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醴陵团山背金矿
矿区由团山背探矿权(4.74公里2)及金盆采矿权1.71公里2构成。
探矿权人为醴陵市金莎矿业有限公司,探矿权证号为T43420081102017411;并委托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一四队进行地质勘查工作。
金盆金矿是从团山背金(铜)矿区分立而出的探矿权。
金盆金矿位于湖南省醴陵市官庄乡大口坪村,经纬度坐标为:东经113°30′15″~113°31′00″,北纬27°55′00″~27°55′45″,面积1.71平方公里。
2009年6月应探矿权人的要求,对团山背金(铜)矿进行了矿权分立,经省厅审查,并于2009年7月16日颁发了团山背金矿和金盆金矿探矿权证。
证号分别为T43420090702032541、T43420081102017411。
团山背金矿探矿权面积4.74平方公里,金盆金矿探矿权面积1.71平方公里。
金盆金矿已办有采矿权,采矿权期限为2011.8.31-2014.8.31,地下开采,规模为3万吨/年。
市区通双车道公路,一个半小时到矿山,水源充足,高压电一万伏,变压器已架好,可输出380伏工业用电,租地已完成300亩(山林、水旱田地20年租用)已完成选矿厂及尾砂坝选址,炸药库已建成、生产生活用住房30余间。
主巷道170米完成。
完成工作量及查明的储量:
1996~2000年湖南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对团山背金矿区进行了以找金为主的普查工作,累计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有:1:1万土壤测量3.5Km2 ,1:1万地质测量3.5Km2,槽探4077m3,坑探147m,浅井30m,基本分析样180件。
共圈出矿脉18条,矿体7个,探获D级储
量(相当于333资源量)金4.817吨。
2002年~2003年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继续对团山背金矿区进行了以找金为主的普查工作,投入的主要实物工作量有:槽探1895.55m3,钻探976.18m/5孔,刻槽样47个,岩心样159个,1:2000实测地质剖面1844.3m,共圈出了矿脉19条,矿体5个。
提交金矿(333+334)资源量金金属量7213公斤(含氧化矿)。
在金盆金矿范围内施工了4个钻孔,进尺741.93米。
2007年10月~2008年12月对团山背金(铜)矿区进行了地质勘查工作,完成了矿区1:5000地质填图6.6平方公里及1:2000地质填图1.0平方公里;钻探912.83米/23个,民窿调查850米,槽探1214.6立方米,坑探378.8米,基本分析236件。
估算了金资源量332+332氧化矿+122b氧采+333氧化矿+333+333低品位矿+333低品位氧化矿:矿石量398455吨,金金属量1675公斤。
其中122b氧化矿民采损失金金属量157公斤,占总资源/储量的9.37%;332金金属量83公斤,占总资源/储量的4.96%;332氧化矿金金属量17公斤,占总资源/储量的1.01%; 333氧化矿金金属量65公斤, 占总资源/储量的3.88%;333金金属量1056公斤,占总资源/储量的63.04%; 333低品位矿金金属量295公斤, 占总资源/储量的17.61%;333低品位氧化矿金金属量2公斤,占总资源/储量的0.12%;另估算了334资源矿石量83365吨,金金属量241公斤。
金品位1.65~10.55×10-6,平均金品位为4.56×10-6。
金盆金矿勘查未进行矿石的加工、选冶试验。
因团山背矿区与邻区雁林寺金矿所处的区域位置、成矿特征、矿床类型、矿石成份、矿石结构构造等均具相似性,其矿石加工利用性能完全可以类比。
雁林
寺金矿进行了实验室小型试验,及重~浮全流程连续的中间试验。
中间试验(重~浮选流程扩大连续试验)取得了满意效果,重选精矿回收率70.97%,浮选精矿回收率21.43%,总回收率在92.40%以上。
矿石属于易选矿石,其加工流程简单、选冶性能良好,回收率高。
矿区地下水主要为构造裂隙水和风化裂隙水、孔隙水等,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应属简单类型。
矿区采空区范围是根据当地的实际开采情况实地圈出的,但因垮塌、覆盖等原因而无法进行准确的测量,故与实际情况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出入。
矿区的地质工作仅对浅中部进行了稀疏控制,中深部工程控制不够,建议以后进行边探边采工作;矿区以前滥采现象严重,民窟采空区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