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胸部影像诊断 正常影像

胸部影像诊断 正常影像

呈圆顶状,右膈高,右膈顶位于前6后10肋水平 膈肌与侧胸壁形成肋膈角,两侧对称,锐角;与前、后胸壁分
别形成前肋膈角和后肋膈角,后者是胸腔位置最低点,胸水首 先积聚此处 膈肌正常变异:局限性膈膨升;波浪膈
正常膈肌和膈角
第一节
心膈角区心包脂肪垫
第一节
右侧膈膨出
第一节
右侧膈膨出
第一节
膈薄弱或张力不均 时,局部突起。
胸壁正常结构
第一节
肋骨骨折
第一节
二、正常CT表现 第一节
气管 (trachea)
解剖:位于中线,前及两侧壁为软骨,后壁为纤维膜 CT表现
呈圆形、椭圆形或马蹄形 壁薄,均匀光滑,小于4mm 自上腔静脉起始至奇静脉弓右后壁紧邻肺组织 老年人,气管壁可见生理性钙化
气管形态
右主支气管
上叶B:前段、尖段、后段 中叶B:内侧段、外侧段 下叶B:上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B Bronchus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肺 (lung) 肺野 (lung fields)
透过度:两侧相同,与吸气量有关 分区:沿第2、4前肋下缘横向分上、中、下野;
前内侧,右侧常见
波浪膈
第一节
吸气时膈肌受肋骨牵引所致,误为胸膜粘连
正常胸片表现
第一节
第一节
二、正常CT表现
胸壁 (chest wall)
用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 软组织
胸壁肌肉呈软组织密度,肌间可见薄层脂肪 女性乳腺位于前胸壁 两侧腋窝区充满脂肪,内可见血管、小淋巴结
骨骼
brachiocephalic vein SVC
azygos vein
ascending aorta
right atrium
subclavian artery 第一节
the pulmonary artery left atrial appendage
left ventricle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Apical Seg
Ant Seg RUL
A第nt S一eg节LUL
Post Seg RUL RUL Br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Main Br
Ap-Post-Seg
R Middle Lobe Br
Lingula
Br Intermedius
LUL Br
Sup Seg RLL
Sup Seg LL
Med Seg RML Lat Seg RML Ant Seg RLL Lat & PostSeg RLL
第一节
A M
P
纵隔上、中、下分区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胸膜 (pleura)
解剖:分脏、壁两层
脏层包裹肺并形成叶间胸膜 壁层与胸壁、纵隔和膈肌相贴 脏壁层间为胸膜腔,呈负压,含少量液体起润滑作用
胸片表现
正常菲薄,不显影,仅胸膜反折处及叶间胸膜显影 胸膜反折:帽状胸膜,侧胸壁胸膜 叶间胸膜包括横裂和斜裂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胸廓(正位) 软组织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 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
胸大肌 (pectorilis major) 女性乳房和乳头 (breasts and nipples) 伴随阴影 (companion shadows)
肺门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纵隔 (mediastinum)
解剖及毗邻关系:胸骨后,胸椎前,上为胸廓入口,下 达膈肌,两侧为纵隔胸膜和肺门
胸片上纵隔是多种结构相互重叠形成的复合投影,正位 胸片能够识别纵隔两侧缘的解剖构成
正常纵隔宽度受体位和呼吸影响,仰卧位或呼气时较宽
第一节
A.箭示奇裂,B.箭示奇静脉
第一节
下副叶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肺 (lung) 肺段 (segments):圆锥形,尖端指向肺门,底向肺外周 左肺:上叶分前段、尖后段、舌段(上舌段和下舌
段);下叶分上段、内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肺:上叶分前段、尖段、后段;中叶分内侧段、外侧
段;下叶分上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 基底段
各肺段在胸片正侧位上的位置
第一节
a.右肺 b. 左肺 (图 中数字1-10表示肺段的 序号)
1 尖段 2 后段 3 前段 4 外侧段,上舌段 5 内侧段,下舌段 6 上段(背段) 7 内基底段 8 前基底段 9 外基底段 10 后基底段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第一节
肋软骨钙化
第一节
1
2
第一节
3
4
5 6 7 8 9
10
肋骨变异
第一节
