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哲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哲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哲庄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赫章县哲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二○一二年五月赫章县哲庄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总工程师:矿长:二○一二年五月目录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 - 1 -第一节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 - 1 -第二节位置、交通............................. - 1 -第三节地形地貌............................... - 3 -第四节气象、水文............................. - 3 -第五节地震................................... - 3 -第六节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 - 3 -第二章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 - 5 -第一节资源勘查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成果评述 ..... - 5 -第二节矿区物探工作评述....................... - 5 -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评述................... - 5 -第三章矿区地质 .................................... - 8 -第一节地层................................... - 8 -第二节煤层................................... - 9 -第三节构造.................................. - 12 -第四节岩浆岩................................ - 13 -第四章区域水文地质特征............................ - 14 -第一节区域水文地质情况...................... - 14 -第二节含(隔)水层划分........................ - 15 -第三节地下水补、径、排特征.................. - 18 -第五章矿井水文地质 ............................... - 20 -第一节水文地质情况.......................... - 20 -第二节矿井水文地质特点、水患类型及威胁程度分析、可能发生突水的地点和突水量预计........................ - 27 -第六章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和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评价- 31 -第一节矿井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 - 31 -第二节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 - 32 -第七章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及对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 33 -第一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 - 33 -第二节矿井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 36 -附图:1、矿井充水性图2、综合水文地质图3、地质及水文地质剖面图4、地层及水文综合柱状图5、矿井涌水量与水位相关曲线图第一章矿井及井田概况第一节矿井及井田基本情况哲庄煤矿位于赫章县哲庄乡坪子村,矿区走向长1700m左右,倾向长1500m左右,面积为2.4545km2²,开采标高为+1750m至+1300m。

矿井地质资源量为778万吨,设计可采储量为347.036万吨,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15万吨,服务年限为16.5年。

井田拐点坐标见表1-1。

表1-1 井田拐点坐标表拐点号X Y0 3025280 354827201 3025280 354841502 3024030 354841503 3023450 354835904 3023450 35482720开采深度:1750~1300m标高。

矿区面积:第二节位置、交通哲庄煤矿位于赫章县城北东方向,行政区划属赫章县哲庄乡管辖,哲庄煤矿区南部距哲庄乡政府约0.5公里。

地理坐标:104°49′31″-104°50′23″;27°19′22″-27°20′21″,赫章至镇雄省道通过哲庄煤矿区,由哲庄煤矿区至赫章县城约50km,由哲庄煤矿区至镇雄县城约30km,交通方便(详见矿区交通位置图1-1)。

矿山位置图1-1 交通位置图第三节地形地貌哲庄煤矿区位于云贵高原乌蒙山区,最高点位于矿区中部,海拔标高1927.2米;最低点位于矿区北东部,为当地相对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1480米;相对高差447.2米左右,属高原低中山地貌。

地势较低处地形坡度5°--10°,地势较高处地形坡度较陡20°--45°,地面植被不以育,主要为耕地和荒山。

第四节气象、水文一、气象本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3℃,最高34.1℃、最低-9.6℃。

年平均降雨量1243mm,多集中在6-8月,此段时间内降雨量累计可达670-680mm。

平均风速为2.3m/s,最高风速为2.0m/s,多为东风。

二、水文矿区水系属长江水系乌江上游六冲河流域。

矿区中部季节性冲沟发育,向南流入小河沟,最后水流汇入矿区南东的六冲河。

第五节地震根据国家地震局,建设部1990年颁发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及贵州省环境建设保护厅“黔城设通发〔1992〕230号文《关于公布贵州省地震地震烈度新区规划的通知》,评估区地震基本烈雅度Ⅵ度。

据《建设抗震设计规范》(GB5001-2001),抗震撼设防烈度为6度。

第六节矿井排水设施能力现状在副井底设有主副水仓,水仓容量合计约500立方,其中主水仓容量约280立方;副水仓长容量约220立方。

一个清理时,另一个正常使用。

水仓的有效容量能满足矿井8小时的正常涌水量,并有一定的富余系数。

选用MD85-45×2型多级分段式离心泵3台,水泵流量85m3/h,扬程90m,防爆电机功率为37kw。

正常涌水量时1台工作,1台备用,1台检修。

设置两趟管路,一趟工作。

排水管路选择两趟159mm无缝钢管,排水管路沿副井井筒敷设。

经验算,矿井现有的排水系统能满足矿井生产需求,符合规定。

第二章以往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第一节资源勘查阶段地质和水文地质成果评述1972年由六盘水煤田地勘队地测大队提交了《织纳煤田地质勘查找煤报告》;1973年贵州省地质矿产局108地质大队开展1:20万威宁幅区域地质调查时对区内地层、构造及煤矿初步了解和研究;1990年6月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提交了《贵州毕节煤炭资源远景调查报告》对区内煤层及煤质作了初步了解。

