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一代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国家参考品制备工艺的研究
第一代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国家参考品制备工艺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 R392- 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2809(2005)06- 0423- 03
Studies on the pr epar ation pr ocedur e of fir st lot national r efer ence on toxicity of acellular per tussis vaccine HOU Qi- ming1, ZHANG Shu- min1, LIANG Ya- wen1, et al.(National Institute for the Pharmaceuti- cal and Biological Product,Beijing 100050, China)
作者简介: 侯启明( 1955- ) , 女, 研究员, 北京人, 研究方向: 百日咳等细菌疫苗的研究及质量控制。
- 424 -
Drug evaluation, 2005 Vol. 2 No.6
1.2.2 解毒工艺比较: 对细菌培养物进行不同解毒 剂浓度, 以及在不同的解毒温度条件对样品所含毒 性的影 响的比较试验, 确定最终优化的生产工艺, 制备一批百日咳毒性国家冻干参考品。 1.3 三种特异性毒性测定: 百日咳特异性毒性测定 方法是以日本国家毒性标准品 Lot2 ( 含量: 每支含 1368个 BWDU; 36 个 LPU; 48 个 HSU 毒 性 单 位 ) 为 对照, 按照 2005 版《中国药典》三部中的方法, 分别 测定样品中所含的小鼠体重减轻单位 ( BWDU) 、小 鼠白细胞增多单位( LPU) 、小鼠组胺致敏单位(HSU) 三种特异毒性单位。并对原始实验数据采用统计学 方法处理[2]。 2 结果 2.1 不同的生产工艺的初步比较研究 2.1.1 不同的生产工艺的设计: 工艺 A: CS 菌种经 CWM 培养基摇瓶震荡培养后,接种于 30 万升发酵罐 通气搅拌培养,培养物经两次硫酸铵盐析、浸提, 沉淀 透析收获样品。工艺 B: CS 菌种经 BG 培养基克氏瓶 ( 25%羊血) 培养,共限传三代,最后一代培养 24h, 培 养物经 0.15%甲醛解毒( 36℃, 24h) 、洗涤离心后收获 样品。工艺 C: CS 菌种经 CWM 培养基摇瓶震荡培 养, 离心收集菌体, 收获物经 0.1%甲醛解毒 ( 36℃, 24h) 、洗涤离心后收获样品。工艺 D: CS 菌种接种于 盐酸乳酪培养基摇瓶震荡培养洗涤、离心, 收获物经 0.08%甲醛解毒( 36℃, 24h) 收获样品。工艺 E: BG 培 养基( 25%羊血) - 全综合培养基( SSM) 振荡培养, 收 获 物 经 0.03% 甲 醛 ( 37℃, 24h) 解 毒 24h, 经 过 pH7.2PBS 洗涤 2 次,每次 4℃, 7000 转离心 20min, 加 入 1%硫柳汞; 经 56℃, 20min 水浴, 收获样品。
药品评价 2005 年 第 2 卷 第 6 期
- 423 -
·论 著·
第一代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国家参考品制备工艺的研究
侯 启 明 1, 张 庶 民 1, 梁 雅 文 1, 张 路 民 1, 项 美 娟 2, 蒋 强 华 2, 肖 詹 荣 3, 付 春 晖 3, 吴 玫 4, 刘 志 强 4, 孟 丽 5 , 李 松 5, 金 于 兰 6, 冯 洁 6 , 陈晓婷 7 , 孙晓林 7 (1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北京 100050; 2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 武汉 430046; 3 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 北京 100024; 4 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 长春 130062; 5 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 成都 610063; 6 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 上海 200052; 7 兰州生物 制品研究所, 730046) [摘要] 目的 筛选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毒性国家参考品 的 最 佳 生 产 工 艺 。 方 法 选 用 百 日 咳 CS 菌 株 ( 编 号 58003) , 对不同的培养方式进行比较研究, 选择最佳毒性国家参考品的生产工艺。 结果 该参考品经过不同 培养方式比较后, 确定了最终生产工艺, 将培养的百日咳菌加入保护剂后分装制备成冻干品。 结论 该生产 工艺制备的样品含有较强的毒性, 同时能进行规模生产, 满足了毒性国家参考品各项检测指标的要求。 [关键词] 疫苗, 无细胞; 百日咳菌苗; 国家毒性参考品; 制备工艺
实验项目 生产方法
工艺 A 工艺 B 工艺 C 工艺 D 日本参考品( Lot 1)
体重减轻 ( BWDU)
死亡 78.8 157.5 120 112
