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章 统计指数

第十章 统计指数


又如,同样多的货币报告期所能购买的商 品数量相当于基期的90%,则可推算得:
购买额指数 100% 价格指数 111.1% 购买量指数 90%
2、利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
二、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 因素分析法的基本要点: 因素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⑴计算总变动指数,测定总变动的程度和绝对 额。 ⑵分别计算各因素指数,测定变动影响的程度 和绝对额。 ⑶根据指数体系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方面对各 影响因素综合分析(即分析影响因素的变动对现象 总变动影响的程度)。
同度量因素:
常用的经济方程式: 消费总额=消费量×价格 出口总额=出口量×离岸价格 总成本=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成本 总产出=产品产量×出厂价格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人数× 社会劳动生产率 工资总额=职工人数×工资水平
用综合法计算指数之前,首先要: 1、确定同度量因素; 2、确定同度量因素的时期。
例、已知某年我国城市零售商品销售抽样调查资 料如下:
类指数 K (%)固定权数 W(%) KW — 100 105.34 总指数 105 55 57.75 1.食品 107 25 26.75 2.衣着 104 10 10.40 3.日用品 102 3 3.06 4.文化娱乐用品 115 2 2.30 5.书报杂志 104 2 2.08 6.药及医疗用品 100 3 3.00 7.燃料
PQ P Q
1 0 0
0
26120 23800 2320 (元)
2、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则得到 计算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帕歇(帕氏)公式:ຫໍສະໝຸດ KPPQ PQ
1 0
1 1
以本课件P.14.表中的资料计算,有:
38600 KP 107 .82% 35800
其经济意义同1、。并且由于价格上涨而 使销售总额增加的绝对额为: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增长额=由于零售量变 化而增加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由于零售价格 变化而增加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 用符号表示是:
社会商品零 Q1P1 Q1P0 P1Q1 售总额指数 Q0 P0 Q0 P0 P0Q1 社会商品零售 总额增长额
Q P Q P Q P Q P PQ P Q
Q1 P0 Q0 P0 35800 23800 12000 (元)
Q1P1
1 Q1 P 35800 1 38600 KP 2800 (元)
三、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数指数
固定权数加 权算术平均 数指数

KW W
固定权数加 权调和平均 数指数
W 1 KW
在资料不全时,可用固定权数加权平均数 计算总指数。如:
P 1 W KW P0 固定权数零售 物价平均指数 W W
Q P Q P
1 1
1 1
0 0
38600 162.18% 23800
Q P Q P
0 0
38600 23800 14800 (元)
求销售量指数及销售量变动影响的绝对差 额:
销售量 指数 销售量影响 的绝对额
Q P Q P
1 0 0 0
35800 150.42% 23800
PQ P Q
1 1 0
1
38600 35800 2800 (元)
将帕氏公式的分子、分母稍加处理: 分子:
P Q P Q Q Q P Q Q P Q
1 1 1 1 1 1 0 0 0 0
1
分母:
P Q P Q Q Q P Q Q P Q
83.3 120 166.7 —
130 125 103.4 —

