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五)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回看射雕处,。
(王维《观猎》)2. ,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恋花》3.欲把西湖比西子,(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4. ,身世浮沉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5.其西南诸峰,。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这首诗歌的题目《山居秋暝》中的“暝”意为。
(2分)7.下列以声响衬托幽静的句子是()(2分)A.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B.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按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8.本文作者(人名)和《黄生借书说》的作者(人名)同是清代著名文学家。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A.“两狼之并驱如故”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刻画出狼的贪婪本性。
B.“目似瞑,意暇甚”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表现出狼的狡诈本质。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体现出屠户的勇敢果断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一句运用侧面描写手法体现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桓南郡公玄好猎,每田狩,车骑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隰骋良马,驰击若飞,双甄所指,不避陵壑。
或行阵不整,麋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
桓道恭,玄之族也,时为贼曹参军,颇敢直言。
常自带绛绵着绳腰中,箸腰中。
玄问此何为,答曰:“公猎好缚人士,会当被缚,手不能堪芒也”自此小差。
注释:①蔽隰:遮盖大地,遮盖原野。
隰,低湿的地方②双甄:军队的左右两翼。
③参佐:僚属,部下。
④芒:(麻绳上的)芒刺。
⑤小差:稍微好些小:稍微。
差:同“瘥”,病好。
11.解释下列加点字。
(4分)(1)驰击若飞()(2)玄问此何为()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或行阵不整,麇兔腾逸,参佐无不被系束。
13.从文中看,桓道恭是一个的人。
(4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①灯在我国究竟起源何时?历史学家尚难作出确切的回答。
因为从考古发掘和传世的殷代、西周乃至春秋时期的遗物中,都没有发现灯、烛的实物。
就是早期的文字——甲骨文中也没有灯、烛之类的字样。
《尔雅·释器》中有“瓦豆谓之灯”。
瓦豆是古时候用陶制的一种食器,用以盛肉酱一类物。
其形状是:上面有一个圆形浅盘,中间一个细长柄,底下有一个喇叭形的底座。
古字“登”即灯。
因此,最早的灯恐怕是由瓦豆演变而来的。
现在,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灯是战国时期的灯。
到战国中晚期,灯的造型已非常优美,灯的结构已很完善,制作也很精美,如战国中晚期的银首人俑灯和十五连枝铜灯,可以说是灯中的精品②银首人俑灯造型非常优美。
在兽纹方形座上站着个用银做人头的人俑,人俑以黑宝石嵌眼,显得神彩奕奕。
它张开两臂,手握双螭。
人俑灯上托一高抢灯盘,左手上双螭缠绕与两个灯盘相连,三个灯盘在空间位置上错落有致,有很强的艺术性。
银首人俑灯的灯杆和灯盘还可拆却。
十五连枝铜灯形体高大,似一株花树。
它由大小八节接插而成,高84.5厘米。
灯柱的曲枝上有一群攀枝嬉戏的小猴抛食的动作构成一幅生动的“喂猴图”。
无论是人还是猴,造型都非常逼真,栩栩如生。
③汉朝是灯蓬勃发展时期,出现了各种各样形状的灯,有人俑灯、牛灯、羊尊灯、风灯、朱置灯,并且在制灯工艺上采用错金银、鎏金银等灯饰,使灯的外形十分华丽。
汉代对灯的设计十分科学、合理,采用瓦状灯罩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角度,并用“烟管”将烛烟导入灯内,使房内保持清洁,如南长沙汉墓中出土的牛灯。
它的造型作了艺术的夸张,牛的体态肥胖,牛脚短小,牛耳下垂,两角弯向牛背,牛背上有一个洞,洞上置一个带把的圆灯盘,盘上可以放灯罩,灯罩不仅可以挡风,而且可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的角度。
灯上有一个穹形的灯盖,上面分出两根“出烟管”进入牛腹中,滤去烟炱,使室内保持清洁。
有类似这种结构的灯,还有“长信宫”铜灯、风灯、三足炉灯等。
④三国、两晋,青瓷器开始普遍使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青瓷灯。
青瓷灯的形状大多是下面一个圆盘,圆盘中立一灯柱,灯柱上托一灯盘,如南京吴墓中出土的青熊灯。
青瓷熊灯高11.5厘米,圆盘中的灯柱塑成着衣的仔熊,两手抱头,蹲在灯盘中,熊的形象极可爱。
以后,随着制瓷工艺的发展,到了唐宋时期出现了真正的瓷灯。
瓷灯的装饰很精美,特别是元朝以后,瓷器的装饰受佛教的彩响,兴起了莲花纹图案之风,在瓷灯的装饰上广泛采用莲花纹,如三门峡市出土的唐代宝座长颈的瓷灯,造型漂亮,釉色莹明,极其精美。
⑤到了清代,宫灯开始盛行。
虽然宫灯早在八世纪就已有流行,但主要作元宵灯节观赏之用。
到了清代,宫灯成了居室的陈设,可以美化室内环境。
清代的宫灯名目繁多,有鱼灯、落地式宫灯、象牙雕刻壁桂灯……现在,在故宫中,人们还可以见到各种各样悬挂和落地的宫灯。
14.请找出第②段画线句中的一个错别字。