白细胞增多 ( LPU) 死亡 1.39 1.42 1.72 5
组胺致敏 ( HSU) 死亡 3.46 3.7 0.38 5
2.2 不同生产和解毒工艺优化比较研究: 根据生产 工艺比较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百日咳经典培养工艺 B 和工艺 E 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重点是对其培养物 进行不同的解毒温度、不同的解毒剂浓度等进行优 化比较试验, 确定的最终生产工艺为: 选择百日咳 CS 株经 BG 培养基传 1 代, 在经固碳培养基传 2 代, 接种于 5 万 ml 发酵罐通气搅拌培养后收获菌体悬 液, 收 获 物 悬 液 经 4℃, 7000 转 20min 离 心 , 稀 释 成 细菌浓度 880 亿, 采用 0.03%甲醛含量在 37℃条件 下解毒 24h, 然后样品经过 pH7.2PBS 洗涤 2 次, 每 次 4℃, 7000 转 离 心 20min, 加 入 1% 硫 柳 汞 ; 经 56℃, 20min 水浴, 过滤后稀释成细菌浓度 440 亿, 加 入 1%明胶冻干。该方法制备的毒性参考品即能将细 菌灭活, 又能保持较强的的三种特异性毒性单位, 而 且可以满足大规模生产, 储备足够的数量, 满足制备 国家参考品的必要条件。结果见表 2
工艺, 去除了大多数毒性因子的新型组分疫苗, 该疫 苗不仅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 而且关键是解决了全 细胞百日咳疫苗接种婴幼儿后容易引起严重副反应 的难题, 只有少数人接种后可能产( 下转第 449 页)
药品评价 2005 年 第 2 卷 第 6 期
[29] PHARMACIA & UPJOHN CO (Gordeev MF, Singh U, Patel DV, May PD).Antimicrobial 1- aryl dihydropyridone compounds. WO- 2004033449(2004).
2.1.2 不同的生产工艺样品的毒性检测结果: 对四 种生产工艺生产的样品进行三种特异性毒性检测,分 析结果发现: 四种方法所制备的毒性参考品样品所 含的 BWDU、LPU 和 HSU 三种特异性毒性单位数都 很低, 说明其制备工艺需要进一步优化。结果见表 1
表 1 不同的生产工艺样品的毒性检测结果
25℃24h
69
3.2
4.5
37℃24h
101
2.7
3.7
0.03%
25℃24h
56
2.9
2.0
37℃24h
52
2.6
3.1
日本参考 lot2
114
3
4
3 讨论 3.1 全细胞百日咳疫苗是一种全菌体疫苗, 含有 9 种以上的抗原, 据报道 10 ̄30%接种者可能发生全身 或局部的严重反应。无细胞百日咳疫苗是经过纯化
我国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的毒性检测方法和质 量指标是参照日本国家生物制品规程 ( 1987 版) 而 建 立 的 , 并 且 已 经 纳 入 2005 版 的《中 国 药 典 》三 部 中, 因此研制我国自己的无细胞百日咳疫苗国家毒 性标准品成为当务之急。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于 1998 年在上海举 办由北京、长春、成都、兰州、上海和武汉六个生物制 品研究所参加的《无细胞百日咳菌苗参考品研制》研 讨会, 聘请日本 NIID 的掘内善信博士, 制定无细胞 百日咳国家毒性标准品研制方案, 启动了毒性国家 参考品的研制工作。通过参与者多年的分工合作, 经 过不同生产工艺的反复比较试验, 优化出最佳的制 备工艺, 研制了一批无细胞百日咳国家毒性参考品。
[33] MORPHOCHEM AG FüR KOMBINATORISCHE CHEMIE (Hubschwerlen C,Speckilin J- L, Baeschlin DK, Locher H, Sigwalt C).Use of oxazolidinone- quinolone hybrid antibiotics for the treat- ment of anthrax and other infections. WO- 2004096221 (2004).
表 2 不同生产和解毒工艺优化比较研究结果
生产工艺
细菌数( 亿)
甲醛浓度
解毒条件
原液灭活
BWDU
LPU
HSU
工艺 B
300
0.01%
25℃24h
56℃, 20min
202
2.9
10
37℃24h
219
2.1
11Biblioteka 0.03%25℃24h
213
2.1
8.2
37℃24h
269
1.7
9.5
工艺 E
1200
0.01%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种: 百日咳杆菌 CS 株( 编号 58004, 血清型因 子: 1、2、3) 作为制备毒性国家参考品的菌株。该菌株 是由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何秋民教授于 1957 年从 北京儿童医院百日咳患者鼻咽部分离出的一株百日 咳杆菌流行株[1]。 1.2 工艺 1.2.1 制备工艺比较: 对四种不同培养工艺进行比 较研究, 工艺 分 别 为 工 艺 A: CWM 培 养 基 、硫 酸 铵 浸提工艺; 工艺 B: 百日咳杆菌经典培养法; 工艺 C: SSM 培养基的全菌 体 培 养 工 艺 ; 工 艺 D: 盐 酸 乳 酪 培养基的全菌体培养工艺; 工艺 E: 全综合培养基 ( SSM) 振荡培养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