双侧颈肋
第一节
肋骨细小和叉状肋
第一节
叉状肋和肋骨联合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胸廓(正位) 骨骼
锁骨(clavicles) :胸锁关节对称是判断胸片体位端正 的标志;内端下缘半圆形凹陷为菱形窝
肩胛骨(scapulae) :投影于肺野外,肩胛骨下角可出 现二次骨化中心,勿误为骨折
纵向平分内、中、外带 第1肋外缘以内部分称肺尖区,锁骨以下至第2肋
外缘以内部分称锁骨下区
第一节
肺野透过度与吸气量有关
肺野划分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肺 (lung)
肺叶(lobe):肺叶被叶间胸膜分隔,左肺两叶(上、
下),右肺三叶(上、中、下) 左侧斜裂将左肺分为上叶和下叶 右侧水平裂分隔右上叶和中叶;斜裂分隔右下叶和右中、
⒉熟悉呼吸系统常用的检查技术及其价值和限度
学习难点
本节学习中的难点: 1.肺门的正常X线、CT表现 2.纵隔分区、纵隔脂肪间隙 3.胸部主要结构的MRI信号表现
第一节
X线检查方法
透视 ( Fluoroscopy )
常规查体 观察心脏搏动、膈肌运动、积液 无存档记录,不能作为可靠依据
肺纹理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肺 (lung)
肺门 (hilum) 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
和投影,以肺动脉和肺静脉分支为主 位于中野、内带,左比右稍高 右肺门上部:上肺静脉下后静脉干构成外缘 右肺门下部:下肺动脉干,宽度≤15mm 肺门角:上下部夹角,呈钝角 左肺门上部:左肺动脉弓 左肺门下部:下肺动脉 侧位 右肺动脉干偏前呈逗号状,左肺动脉弓居后上缘
支气管及其分支 (bronchus):左主支气管较倾斜,与
体轴成400~550;右主支气管为气管延续,与体轴成 200~300;主支气管分出叶、段支气管
第一节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左主支气管
上叶B:前段、尖-后段、舌段(上舌段和下舌段) 下叶B:上段、内-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第四章 呼吸系统
本课件版权归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放射科 曹阳 主任,仅供教学使用!
第一节 正常影像学表现
The chest is the “mirror of the health or disease”
学习要点
第一节
应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知识点:
⒈掌握呼吸系统的正常X线、CT表现,熟悉正常胸
部MRI表现
端达肺前缘
叶间胸膜(示意图)
正常叶间胸膜
第一节
叶间胸膜增厚
横裂:平第4前肋,由肺外缘至肺门外侧 斜裂:呈线状,右斜裂起自第5后肋水平,止于膈前缘2-3 cm 处;左斜裂起自第3-4后肋水平,止于肺前缘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横膈 (diaphragm)
解剖:由薄层肌腱组织构成,分隔胸、腹腔 胸片表现
肺 (lung)
肺纹理 (lung markings) 自肺门向外放射状分布的树枝状影
解剖学:由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淋巴管、少量间 质组织构成
胸片:主要由肺动脉和肺静脉构成 表现:由粗变细,外带难辨认,直立位下肺多于上肺,右下多于
左下;肺动脉与支气管伴行,位于肺段中心,呈放射状,密度较 高;肺静脉不与支气管伴行,位于肺段间隔,走行水平,密度较低
摄片 ( Chest radiographs )
后前位、侧位 前后位 前弓位
体层摄影 ( Tomography ) 高千伏摄影:超过120kV 放大摄影
第一节
第一节
吸气相和呼气相摄片的差别
后前位
前后位
第一节
*Scapulae *Clavicles *Air-fluid level *Hemidiaphragm
上叶 肺叶和肺野概念不同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左肺
上叶:前段、尖-后段、舌段(上舌段和下舌段) 下叶:上段、内-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右肺
上叶:前段、尖段、后段 中叶:内侧段、外侧段 下叶:上段、内基底段、前基底段、外基底段、后基底段
叶间胸膜
水平裂
水平裂 下副裂
第一节
第一节
左肺各叶位置
胸壁软组织(线图)
第一节
胸锁乳突肌和锁骨上皮肤皱褶
第一节
伴随阴影
第一节
第一节
男性
女性
双侧乳头影
第一节
右侧乳癌术后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气管、支气管 气管 (trachea):11-13cm ,起于环状软骨下缘(颈6-7
水平),第5-6胸椎水平分左、右主支气管,分叉角度 65~850(<900),称隆突角
第一节
右肺各叶位置
第一节
一、正常X线表现 第一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