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关节的MRI解剖
肩胛下肌腱下囊:
肌腱与肩胛颈之间有一大的滑囊,与肩关节腔相通 肩峰下滑囊及喙突下滑囊 正常时MRI不能显示,肩袖损伤时易累及 当肩袖完全撕裂和肩袖近滑囊侧部分撕裂时,会导致囊内积液,从而提 示肩袖损伤
25
26
肱二头肌 Bicep
长头起自盂上结节和上盂唇,短头在内侧起自喙突,止于桡骨粗隆 双侧滑膜鞘包绕,走行于关节腔内和结节间沟中 在关节囊位置,前方被喙肱韧带和盂肱上韧带覆盖,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起稳定作用
4
MRI检查技术
成像序列的选择
✓ 冈上肌腱“魔角效应”:肌腱长轴与主磁场存在55°夹角时,T2值增大,短
TE<=20ms
✓ 斜冠状位主要依靠长TE序列进行诊断,短TE序列上的中等高信号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
成像参数的设定
✓ 图像信噪比
空间分辨力
扫描时间
✓ 优先考虑次序:空间分辨力--图像信噪比--扫描时间 ✓ FOV:160mm以下 ✓ 层厚:3~4mm
4
0.4
240*256
FS
7
/v_show/id _XNjI3ODAzMDg=.html
8
肩关节的MRI解剖
肩袖 rotator cuff 韧带 ligament
关节盂唇 labrum
关节滑囊 bursa 肱二头肌 bicep
9
肩袖 Rotator cuff
10
11
12
13
韧带 Ligaments
盂肱韧带 glenohumeral ligaments
肩关节囊前部增厚形成,增
强关节囊的前部
肱骨解剖颈--盂上结节和盂唇
分为盂肱上韧带、盂肱中韧
带(可缺如)及盂肱下韧带 (前、后,呈V型)
喙肱韧带 coracohumeral ligament
轴位观察较好,低信号
27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28
T1W
200/5
0
0
400
8
4
128*256
FSE
双回波
横断面
3000/14,85
0
5
160
4
0.4
256*256
FS
SE
T1W
斜冠状面
500/13
0
0
160
4
0.4
256*256
无
FSE
T2W
斜冠状面
3000/77
0
7
160
4
0.4
256*256
FS
FSE
双回波
斜冠状面
3000/14,85
0
5
160
3
MRI检查技术
‣
成像序列的选择 遵循的原则:速度不是主要决定因素
‣ ‣ ‣ ‣
高组织对比度、高空间分辨力扫描
结合临床合理选用特定序列 SE序列--T1WI FSE(TSE)序列--扫描时间缩短,可替代T2WI或双回波扫描,回波链《=5~7个 SE或FSE双回波成像--PDWI(显示盂唇病变较好)和T2WI GRE--T2*WI(较长TR、中等TE),较好显示盂唇病变,增加肩袖病变的诊断敏感性,但 同时显著降低特异性,临床较少采用
喙突根部外侧缘--肱骨大结节,
位于盂肱韧带表面
喙肩韧带 coracoacromial ligament
与喙突、肩峰一起称为喙肩
弓,或第二肩关节;限制肱 骨头向上移位
14
15
16
17
关节盂唇 Labrum
为环绕于骨性关节周围的软骨结构, 属于纤维关节软骨(在MR影像中呈 低信号)
加深骨性关节盂,起到加强盂肱关节 稳定的作用
在肩关节急性脱位、复发性脱位等情 况下容易损伤
变异:上唇下孔
○上唇下隐窝(分三型) ○Buford复合体
需与上盂唇自前向后撕裂(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to posterior,SLAP) 鉴别
18
19
变异:上唇下孔
○上唇下隐窝(分三型) ○Buford复合体
冈上肌:起自肩胛骨冈上窝,向 外经肩峰和喙肩韧带下方,跨越 肩关节,止于肱骨大结节上部, 最易受损断裂 冈下肌:起自冈下窝,向外经肩 关节后面,止于肱骨大结节中部, 使肩关节旋外 小圆肌:位于冈下肌下方,自肩 胛骨外缘背面,止于肱骨大结节 下部,使肩关节旋外 肩胛下肌:起自肩胛下窝,向上 外经肩关节的前方,止于肱骨小 结节,使肩关节内收和旋内
肩关节的MRI解剖
1
MRI检查技术
受检者体位: 仰卧位中立位,掌心面对躯体或掌心向上,避免内旋位扫描(掌心向下) 受检侧肩关节尽量靠近主磁场中心,以增加信噪比及使脂肪抑制更为有效 线圈和定位: 专用肩关节线圈,如包裹性表面线圈 线圈中心位置通常位于肱骨大结节,并使用辅助固定物 缺点:包裹范围有限 图像信号分布不均
需与上盂唇自前向后撕裂(superior
labrum anterior to posterior,SLAP) 鉴别
20
21
22
23
24
关节滑囊 Bursa
肩峰下-三角肌下滑囊:
位于肩峰下、三角肌深部、冈上肌腱的浅部
少儿时两部分相隔,成人后相通 冈上肌腱将滑囊与肩关节腔分隔
✓ 矩阵:> 256*192
5
MRI检查技术
成像伪影及其处理
运动伪影:患肢与胸壁隔开一定距离
改变相位编码方向 预饱和技术
巻褶伪影:FOV过小产生,可采用相位编码方向过度采集技术
或预饱和技术进行纠正
6
MRI检查技术
序列名 加权 方位 TR/TE (ms) TI (ms) ETL FOV (mm) 层厚 (mm) 层间距 (mm) 扫描矩阵 压脂 定位像 横断/冠状 无
2
MRI检查技术
๏ ๏
成像扫描方位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设定
水平横断位(轴位):
肩锁关节——关节盂下缘 最有利于关节盂唇病变的诊断,有助于显示肩胛下肌腱及冈下肌腱的病变 重点观察:肩袖,上盂唇和盂肱上韧带附着处(有无变异),前盂唇和盂肱中韧带、盂 肱下韧带韧带 斜冠状位: 平行冈上肌腱长轴扫描 最有利于观察冈上肌腱和上方盂唇病变 重点观察:喙锁韧带及喙肩韧带,肩袖,肩胛上神经及血管,上盂唇隐窝与前后撕裂鉴别 斜矢状位: 垂直冈上肌腱长轴扫描 最有利于显示喙肩弓和同时显示肩袖的4个部分 重点观察:肩袖肌肉有无萎缩,盂肱中韧带,盂唇损伤,肱二头肌腱,肩峰的形态,肩袖间隔及喙肱韧带,冈上肌有无撕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