(2分)错字改字15.以下填入第①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关联词是()(2分)A.即使……也B.既……也C.不仅…而且D.不是…而是16.这是一篇介绍我国灯的演变历史的说明文,它从(1)、(2)、(3)、(4)等不同角度,介绍了不同时期的灯。
认真阅读全文填写下面的表格。
(8分)17.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
(3分)18.根据上下文,判断以下文字放在哪里比较合适,并简述理由。
(5分)东汉以后,除了铜灯以外,陶灯也开始出现在东汉墓中。
有的陶灯装饰异常华丽,如河南洛阳出土的十三枝陶灯,装饰繁缛华丽。
十三枝陶灯高85厘米,分为灯座、灯盘、灯柱三部分。
灯座呈喇叭形,上面堆望着人、猴、兔、鹿等动物,灯柱上也用羽人、朱雪、婵、龙等作装饰。
放在第和第段之间,理由是。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3题(20分)三个指头①在某小巷里,有一间又小又旧的中医诊所。
凭着三个指头切脉的老中医,名叫朱一新,是抗日胜利后南来的“老唐”,被病人誉为“朱半仙”。
②他的确太老了:一脸皱纹,满鬓银丝。
病人问他多大岁了?他笑呵呵露出只剩下的几颗门牙:“忘了!”③咦,忘了自己的年龄,岂不是患了健忘症?但看了压在他桌上玻璃板下的发黄的纸,写着:“一个目标:健康;二个一点:勤动一点,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年龄,忘积怨,忘疾病。
”才知原来他的“忘年龄”是他长寿的一条养生之道。
④在诊所中间的壁上,端端正正挂着一块脱了金色的匾额:“医,仁术也”。
他的诊金,一直由病人随送,每天开诊,延医者总是座无虚席。
⑤有人问他:“怎么不找个帮手?”他惨然一笑,连声说:“难呀!难呀!难呀!⑥据说,他曾要把医术传给儿子,儿子不要;要传给儿媳,媳不要;要传给女儿,女儿不要;要传给女婿,女婿不要;要传给孙子,孙子不要。
这种“家传”看来已绝路,他便改为“师传”、——师以传弟。
谁知辛辛苦苦招来了几个“徒弟”,都没有一个能看懂古医书,个个半途而废了。
结果还是自己硬挺着一把老骨头,死挑着这古老中华固宝的行当!⑦子孙们都劝说他老人家该享清福了,甚至建议把诊所牌子取下来,搬到郊外已购好了的别墅去住。
⑧听到这些话,他就火了,好像要他的命:“只要朱一新还活着,我的朱一新诊所就不许取下!”⑨一天,正在切病者脉搏的他,忽觉胸闷胸痛,于是他反把自己的脉,出现“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乃动”的代脉。
他心知胜明,这可能是患了那种病了!⑩这时候诊所只剩下三名病号,便请他们到他卧室去。
躺在床上的他,伸出三个指头,把完第一个病号的脉;又伸出三个指头,chàn dǒu()地把了第二个病号的脉;再伸出三个指头把最后一个病号时,他的三个指头再不会动了,僵硬地停在病人的跳动脉搏上…19.根据拼音写汉字。
(2分)chàn dǒu20.第⑥段中划线句如改成“他曾要把医术传给家人,哪个表达效果好?请陈述理由。
(3分)21.客居异乡、一生辛劳的老中医,在众人眼里的印象各是怎样的?请联系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
(4分)(1)在病人眼里:(2)在子孙眼里:22.“在诊所中间的壁上,端端正正挂着一块脱了金色的匾额”。
作者特意交代诊所这块“脱了金色的匾额”的用意是。
(5分)23.从全文看,作者以“三个指头”为题的妙处是:(1);(2);(3)。
(6分)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4-26题(10分)【材料一】6月9日上午八点半,《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邮票在中国集邮热河路专卖店等邮政纪特票销售网点首发。
同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纪念封、《青青之岛亲亲上合》风琴折、《青岛欢迎您》通用卡书、《青山连碧海岛城聚远朋》纪念邮册等众多汇聚了中国文化、齐鲁元素、青岛特色的峰会主题邮品也同步面世。
【材料二】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岛市分公司集邮文传部马建红副总经理介绍,《上海合作组织青岛会》纪念邮票有三个“一”:第一个“一”——。
上海合作组织从成立至今,中国邮政还未发行过邮票此次发行《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纪念邮票,实现了该主题邮票零的突破。
第二个“一”——。
近年来在中国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发行纪念邮票已成惯例充分彰显了国家名片在讲好中国故事的特殊作用。
如2017年发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纪念邮票,2016年发行了《2016年二十国集团杭州峰会》纪念邮票,2014发行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纪念邮票等。
此次《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邮票的发行,延续了这一个系列。
第三个“一”—续发一个特殊版式。
邮票版式二采用绢质材质胶版印制,与此前发行的国际会议邮票绢质版式二一脉相承。
绢质的质感衬托邮票图案,更加彰显了峰会的庄重和大气,寓意上合组织在新形势下发展新动力和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新作用的期待。
【材料三】《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纪念邮票24.阅读【材料一】,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3分)25.阅读【材料二】,根据相关内容,概括《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纪念邮票的前两个“一的内涵。
(2分)第一个“一”——第二个“一”——第三个“一”续发一个特殊版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