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栽培学

作物栽培学


(三)匍匐茎 是由地下茎节上的腋芽发育而 成,顶端膨大形成块茎。一般为白色,因品 种不同,也有呈紫红色的。匍匐茎发生后, 略呈水平方向生长,其顶端呈钥匙形的弯曲 状,茎尖在弯曲的内侧,在匍匐茎伸长时, 起保护作用。匍匐茎数目的多少,因品种而 异,一般每个地下茎上能发生4—8条,每株 (穴)可形成20—30条,多者可达50条以上。 通常匍匐茎多形成块茎数也多,但不是所有 的匍匐茎都能形成块茎。
(二)地下茎 马铃薯的地下茎,即主茎的地 下结薯部位。表皮为木栓化的周皮所代替。皮 孔大而稀,无色素层。从地表向下至母薯,由 粗逐渐变细。地下茎的长度因品种、播种深度 和生育期培土高度而异,一般为10㎝左右。节 数多数品种为8节,个别品种也有6节,在播种 深度和培土高度增加时,可略有增加。在地下 茎每节的叶腋间,通常发生匍匐茎1—3个,在 发生匍匐茎前,每个节上已生长出放射状匍匐 根3—6条。
三、叶
单叶:马铃薯无论用种子或块茎繁殖时, 最初发生的几片初生叶均为单叶。 复叶:随着植株的生长,逐渐长出奇数羽 状复叶。复叶互生,呈螺旋排列,叶序为2 /5、3/8或5/13。每个复叶由顶生小叶 和3—7对侧生小叶,侧生小叶之间的小裂 叶,侧生小叶叶柄上的小细叶和复叶叶柄 基部的托叶构成。顶生小叶叶形略大,形 状和侧生小叶的对数,是品种的特征之一。
五、果实与种子
果实:果实为浆果,呈圆形或椭圆形,果皮为 绿色、褐色或紫绿色。果实内含100—250粒种 子。 种子:很小,呈扁平卵圆形,淡黄或暗灰色, 千粒重为0.4—0.6g。刚收获的种子,一般 有6个月左右的休眠期,充分成熟或经日晒的 浆果,其种子休眠期可缩短。当年采收的种子 发芽率一般为50%一60%,经过贮藏一年的种 子发芽率较高,一般可达85%一90%以上。通 常在干燥低温下贮藏7—8年,仍不失发芽力。
四、花 马铃薯为自花授粉作物。花序为聚伞 花序。花柄细长,着生在叶腋或叶枝上。 每个花序有2—5个分枝,每个分枝上有4— 8朵花,在花柄的中上部,有一突起的离层 环,称为花柄节。花冠合瓣,基部合生成 管状,顶端五裂,并有星形色轮。花冠有 白、浅红、紫红及蓝色等,雄蕊5枚,雌蕊 1枚。子房上位,由两个连生心皮构成,中 轴胎座,胚珠多枚。
四、马铃薯的生产发展状况
世界:马铃薯生产在粮食作物中占第五位,各大 洲有125个国家种植,主产国前苏、中国、波兰,三 国面积之和占世界总面积的65%左右,产量之和占世 界总产量的58.5%。前苏、中国以大面积获高产, 世界平均单产1000公斤,而英国、北欧、波兰、美、 加等国地处北纬,夏季冷凉,适合马铃薯生产,单产 水平较高,其中荷兰是著名的种薯出口国,平均单产 在2500公斤左右,我国约为660公斤左右,不及一半。
一、根 根分直根系——种子繁殖所发生的根,有主侧根之分。 须根系——块茎繁殖所发生的根,为不定根,无主 侧根之分。 须根系根据其发生的时期、部位,分布状况可分为两类: 不定根:在初生芽的基部3—4节上发生的不定根,称为 芽眼根或节根,这是发芽早期发生的根系,分枝能力强, 分布宽度30cm左右,深度可达150—200㎝,是马铃薯的 主体根系。 匍匐根:在地下茎的上部各节上陆续发生的不定根,称 为匍匐根,一般每节上发生3—6条,分枝能力较弱,长 度较短,一般为10—20crn,分布在表土层,生育后期 培土有利此类根系生长。匍匐根对磷素有较强的吸收能 力。
