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7滨州医学院-本科-医学-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17滨州医学院-本科-医学-五年制-中医学专业培养方案


医学科研方法与论文写作
3
1
18
18
专业英语
4
1
16
16
中医特色疗法
5 1.5 32
16
16
全科医学概论
选修 5
1
16
16
医德修养与医患沟通
6
1
16
16
中医辨证论治学
6
1
16
8
8
医学影像学(含核医学)G
6
2
48
24
24
医学文献检索
6
1
16
16
社会医学 C
7
1
16
16
专业讲座 I
600+ 6.5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24 16 24
48
18
+2
+2
16
30
30
32
32
32
32
32
32
2
28
32
32
32
+0.5
30
30
+2
16
280+ 320
6.5
6
学科 平台课
1603501501
医古文
1 3.5 56
56
1603500102
中医基础理论 A
1
5
84
78
6
1603500702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临床技能实训、临床见习、专业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等。
七、主要专业实验
系统解剖学实验、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药理学实验、体格检查训练、中医四 诊技能训练、中医内科临床技能训练、中医外科临床技能训练、针灸技能训练、急症临 床技能训练、医患沟通技能训练。
八、培养过程
全学程 5 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3 年,为基础学习阶段。此阶段在校内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素质教育课 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课程,中医学基础、经典等课程,基础医学课程,预防医 学课程、基础课程实验、临床技能实训和专业综合实践。 第二阶段:2 年,为临床学习阶段。此阶段在医院学习临床医学课程、中医学临床 课程和临床课程见习 1 年,毕业实习 1 年。
3
大学英语 IV
4
3
体育 I
1
1
体育 II
2
1
体育 III
3
1
体育 IV
4
1
体能测试
0.5
计算机文化基础
2
2
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
2
1
军事技能训练
1
1
军事理论
1
1
创新创业类
2
艺术鉴赏类
2
文化沟通类
选修
2
自然科学类
2
人文社科类
4
小计
46.5
学时
24 16 24 48 18 +2 +2 16 60 64 64 64 30 32 32 32 +0.5 30 30 +2 16
6.熟悉必要的心理学与医学伦理学知识,了解减缓病痛、改善病情和残障、心身康 复及生命关怀的有关知识。
7.熟悉卫生法规,了解国家有关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 (三)能力要求 1.具有运用中医理论和技能全面、系统、正确地进行病情诊察、病史采集、病历书 写及语言表达的能力。具有正确运用中医理法方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对常见病、 多发病进行辨证论治的能力。 2.具有运用临床医学知识和技能进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具有合理选择现代临床 诊疗技术、方法和手段对常见病、多发病进行初步诊断、治疗的能力。具有对常见危急 重症进行判断以及初步处理的能力。 3.具有对患者和公众进行健康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方面知识宣传教育的能力。 4.具有阅读中医药古典医籍以及搜集、整理、分析临床医案和医学相关文献的能力。 5.具有基本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6.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和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利用图书资料和计算 机数据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新知识及研究医学问题。
方剂学 B
3 4.5 75
75
1603003202
针灸基础
3
2 48
24
24
1602905002
生理学 C
3
4
72
48
24
1603303502
医学心理学 A
3
2
32
26
6
1603501302
伤寒学
4
4
70
60
10
1602902802
生物化学 C
4 3.5 64
48
16
1602900502 1602904001
判读等。
十、毕业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通识教育课 学科平台课
必修
学分 34.5 89.5
学时 600+ 6.5 1641
选修 学分 学时
12 192
合计
学分 46.5 89.5
学时 792+ 6.5 1641
占总学分百 分比
19.5% 37.6%
专业课
33
706
33
706
13.9%
专业教育课
专业拓展 选修课
诊断学实验 C
6 1.5 48
48
1603910102
外科学总论
6
2
40
24
16
1604500701
医学伦理学
6 1.5 24
24
小计
89.5 1641 1252 389
7
专 业 教 育 课
专业 课
1603503801 1603503905 1603906701 1603924103 1603504001 1603504105 1603902301 1603913201 1603900501 1603504202 1603504302 1603504402 1603909201 1603909303 1603919302 1603909101 1603506202
药理学(含中药药理学) 药理学(含中药药理学)实
验 预防医学 E
5
3
48
48
5
1
32
32
5
2
32
32
1603310401
卫生法学(含中医药法)
5
2
32
32
1603501402
温病学
6 3.5 64
54
10
1603501102
中医各家学说
6
3
48
40
8
1603913601
诊断学 A
6
4
64
64
1603915403
专业 拓展 课
1603506401 1603500301 1603504701 1603503201 1604010702 1603003402 1603637101 1603502701 1603500802 1603913002 1603506101 1603633901 1603506901 1603507001
1
1
1
专业见习 毕业实习 毕业教育、毕业考试
法定假期
1
1
机动 寒暑假
1
1
6
6
6
6
学期总周数
26
26
26
26






16
16
2
1
2
1
1
17
16
9
24
17
2
1
1
3
2
6
6
6
26
26
26
26
26
19
5
十二、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
课程 类别
通识 教育课
课程代码
1604500101 1604500201 1604500301 1604500601 1604500901 1604501006 1604501106 1603303801 1604010102 1604010202 1604010302 1604010402 1603305205 1603305305 1603305405 1603305505 1603305600 1603602301 1603602504 1600600106 1600600201
24
中医骨伤科学
8 2.5 48
32
16
外科学 F
8
3
45
45
外科学 F 见习
8 1.5 45
45
临床技能学
8 1.5 35
10
25
急救医学 F
8
1
16
16
针灸推拿治疗学
8
2
48
24
24
小计
33 706 382 324
中医学导论
1 1.5 24
24
中国医学史
1
1
18
18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学
2
1
16
16
中医诊断学 A
1 4.5 88
60
28
1603502101
中药学 B
2 5.5 90
90
160350Hale Waihona Puke 903中药学实践2
1
32
32
1602906502
系统解剖学 C
2
4
75
45
30
1602908302
组织学与胚胎学 D
2 2.5 48
32
16
160350100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