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第7讲鸦片战争后的中国——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1840~1894年西方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的抗争1.列强的侵略(1)鸦片战争:1840~1842年,英国以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市场。

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联合发动。

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

2.中国人民的反抗——太平天国运动(1)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

(2)《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愿望和要求,但其强化自然经济的主张,却和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背道而驰。

(3)《资政新篇》是中国最早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但没有反映农民的要求和愿望,加之中国缺乏发展资本主义的土壤,未能真正实行。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兴起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传统的家庭手工业破产,农产品日趋商品化,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2.洋务运动(1)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为挽救统治危机,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

(2)内容①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如江南制造总局等。

②19世纪70年代,打出“求富”的旗号,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形式,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等。

(3)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开始了中国工业化进程。

(4)终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宣告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3.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原因①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受外商企业的刺激与洋务企业的诱导。

(3)意义:这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生产方式,顺应了工业文明的潮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先后出现,成为中国新的阶级力量,逐渐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1.“新思想”萌发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2.“中体西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兴起了洋务运动。

3.早期维新思想以王韬、郑观应为代表。

提出发展民族工商业,与外国商战;兴办学校;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西方生活方式的传入1.物质生活的变化鸦片战争后,西装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流行,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2.交通与通讯的进步(1)1872年轮船招商局成立,中国新式航运业诞生。

(2)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通车。

(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

3.近代报刊的出现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主题1|政治上:工业革命时代的列强侵华和中国人民的抗争探索1.(2013·全国卷Ⅱ)1877年,清政府采纳驻英公使郭嵩焘的建议,在新加坡设立领事馆。

此后,又在美国旧金山,日本横滨、神户、大阪及南洋华侨聚居的商埠设立了领事馆。

这反映了清政府()【导学号:02792072】A.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约束B.外交上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C.逐步向近代外交转变D.国际地位得到提高C[解答本题要抓住“1877年”这一时间信息分析。

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A 项;由材料可以看出,当时的清政府只是刚刚开始在一些国家设立领事馆,外交上并未出现制度性变化,排除B项;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正面临列强的侵略,一步步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国际地位不可能提高,排除D项;清政府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再到主动在别国设立领事馆,这表明了清政府的外交开始向近代外交转变。

]2.(2011·全国卷)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尊孔孟之仁义道德”。

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导学号:02792073】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A[拜上帝教在运动初期起了动员组织作用,但随着起义规模的扩大,其难以适应建设农民政权的需要,而农民阶级深受孔孟传统思想影响,运动后期洪秀全不得不借助尊孔方式维持政权;B、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D项不是原因。

] [备选真题]3.(2016·江苏高考)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

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 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D[本题实际上考查《天朝田亩制度》的思想来源。

《天朝田亩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平均分配土地和实行“圣库”制度,这些内容受到了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儒家的“大同”思想和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排除A、B、C三项。

“中体西用”思想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时期,而《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颁布的,故D项符合题意。

]1.全面认识近代列强的侵华(1)从起因看,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

(2)从发动者看,侵华国家从一国到多国,再从多国到一国;地域上由以欧洲列强为主到以日美为主,反映出近代国际关系由以欧洲为中心到向美国转移的变化。

(3)从列强侵华目的上看,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平等条约规定的开埠通商、协定关税、资本输出等,都是这一根本目的的具体体现。

(4)从结果看,除了抗日战争外,其他均以中国失败而告终,这说明了只有全民族抗击外来侵略,才能取得反击外来侵略的胜利。

(5)从列强侵华的影响看,对中国产生了双重影响。

①破坏性:列强侵华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和落后的主要原因。

②建设性(客观影响):列强把西方技术带到中国,对中国旧制度、旧观念造成前所未有的冲击,同时也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推动了西方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近代前期农民阶级在革命中的局限性(1)阶级局限性①从经济上看,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目光短浅。

②从政治上看,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和义和团的“扶清灭洋”口号都有致命的缺陷。

③从思想上看,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言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来组织群众。

④从组织上看,农民阶级具有严重的自私性、分散性等特点,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2)时代局限性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的力量过于强大,是以往农民战争所没有遇到过的情况。

②由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较晚,发展不充分,当时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都未成熟到领导农民革命的程度,没有先进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必然会失败。

从列强侵华特权和社会转型角度命题考查两次鸦片战争[命题猜想]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大量权益。

如协定关税、游历与传教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

解题时需结合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分析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丧失了大量权益,但客观上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如打破了闭关锁国状态;开启了向西方学习和近代化的历程等。

解题时结合鸦片战争的历史影响。

1.蒋廷黻说,道光年间的中国人,完全不懂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所以他们争所不当争,放弃所不应当放弃……。

文中“放弃所不应当放弃”是指()①五口通商②协定关税③治外法权④公使驻京A.②③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A[根据题干中的“道光年间”,可以推知道光在位时期(1821~1850),故考查的是《南京条约》及其附约的内容。

根据题干中的“放弃所不应当放弃的”,故应为中国主动放弃的,五口通商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并非主动放弃,故①错误;在《南京条约》附约中,中国主动放弃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关税协定权限,故②③正确;公使进京属于1856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内容,不属于道光年间,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2.(2016·济南模拟)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

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

”据此可知()A.这一现象出现于十九世纪中期B.如果外国人寻衅滋事,地方官可以裁办C.中国内地实现向外国人的全方位开放D.清地方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A[根据材料,游历护照开始出现,属于1858年签订的《天津条约》的内容,故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根据《南京条约》附约规定的领事裁判权,中国地方官员无权裁办寻衅滋事的外国人,故B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但是全方位开放的表述不准确,故C项错误;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故D项错误。

]从历史反思角度命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命题猜想]天京变乱的发生、《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矛盾之处等,充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解题时需结合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内涵来分析。

3.(2016·上饶一模)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价值在于,它在近代条件下给农民革命提示了一条摆脱封建羁绊,甩开落后空想,继续前进的方向和道路。

这反映了《资政新篇》()【导学号:02792074】A.克服了农民阶级局限并具有可行性B.体现了传统社会的平均主义心态C.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D.获得了广大下层民众的理解支持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有着超前意义并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故C项正确。

] 4.(2016·大庆一模)太平军曾经“搜得藏书论担挑,行过厕溷随手抛,抛之不及以火烧,烧之不及以水浇。

读者斩,收者斩,买者卖者一同斩”。

太平军的这种行为()A.对传统文化过于简单粗暴B.有利于发动贫困群众C.奠定太平天国文化基础D.冲击了世人对科举的态度A[根据题意可知,太平军把大量藏书采取很多措施进行毁灭,故A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贫困群众,故B项错误;对待传统文化的简单粗暴恰恰摧毁了太平天国的文化基础,故C项错误;藏书并未指出是科举考试的“四书五经”,故D项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