上打转,联系实际思考分析太少;有的脱离教材,一昧依赖课外材料强化训练;有的整理各种题型连同答案批发给学生(对基础很差的学生倒不失是个办法),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结果考试到处抄,时间不够,也答非所问,得分也低。

部分学生学习政治态度消极,认为“开卷考试无非是考试时翻翻书而已”。

于是,平时就将有些题目和答案密密麻麻的抄到课本的空白处,考试时,盲目抄书或移植书中同类题答案,甚至题题都翻书。

日积月累,导致学生基础不扎实,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解题能力不强等问题,而忽视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由于平时试卷的难度不高,而此长期的抄书思维,到了复习阶段碰到开放性综合训练题,就感到无以下手,惊慌失措,二、我们的策略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解决上述问题的1、首先,制定一个合理、务实的复习计划。

我们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学校的复习方法,结合近几年我校政治中考的经验,在复习时间上采用的是“三轮复习法”:第一轮复习:具体时间分配:(初二——六周,初三——四周。

2月---4月中旬)我们称之为“压路机”式的复习,主要任务是:复习基础知识,突出重点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必须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尤其是主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课堂复习要是目标明确的复习课,训练要有的放矢。

这个时候的教师工作量也最大,但有条件的话,也可以和周围的学校集体备课,将任务分解,减轻压力。

课堂复习时,要侧重知识的前后联系、渗透、综合,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对此教师所要做的工作是:①依据《中考说明》规定的考查内容与能力要求来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要特别注意《中考说明》中考试内容的变化,认真思考考试目标的要求,了解考点增删情况,细化考点的要求,以便在具体复习中一一落实。

在复习过程中要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着重做好二个层面的工作:第一个层面是从宏观上梳理知识,使零碎的知识形成知识网络,通过知识网络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及所学知识的结构,并初步确立检索知识的路径。

另一个层面是微观上按照考试要求的知识条目逐章、逐节、逐个知识点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积累知识量,奠定知识基础,做到厚积薄发。

,使学生能够扎实地掌握所应学知识,以便做到理论知识掌握于心,在考场上才能灵活运动地解决实际问题。

②一定要每课有精选的练习4—5题,即主要选取往年的中考经典例题,,通过部分经典题例,进行有效训练,初步使学生生成中考思维理念下的解题技巧。

扎实总结在解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提高学生简单的知识联系和迁移的能力,生成答案的能力。

突出审题、解题能力的训练和指导。

要及时强化对基础知识的训练、巩固应用,练习的面要广、题型要多,要注意训练的层次。

③在基础知识复习时,还要联系时事知识,为第二轮的时政专题复习作了铺垫。

凡《中考说明》中列入考查范围的知识点都要逐个进行清理,并初步理出其内在联系。

其二,根据有关知识点挑选、准备好时政材料,凡时事热点、重点与考点知识的结合点都应予以必要的关注。

在进行考点复习的过程中,要运用基本理论观点对相关的时事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或是以时事材料作为切入点进行基础知识复习。

做到以上三点我们就可以抓住考点内容的落实,达到对教材的理解、熟练掌握、快速再现,为下一步的专题复习打好基础。

第二轮复习:我们称之为“电梯”式的复习,依据社会热点进行专题复习,重在提升能力,形成知识迁移。

时间是从第十一周开始,两周时间(4月下旬)。

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是时代性和现实性强,理论联系实际是其基本的原则,也是目前中考命题的方向。

把时事热点材料与教材基本理论知识相结合,突出对学生的理解、分析、运用等能力的综合考查,是近些年来政治中考的一个显著特点。

以时事为情景材料设计题目,在近几年的政治中考试卷中一直占50%的比重,并且涉及到各种题型。

将考点与时政学习相结合,也就是要改变以往复习中只是对中考考点内容进行梳理的方式,把考点同相应的时事材料分析结合起来,使复习内容更加深化,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前面复习所学的基础知识之间,紧密的联系起来,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让学生学会调控知识,融通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和整合。

在这部分时间里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归纳、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教师主要是教给学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的方法。

时政热点是命题的重点,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热点时政,其中盐城市地方时政更是中考的重中之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解剖,这种课的目的是方法的指导与解题技巧的培养,力求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取得较好的效果。

选时政热点训练.还需要教师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收集,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可充分利用《中学生中考时政导航报》等提供的知识内容,结合学年度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政,划分专题。

练习以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为主。

第三轮复习:我们称之为“军演”式的复习,即模拟练习。

主要任务是知识弥补及模拟阶段。

时间是五月份中旬。

把练习册、试卷中曾错过的题完全弄明白,在“临界点”之前,在回复一遍,在最后的冲刺阶段通过模拟练习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指导学生查清自己在知识掌握方面欠缺的地方,抓紧时间补遗。

教师需要结合历年的中考题,搜集相关的信息汇编成高质量的试题。

要注意的问题有:本阶段的复习目标主要是知识综合应用能力训练,知识的再提高。

这一阶段主要环节是教师要精心编选好练习题,并定时训练和讲评。

首先,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

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纵观全面,精心设计各种类型的试题。

编写试题--------①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②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

③选时政热点训练.就是要及时掌握国内外重大时事政治,分门别类进行训练,并要和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训练,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④选类型训练,要让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见多识广,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三政治复习的时间短,任务紧,可谓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要做到“四有”:①胸中要有谱——要有切合实际的、详细的复习计划,最好将计划告之学生,让他们可以做好准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