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

第10课 鸦片战争
【知识结构】
1840年6月——1841年初
1841年初——1842年8月
1856--1858),签订《 》
1858--1860),签订《 》
备注:
1、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相对于殖民地而言,它是指一个国家形式上有自己的政府,但是实际上在政治、经济等各方面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社会形态。

半封建:相对于完全封建而言,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状态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

2、 闭关锁国政策
鸦片战争以前清政府实行的一种政策。

并不意味着完全封闭国门,在清朝,它是指把对外交往和贸易完全置于清政府的严密监控之下。

清初,为孤立郑成功等反清力量,清政府曾两次下令实行海禁。

后来中外贸易只留下广州一处。

并实行“公行制度”,即由专门的行商垄断对外贸易。

材料一
林则徐上道光帝折中指出:
(鸦片)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

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材料二
中国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

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德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材料三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了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

他们满以为打开了中国这个广阔的市场,就能大量销售商品,获得高额利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1855年以前的十多年间,英国对华工业贸易始终在两百万英镑左右徘徊。

英国商人惊奇地发现,拥有3.6亿人口的中国,1853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的价值只有0.75便士;而仅有14600人的洪都拉斯,却人均消费英国棉纺织品934.5便士,恰好是中国的1246倍。

他们把英国棉纺织品在中国滞销的原因归结为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英国在中国享受的特权太少。

他们预料“中国市场的远景确是广阔的,将来它的销量会比全欧洲还要多。


时间不平等条约名称割占领土范围割占领土面积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
以北
六十多万平方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
在内
约四十万平方公里
1860年1864年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四十四万多平方公里
19世纪80年代中俄《改订条约》以及以
后五个勘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部七万多平方公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会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指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

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确立,新部署尚待进行。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我们可以希望,英、法、美交涉人员通力合作……都更能影响中国政府去履行对目前事情的改进。

材料二但不论什么时候我们谈到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我因此毫不迟疑地向你指出几件事,这都是女王陛下政府认为极应该向中国政府力行要求的。

……这些点是: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包括南京在内)的各域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七、争取英国国王得有一位代表长久而光明正大地驻节在北京朝廷。

——1845年2月13日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材料一中哪些文字最能反映英国要求
修约的原因?
2、材料二所列的内容,英法等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是否得到?具体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关系。

【史感:感悟历史】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资本主义。

”你如何认识这一现象?
(提示:鸦片战争的影响)
【我综合、我发展】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鸦片贸易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割占中国领土
D、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2、下列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本质意图是()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银元
C、协定关税
D、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传教
3、下列对鸦片战争前清王朝的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闭关自守
B、正当的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C、开始大规模向西方学习
D、以“天朝上国”自居
4、《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所共有的内容是()
A、割占中国领土
B、允许外国人传教
C、外国公使进京
D、开放通商口岸
5、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的市场和掠夺中国的财富
C、推进到中国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
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6、在禁烟运动中,林则徐主张对外商“奉法者来之,反抗法者去之”,“正经贸易者,加以优待,倘有带烟发觉,立正刑诛”。

这说明林则徐()①对外商注意区别对待②鼓励正常贸易,反对鸦片走私
③主张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④坚持正义立场,讲究斗争策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