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时间知觉能力测定实验的报告

时间知觉能力测定实验的报告

时间知觉能力测定的报告
教科院10(5)班第四组黄超群
摘要本实验选取六名女大学生作为被试,掌握用复制法研究时间知觉。

实验表明:时间知觉能力存在个体差异;被试估计时间的好坏与刺激呈现时间长短有关;被试估计时间与呈现刺激时间有显著差异,各呈现刺激的长短对被试估计时间是有影响的。

关键词时间知觉时间估计差异显著
1 引言
知觉是当前的客观事物对各个部分和属性在人脑中的综合反映。

时间知觉是指个体对客观事件的顺序性和持续性的反映。

人类知觉到的世界具有时间上先后延续的性质,因此只有具备时间知觉,人们才能区分先后,理解连续的动作或行为。

时间并不是为我们所能见的时针或分针,也不是任何具有实体的存在。

时间和空间一起作为事物运动变化的尺度,人们因为知觉到时间而履行生活的规律。

因为知觉到时间而持续或停止正在进行的动作,可以说,我们对生命本身的知觉是建立在时间知觉基础上的。

时间知觉又可以分为时序时间和时距时间。

时序时间让我们分清楚不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时距知觉则告诉我们事件延续的时间长短。

从知觉的通道特点和知觉对象的时空属性划分,知觉包含了视知觉、听知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等,目前还有无觉察知觉的实验。

在这里,我们将研究的是其中的时间知觉。

时间知觉反映了每个人对时间感觉的差异,这对我们的生活工作有很大的作用和帮助。

用复制法对时间知觉能力进行测定,复制法也可以称为平均差误法,具体做法是先呈现一个标准刺激,让被试复制出觉得和标准刺激一样长的时间,它操作时必须要求被试复制出在感觉上与标准刺激相等的时间来,以复制结果与标准刺激的差别作为时间知觉准确性的指标,并区别被试是高估还是低估了标准时间。

2 实验方法
2.1 被试
6名在校大学生,应用心理学专业,21岁。

2.2 实验仪器
BD—II—121A型时间知觉测试仪
2.3 实验程序
(1)选择刺激方式:按“刺激方式”键,键上方的“光”灯亮,表示光刺激呈现;“声”灯亮,表示声音刺激呈现;声、光灯全亮,则声、光刺激同时呈现。

(2)选择实验次数:按“实验次数”键。

键上方“10”灯亮,表示实验进行10次;“20”灯亮,表示进行20次。

(3)选择标准刺激信号类型:按“+”、“—”键,调整信号类型参数(第一位数码管),参数范围0-9,参数0表示连续信号,1-8表示间断的8个不同频率的信号,9表示信号为一段空的时间间隔,即仅仅开始与结束时有很短的刺激呈
现。

(4)背时做好准备后,主次按下“开始”键。

(5)2秒钟预备:被试键盘提示灯亮黄色。

(6)按设定的刺激方式(声/光)及刺激信号类型呈现标准刺激。

10个标准时间(0.5秒,1秒,1.5秒,2秒,3秒,4秒,6秒,8秒,12秒,16秒)将随即呈现,实时显示时间,呈现标准刺激期间被试键盘提示灯亮红色。

(7)被试键盘提示灯亮绿色表示被试复制开始。

被试按下被试键盘“回车”键开始呈现比较刺激,为连续的声或光刺激(不受信号类型限制),当感觉上与刚呈现的标准刺激时间相同时,马上抬起键。

显示的就是比较刺激时间。

(8)2秒钟后显示偏差值。

快了(比较时间比标准时间短)为正;慢了为负(显示“—”)。

(9)1秒钟后将按设定的刺激方式重新开始预备,呈现标准能刺激,回到第5步,知道进行了10或20次为止。

实验结束时,发出一声长响,显示平均偏差值。

(10)按“+”“—”键,可依次显示10或20个标准刺激(0.5秒,1秒,1.5秒,2秒,3秒,4秒,6秒,8秒,12秒,16秒)中的一个或00.00,再按“位”键,显示相应时间的偏差值;当时间显示为00.00时,按“位”键,显示的是平均偏差值。

(11)按“复位”键,重新开始选择设定。

3 实验结果
由此可求出:SS =1779.629 SS =1767.266 SS =0.682 SS =11.681 由以上数据可以算出:F =MSB/MSE=758.15 F =MSR/MSE=0.53 计算得到的结果大于临界值,可以拒绝虚无假设,认为呈现刺激时间的长短对被试的估计时间能力是显著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刺激时间的呈现对被试复制时间
用随机区组设计是完全有必要的。

(2)当呈现时间较短时,被试复制时间与呈现时间十分接近,而当呈现刺激时间的长度变大时,被试复制时间与呈现刺激时间存在一定误差,而且误差明显比前几种处理水平大。

(3)由于个体差异,个体复制时间能力因人而异,必定会存在一定误差,但总的而言,发现个体估计时间的误差随呈现刺激时间的长度而逐渐变大,也就是说当你估计1秒和你估计16秒时,误差明显可以看出16秒估计时间的误差比估计1秒时间的误差来的大。

4 讨论
由于做了方差分析,结果是差异显著,说明各被试之间还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各个被试估计时间的能力是有差别的,而且,随着时间估计的长度变化,误差越大。

5 结论
在本研究条件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时间知觉能力存在个体差异,估计时间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2)当估计时间较短时,被试比较能准确地复制时间,当估计时间较大时,被试明显增大了误差,因此,被试估计时间的好坏与估计时间的长短有关。

(3)被试估计时间与呈现刺激时间长度有显著差异,各呈现刺激时间的长短对被试估计时间是有影响的。

6 参考文献
郭秀艳 杨治良 基础实验心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张厚粲 徐建平 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B R
T
B
R
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