2006年7月由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提交了《贵州省赫章县哲庄煤矿普查地质报告》;2007年7月由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提交了《贵州省赫章县哲庄煤矿普查地质(补充)报告》。

勘查区内估算(332+333)煤炭总在有资源量为778万吨,可采煤炭资源量380万吨,村寨保安煤柱资源量398万吨。

矿区出露的岩石以碎屑岩(玄武岩)为主,分布面积占全区总面积95%以上,按含水介质划分地下水类型同,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其次为松散层孔隙水。

松散层孔隙水出露较少。

根据对矿区及外围的调查,井泉出露较少,常年性溪沟发育,为当地主要饮用水源。

第二节矿区物探工作评述矿井没有进行过物探工作。

第二节矿区水文地质工作评述矿区出露地层以碎屑岩(玄武岩)为主,分布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95%以上,按含水介质划分地下水类型,以基岩裂隙水为主,其次为松散层孔隙水。

一、基岩裂隙水岩组其地层主要为飞仙关组(T1f)、长兴组(P3c)、龙潭组(P3l)、峨眉山玄武岩(P3em),其岩性以砂岩、砂页岩为主,其次为泥页岩、大山碎屑岩,凝灰岩,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多呈悬挂泉或间隙小泉点出露,并受大气降水和植物履熏度的控制,水量小,泥页岩、玄武岩可视为相对隔水层。

现分述如下:下二叠统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灰绿、蓝灰色(风化呈褐黄)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粘土质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厚度大于30m。

含裂隙水,无泉点出露,富水性中等,为中等含水岩组。

上二叠统长兴组(P3c)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灰至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

夹1-13层煤。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厚60-70m。

含裂隙水,无泉点出露,富水性弱,为弱含水岩组。

上二叠龙潭组(P3l)含水岩组:岩性主要为深灰至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少量灰岩及煤层组成。

顶部以M18煤层与长兴组分界。

含裂隙水,无泉点出露,含水性及导水性均差,富水性弱,为弱含水岩组。

峨嵋山玄武岩组(P3em)含水岩组:岩性为灰绿色、暗绿色、杏仁状、气孔状、致密块状玄武岩,厚度大于50m。

含裂隙水,无泉点出露,富水性极弱,为相对隔水层。

二、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其岩性溪沟中为冲洪积砂石层,洼地中为洪积-坡积物砂、砾石与亚粘土、亚砂土混合层,分布零星。

该类松散层孔隙水,由于补给、赋存性能差,为透水而不含水层。

该区地表浅部溪沟较发育,且绝大部分资源量均埋藏于地下水位以下和最低侵蚀基准面之上或之下,现开采矿井涌水量弱,主要含水层富水性中等至弱,故水文地质条件划分为简单至中等。

第三章矿区地质第一节地层矿区范围内出露的地层由老至新有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龙潭组(P3l)、长兴组(P3c)、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及上覆于上述地层之上的第四系(Q)。

龙潭组按其岩性及含煤特征又可分为上、中、下三段(P3l3、P3l2 、 P3l1)。

由老至新简述如下:一、二叠系1、峨眉山玄武岩组(P3β)灰绿色、暗绿色、杏仁状、气孔状、致密块状玄武岩。

厚>50m。

2、龙潭组(P3l)深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粘土岩、少量灰岩及煤层组成。

按岩性组合特征分三段。

(1)第一段(P3l1)灰、褐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粘土岩,局部夹深灰色中厚层亮晶生物碎屑灰岩,底部为灰至紫红色凝灰质粘土岩。

夹3—4层煤。

厚50—60m。

(2)第二段(P3l2)灰、黄灰色粘土岩、砂质粘土岩,夹深灰、灰色薄至中厚层粘土质粉砂岩、细砂岩。

夹4—6层煤。

厚55—60m。

(3)第三段(P3l3)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质粉砂岩、砂岩、粘土岩。

夹2—5层煤。

顶部M18煤层是良好地层划分标志。

厚55—75m。

3、长兴组(P3c)灰至灰黄色粉砂岩、细砂岩、泥质粉砂岩。

夹1—13层煤。

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厚60—70m。

二、三叠系出露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1)1、第一段(T1f1)灰绿、蓝灰色(风化呈褐黄)中厚层、厚层状含钙质粘土质粉砂岩与粉砂质粘土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