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迈入“电气时代”(A卷)一、选择题1.伴随着三次科技革命,能源逐渐被人类开发利用。
下列能源,按其被利用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煤炭——电力——石油——原子能B.煤炭——原子能——电力——石油C.煤炭——电力——原子能——石油D.煤炭——石油——原子能——电力2.理查德·奥弗里的《泰晤士世界历史》载:“到1914年,全世界的电力有关的产业有一半来自德国,德国钢产量几乎是英国钢产量的两倍。
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工业的核心地区。
” 该时期德国经济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的飞速发展B.英国忙于殖民掠夺,忽略了工业发展C.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的飞速发展D.德国拥有着爱因斯坦等一大批科学家3.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石油的大量开采B.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进入“汽轮时代”C.内燃机的发明——标志人类跨入“电气时代”D.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标志人类进入“信息社会”4.下列电器中,从20世纪初开始,相继进入西方国家家庭的有()①电熨斗②电冰箱③电风扇④电脑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5.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A.电力的广泛应用B.“蒸汽时代”的到来C.“棉花时代”的到来D.“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6.科技创新改变世界面貌。
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改良蒸汽机的出现——“电气时代”的到来B.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信息社会的到来C.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铁路时代”的开启D.发电机、电动机问世——工业社会的开始7.飞机作为新武器最可能首先出现在哪一次战争?()。
A.拿破仑对外战争B.美国独立战争C.第一次世界大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8.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带来能源领域的突破,下列发明促进石油资源开发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9.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在此方面领先一步的国家是()A.英国和法国B.美国和德国C.英国和美国D.法国和德国10.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注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A.“可持续发展”的思想B.“相互合作”的思想C.“共同发展”的思想D.“永久和平”的思想11.观察下侧图表,其中丙国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德国12.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几乎都是科学家,这种现象说明了()A.自然科学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发展促进技术革新B.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需要掌握高深的理论C.有实践经验的工匠都进步成了科学家D.科学家开始对新技术新机器的发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3.最早的自行车产生于1790年,是木制的。
此后,自行车先后出现铁制车轮、钢辐条、链条,后又经历了无缝钢管用于自行生产、橡胶充气轮胎的不断改进,至1898年奠定了现代自行车的雏形。
由此可见,自行车的发展()A.只利用了工业革命的成果B.只利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利用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终结于工业革命的蓬勃进行时期14.“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①以英国为主导国家②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③改变了生产和生活的面貌④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5.“动力的革命解放了人的手,运输的革命又使人类远距离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这便是在英国兴起的广泛而深刻的工业革命。
”材料中“运输革命”在英国工业革命中具体表现为()A. B. C. D.二、综合题16.某校九年级(2)班同学以“世界货币”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英镑称雄】材料一英镑打着“日不落”的旗号称雄世界,人类历史上诞生了第一个主权性质的国际储备货币。
然而,盛宴总会结束,经过两次世界大战与一次经济大萧条,英镑黯淡退场了,美元以势不可当之势崛起。
直到今天,我们的世界还是美元时代。
——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1)材料一中英镑称雄世界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大致出现于何时?结合所学史实概括英镑世纪和美元时代到来的共同原因。
【欧元崛起】材料二(2)欧洲联盟总部所在地是哪里?。
图二中所展示的货币产生后对欧洲发展有何积极的影响?【美元霸气】材料三美元如日中天,甚至出现“美元荒”时,有人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而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美元态势减弱时,有人说,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
——宋泓均高强《货币变局:下一秒,谁将改变世界》(3)材料三中说“美元可以基业长青”和“美元的好日子到头了”这两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观点?简要说明理由。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回答谈谈你对世界货币发展的认识?17.当今世界还没有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
这场危机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从而扩散到全世界,美国由此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请根据下列问题,完成对美国历史的探究任务。
(1)美国历史经历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分别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2)在三次科技革命中美国都有新发明。
请回答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点亮世界的发明和新交通工具各是什么?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又是什么?(3)美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盟军协同作战,成功发动了哪次战役?(4)通过上述探究,你认为美国的发展历史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1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占世界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材料三(美国)仅1865年至1900年,被正式批准登记的发明专利就达到了64万多种……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美国人第一次把专利权写入了宪法,用国家的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
——摘自《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四科技方面,英国工业界满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坐享其成的思想日趋严重……在新技术成果应用方面英国日趋落后。
政府在科技投入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经费少,实验设备不足,管理混乱,科技人员地位低和待遇差成为普遍现象。
——《世界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写出两次工业革命中的重大发明成果的名称及发明家。
(2)根据材料二,比较1870年与1913年英美两国在世界工业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说明美国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并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四,概括导致英国经济地位衰落在科技方面的原因。
(4)从美英两国经济地位兴衰的对比中,你获得什么认识?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科技革命中被利用的新能源是煤炭;第二次科技革命中被利用的新能源是电力和石油;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被利用的新能源是原子能。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2.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世纪下半期,以电为核心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社会跨进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德国的飞速发展,经济超过英国,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比较三次工业革命的范围、开始时间、主要发明、能源、变化及共同影响,列表格加深理解掌握。
3.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推动煤的大量开采,A项错误;火车的发明,使世界交通进入蒸汽时代,B项错误;飞机、汽车的发明,人类跨入“电气时代”,C项错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标志人类进入信息社会,D项正确,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点睛:专题复习三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主要国家、能源、重要发明、基本特征、和共同影响。
4.A【解析】依据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初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以电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的标志,因此①电熨斗②电冰箱③电风扇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而④电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的产品,不符合题意,故选A。
5.D【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电的发明和使用,取代蒸汽成为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主要能源,是人类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使用电力,其他工业部门也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钢铁行业的发展,是人类在材料领域告别了“棉花时代”,进入“钢铁时代”。
所以,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的到来,D项符合题意;A项是现代工业崛起的标志之一,说法不完整;BC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不符合题意。
故选D。
6.B【解析】依据所学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到来,B项正确;改良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蒸气时代”的到来,A项错误;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汽车时代”的到来,C项错误;发电机、电动机问世标志着“电气时代”的到来。
D项错误;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7.C【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飞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是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的,首先首先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C项符合题意;拿破仑对外战争是1803年---1815年,飞机还没出现;美国独立战争是1775---1783年,飞机还没发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飞机早已用于军事。
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8.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燃机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所学知识,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这种内燃机使用液体燃料——石油,在汽缸内燃烧。
②项是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1885年试制的早期汽车;④项是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以内燃机为动力制成的飞机——“飞行者1号”。
故D项②④正确;①项蒸汽轮船和③项“火箭号”机车都是以蒸汽机为动力的发明,不符合题意。
故选D。
9.B【解析】19世纪70年代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和德国开始领先,超过了英国和法国,故选B。
10.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国家把污染性大的企业搬到发展中国家去,污染了环境,根据这种情况,人们把关注的问题转移到保护环境上来,坚持持续发展”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认同。
所以答案选A11.A【解析】根据图片信息分析在1870—1910年期间欧洲三国的工业生产比重变化,联系所学可知,此间正处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之中,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美国和德国为主,而不是英国。
美国和德国后来居上,超过英国和法国,英国工业生产总值比重日益下降。
故正确答案为A。
1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者如,哈格里夫斯、瓦特、史蒂芬孙都是有实践经验的工匠,说明第一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未真正结合;而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技术和新机器的发明者如,爱迪生是美国科学家,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指导,与生产紧密结合。
由此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