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致女儿.导学案及答案

致女儿.导学案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八课致女儿的信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理解“忐忑”、“一抔黄土”、“化为乌有”、“无与伦比”、“怒不可遏”等词语。

2.熟悉神话故事的情节,能够体会其内涵。

3.理解作家以讲述自己幼时听过的神话故事代替正式的说教对女儿解释爱情的用意。

【体验学习】
基础知识
1.朗读课文,积累下列字词。

繁衍yǎn忐忑tǎntè一抔黄土póu无与伦比lún
怒不可遏è伫立zhù幢zhuàng麦穗suì
忐忑:心神不定。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真谛:
2.苏霍姆林斯基并未直接谈爱情,而是用祖母讲述的童话故事,巧妙表达对爱情这个问题的解答。

请同学复述童话。

新知探究
探究一:反复朗读,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为什么?
探究二:阅读课文第5—25段,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1.五十多年间,那一对男女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促使那一对男女(后来的老头和老太婆)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基础是什么?
2.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3.五十多年里是什么维系了他们的爱情?
综合提升
1.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了人后,3次来到人间,每次都分别看到了什么?
2.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当堂检测】
1.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2.根据拼音写汉字。

繁()yǎn()()tǎntè一()黄土póu
无与()比lún怒不可()è()立zhù
麦()suì一()房屋zhuàng
【学后反思】
我的收获:
我的不足:
【知识链接】
一、走进苏霍姆林斯基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乌克兰卓越的教育家、教师、思想家和作家。

他在帕夫雷什中学任教,担任这所农村中学的校长、教师和教育者长达32年。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不满52岁,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去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

二、感人的爱情故事
一座城市居民经常和另一个城市的居民打仗,很多年都不分胜负。

这两座城市,一座坐落在高地,另一座坐落在洼地。

处在高地上的城市头领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绝人之道——把高地的水库打开。

结果可想而知,洼地城市被大水围困,注定要灭亡。

水库打开,哭叫之声不绝于耳。

看到如此的惨状,围困者做出了一个人道的姿态,派船去救落水人,但是,派遣的船只不多,只能容纳极少一部分人,他们的头领喜欢女人,所以只能让妇女上船,并要求只能带自己最(爱情公寓)喜欢的一样东西。

有的带上自己的玉镯;有的带上自己的金银首饰;有的带上自己的铜镜......她们想这样既保住了自己的生命,又不失自己的财产。

惟有一位妇女肩扛着自己的丈夫,奋力上船。

一个士兵阻拦道:“船上只允许上妇女,不许运男人。

”那位妇女说:“这就是我最喜欢的东西。

”士兵无言以对,只好乖乖地让她上船。

在那次水患中唯一幸存的男人就是那位妇女的丈夫。

【课后精练】
1.在李商隐的《无题》中有表现了坚贞的爱情,现在用来赞扬人无私奉献精神的语句是
《致女儿的信》答案
朗读交流:略
新知探究:
探究一:略
探究二:1、是他们之间相濡以沫的爱情。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
2、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历时间的考验。

3、是忠诚、心灵的追念(彼此的扶持、依靠……)
综合提升:
1、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2、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当堂检测:
1、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

(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
2、略
课后精炼: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