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草原(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1课草原(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1123第2课 丝绸之路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 姓名:第3课白杨(课时一)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3课 白杨(课时二)课型:探究、展示 设计: 班级:姓名:第4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第5课古诗词三首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牧童》。
2.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诗中情景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学习重难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
自主预习1.了解诗人生平,搜集与诗词有关的信息。
2.练习诵读全诗,边读边画出诗歌的节奏。
3.借助工具书、注释,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圈点勾画,标出疑难词句。
4.比较下面多音字的读音:快乐.---清平乐.剥.落---剥.皮剥.莲蓬亡.羊补牢---亡.赖合作探究1、品读《牧童》,享受童趣:理解诗句的意思:2、你看到了什么样的牧童?想象一下,牧童会是怎样归来呢?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3、如此悠闲、自在、轻松的牧童,谁能将他读出来?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4、学习《舟过安仁》,合作探究: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古诗。
5、学习《清平乐·村居》(1)自由轻声的读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2)上片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醉里”是说谁醉?是作者还是老夫妻?谁能有条理地说说?(3)那对白发翁媪在交谈些什么?(4)读了这首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四)达标检测。
1.《牧童》的作者是,字。
《舟过安仁》的作者是代诗人。
2.解释词语。
横:弄:篙:棹:亡赖:3.根据课文填空。
(1)联系《牧童》一诗填空。
诗中有景——这景是,诗中有情——这情是。
诗中有人——这人是,诗中有声——这声是。
4、把诗句补充完整,让我们认识更多的“小儿”。
A.,飞入菜花无处寻。
B.儿童散学归来早,。
C.蓬头稚子学垂纶,。
(三)拓展延伸。
拓展阅读杨万里其他写儿童生活的诗:《稚子弄冰》、《桑茶坑道中》、《闲居初夏午睡起》,大体了解诗的意思,并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背诵下来。
归纳反思6、冬阳·童年·骆驼队班级姓名评价6、冬阳·童年·骆驼队(第二课时) 班级五姓名评价7、祖父的园子班级姓名评价8、童年的发现班级姓名评价9、儿童诗两首班级姓名评价第10课杨氏之子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
4. 能主动在生活中搜集、发现、积累、运用精妙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1.把课文读流利,读懂句子。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知识链接】《世说新语》故事两则(一)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二)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徐曰:“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自主预习】1.读课题理解题目意思。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惠曰禽诣为应3.读准停顿、读通课文。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合作探究】1.这个故事最精彩、最吸引人的是哪句话?为什么?2.如果杨氏之子回答“孔雀是夫子家禽”,与“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比较,你认为哪一句更好?3.想像:孔君平听了孩子的话后,会是什么反应?【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梁国杨氏(sìshì)之子九岁,甚(shèn shèng)聪惠。
孔君平诣(zh ǐyì)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wéi wèi )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yīng yìng)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qín qíng)。
”2.先解释带点词的意思,再解释整句话的意思。
(1)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2)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3)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将这个故事讲给小伙伴听。
4.翻译下列句子:(1)三人行,必有我师。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温故而知新。
(4)学而时习之。
【归纳反思】第11课晏子使楚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学习重点难点】1.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自主预习】1、读课题:“使”的意思是:“晏子使楚”的意思是:2、读通课文,给课后的生字注音,读准字音。
3、积累生字词。
敝国淮南枳晏子仗着侮辱乘机规矩囚犯柑橘撒谎笑嘻嘻面不改色大臣盗贼赔不是【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两个故事。
2、在楚强齐弱的态势下,晏子出使楚国,遭到楚王的侮辱,就不足为怪了。
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结果都被晏子巧妙地反击了。
思考:(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2)晏子是如何反驳的?(3)、晏子的哪些话说得很精彩?精彩在什么地方?3、晏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楚王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从楚王的身上,我们又应该获得哪些警示?【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读一读,写一写。
侮辱、威风、规矩、矮小、冷笑、为难、囚犯、出息、柑橘、面不改色、安居乐业2.比一比,再组词。
敞()准()陪()臣()敝()淮()赔()矩()3.根据意思写成语。
(1)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
()(2)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3)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4.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时期,齐国大夫和楚国侮辱与反侮辱的故事。
这篇课文是按顺序写的,故事的起因是:经过是:结果是:【归纳反思】第12课半截蜡烛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读课文,并能演一演。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1、给生字注音:半截()许诺()熄()灭厨()房烛芯()楼梯()2、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无奈:讨厌:不耐烦:若无其事:纯洁:厉声:3、找出你认为精彩的部分,分角色朗读,看谁读得最好。
要求:(1)声音响亮,吐字清晰。
(2)想象当时人物的表情、心理,有感情的朗读。
【合作探究】一、认真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呢?1、当时,伯纳德夫人(怎么做)(结果怎样)2、当时,大儿子杰克(怎么做)(结果怎样)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怎么做)(结果怎样)二、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猛烈()昏暗()严肃()显眼()安全()粗暴()放心()若无其事()2.我最欣赏剧本中的语言,因为3.学完这篇课文,你想对文中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一个人物,写几句话。
4.想象一下,敌人走后,母子三人会说些什么?请你也写一段剧本。
【归纳反思】第13课打电话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
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1.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
2.了解相声语言表达特点。
【自主学习】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
2.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
【合作探究】1.甲、乙说话各有什么特点?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2.通过学习相声《打电话》,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整理学案】【达标测评】1.用一个字来表示时间。
(1)十五分钟叫()(2)十二小时叫()(3)七天叫()(4)十天叫()(5)三个月叫()(6)十二个月叫()2.连线题。
经济学家说时间就是胜利军事家说时间就是粮食医学家说时间就是知识科学家说时间就是金钱农民说时间就是生命对学生而言时间就是创造与发明3.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和同桌一起创作几句。
(1)语言情境一:甲没有太高的文化水平,而又喜欢夸夸其谈显示自已有知识,仅就“海马”一词,就出入意料地闹出了一连串的笑话。
(2)语言情境二:悦悦是一个冒失鬼,又是一个机灵鬼,他常常用机智巧妙的语言帮自己摆脱困境。
(3)语言情境三:有两个小朋友常常在一块比吹牛,谁也不服谁,这不,他们又吹上啦。
(4)语言情境四:小明是一个很具幽默感的孩子,同学们常被他逗得开怀大笑。
【归纳反思】第14课再见了,亲人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3、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合作探究】1.哪些事例说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2、用“﹏”划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和同学交流想法。
3、可亲可敬的朝鲜人民,为什么要像亲人一样对待我们志愿军战士呢?【整理学案】【达标测评】一、组词。
唯()耗()谣()洒()准()耕()遥()酒()乘()持()供()休()趁()特()贡()体()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