(16) (18) (22) (24) (30) (33) (47)
1、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基期,则得到拉 斯贝雷斯(拉氏)数量指标综合指数公式:
KQ
QP Q P
1 0 0 0
以本课件P.14.表中的资料计算,有:
35800 KQ 150 .42% 23800
(续表)
商品 名称 甲 乙 丙 合计
销售额(元)
Q0 P0
Q1P 1
Q1P0
Q0 P 1
销售量个 价格个 体指数 体指数 (%) (%)
Q1 Q0
P 1 P 0
2400 4000 17400 23800
2600 6000 30000 38600
2000 3120 4800 5000 29000 18000 35800 26120 计算栏
第一节
统计指数概述
一、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
几个概念: 物量(Q):一组特定的商品和服务的数量。 价格(P):单位商品和服务的价值。 价值(V):商品和服务的数量与价格的乘 积,即V=QP。
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变动方 向和程度的相对数,简称指数,其一般表达式 是:
报告期的数量 指数 基期的数量
KQ
Q P
j j 1 n j 1
1
n
j
i
j j Q 0 Pi
KP
P Q
j j 1 n j
1
n
j
i
j j P Q 0 i
计算综合指数
K
的一般公式:
KQ
QP Q P
1 i
KP
0 i
PQ PQ
1 0
i i
其中 Q 代表数量指标, P 代表质量指标,脚 标表示时期, K 表示总指数。
第十章
统计指数
本章介绍以下内容: 1、统计指数的概念和作用,及统计指 数的分类。 2、计算总指数的综合形式。重点掌握 综合指数的编制原理和方法,掌握质 量综合指数(即物价综合指数)的编 制思想与计算过程。
3、计算总指数的平均形式。重点掌握平 均数指数的编制原理和方法,搞清楚 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的联系和区别。 4、指数体系和因素分析。重点掌握指数 因素分析的方法,并能正确灵活地加 以运用。 5、指数数列。要求掌握指数数列的编制 与联接方法。
计算结果表明,销售量总指数为:150.42%, 表明综合(平均)来说,这三种商品的销售量增长 了50.42%。该计算结果还表明,由于销售量增长了 50.42%,销售总额也增长了50.42%。由于销售量增 加而使得销售总额增加的绝对额为:
Q P Q P 35800 23800
1 0 0 0
1 0
n n
第三节
平均数指数
平均数指数是对个体指数进行加权平均来求 总指数的方法。
采用平均法求总指数的主要问题是:采用哪 种平均法以及权数如何确定。就具体计算而言, 有基期价值量( Q0 P0 )、报告期价值量( Q1P1 ) 和固定权数( W )三种。
一、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若已知:
KQ Q1 Q0
1 1 0 1
12480 (元)
将帕氏公式的分子、分母稍加处理: 分子为:
Q P Q P P P Q P P Q P
1 1 1 1 1 1 0 0 0
1 0
分母:
Q P Q P P P Q P P Q P
由该表计算可得:
固定权数零售 105 .34 % 105 .34 % 物价平均指数 100 %
说明物价平均上涨5.34%。
第四节
指数体系与因素分析
一、指数体系概述
消费总额=消费量×价格 出口总额=出口量×离岸价格 总成本=产品产量×单位产品成本
指数体系: 售社 总会 额 商 =商品零售量指数×零售价格指数 指品 数零
(一)数量指标指数:
某地居民商品销售量及价格统计表(19) 商品 计量 名称 单位 甲 乙 丙 合计 件 支 台 —
销售量 基期 报告期
Q0
Q1
120 1000 60 —

资料栏
100 1200 100 —
价格(元) 基期 报告期 P1 P0 20.0 26.0 4.0 5.0 290.0 300.0 — —
12000 (元)
2、把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报告期,则得到 计算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帕歇(帕氏)公式:
KQ
QP Q P
1 1 0 1
以本课件P.14.表中的资料计算,有:
38600 KQ 147 .78% 26120
而销售总额增加的绝对额为:
Q P Q P 38600 26120
KP
PQ PQ
1 0
0 0
以本课件P.14.表中的资料计算,有:
26120 KP 109 .75% 23800
即价格总指数为109.75%,表示就综合 (平均)而言,这三种商品的价格上涨了 9.75%,同时也表示由于价格上涨而使销售总 额增加了9.75%。由于价格上涨而使销售总额 增加的绝对额为:
Q0 P0
可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编制数量指标指数:
KQ Q P K Q P Q P Q P
1 0 Q 0 0 0 0 0 0
以本课件P.14.的表中资料计算,得:
KQ 0.833 2400 1.2 4000 1.66717400 2400 4000 1740 35800 150.42% 23800
KP
(二)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数量指标指数: 质量指标指数:
(三)环比指数和定基指数:
环比指数:
定基指数:
(四)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动态指数:
静态指数:
(五)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
第二节
总指数的基 本计算方法
综合指数
综合法(综合指数)

平均法(平均指数)
一、综合指数的概念: 二、综合指数的编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