3. 茎具有分枝的特性,因品种不同,分枝形成的早晚、 多少、部位和形态也不相同,一般早熟品种茎秆较矮, 分枝发生得晚,而中晚熟品种,大多数茎秆粗壮,分 枝发生得早而多,并以基部分枝为主。
4. 茎的再生能力很强,在适宜的条件 下,每一茎节都可发生不定根,每节的 腋芽都能形成一棵新的植株。 茎的高度和株丛繁茂程度,因品种而异, 也受栽培条件的影响。多数品种茎高为 30—l00Cm。茎节长度也因品种而异, 一般早熟品种较中晚熟品种为短,但在 密度过多、肥水过大时,茎就变得高大 细弱,节间显著伸长,后期容易倒伏。
北方地区,匍匐茎一般在出苗后7—10天开始发生, 发生后10—15天便停止生长,顶端开始膨大形成块 茎(图10—2)。经催芽处理的种薯,往往在出苗前即 发生匍匐茎。
匍匐茎具有向地性和背光性,入土不深,大部 集中在地表0一l0cm土层内;匍匐茎长度一般为3一 l0cm,野生种可长达1—3m。 匍匐茎比地上茎细弱得多,但具有地上茎的一 切特性,担负着输送大量营养和水分的功能,在其 节上能形成纤细的不定根和2—3次匍匐茎。
二、马铃薯的起源 根据考证,马铃薯有两个起源中心:
栽培种的起源中心为秘鲁和玻利维亚交界处的 “的的喀喀湖”盆地中心地区。
野生种的起源中心则是中美洲及墨西哥,在那 里分布着系列倍性的野生多倍体种。 马铃薯栽培种在南美洲栽培的历史悠久, 距今已有数千年。考古学家认为:南美洲秘鲁 以及沿安第斯山麓智利海岸以及玻利维亚等地 区都是马铃薯的故乡。
第三节 马铃薯的生物学特性
一、马铃薯的生育时期
马铃薯从块茎的芽条萌发,到新的块茎 成熟,经过不同的生育时期,了解不同生育 时期的生育特点,器官建成以及与产量形成 的相互关系,是制定技术措施的基础。马铃 薯的全生育过程划分为六个生育时期:
(1)芽条生长期 种薯播种后,从萌发开 始,经历芽条生长,根系形成,至幼苗出 土。块茎萌发时,首先幼芽发生,其顶部 着生一些鳞片小叶,即“胚叶”,随后在 幼芽基部的几个节上发生幼根。同时,在 幼芽基部形成地下茎,其上有6—8个节, 每个节上分化并发生匍匐茎,在匍匐茎的 侧下方产生3—6条匍匐根。
2. 栽培区划:滕宗蕃等,根据我国马铃薯种植地区的气候, 地理,栽培制度及品种类型等条件划分为四个马铃薯栽培区: 北方一作区 包括东北的黑龙江、吉林二省和辽宁省除 辽东半岛以外的大部,华北地区的内蒙古、河北北部,山西 北部,以及西北地区的宁夏、甘肃、陕西北部,青海东部和 新疆天山以北地区。占全国面积的50%以上。本区无霜期多 在100—150天,年平均气温不超过10℃,最热月份平均气温 不超过24℃,大于5℃积温在2000—3000℃之间,一般年降雨 量100—800mm,一年只栽培一季。
(四)块茎 马铃薯的块茎,是一缩短 而肥大的变态茎,既是经济产品器官, 又是繁殖器官。当匍匐茎顶端停止极 性生长后,由于皮层,髓部及韧皮部 的薄壁细胞的分生和扩大,并积累大 量淀粉,从而使匍匐茎顶端膨大形成 块茎。
块茎具有地上茎的各种特征。 1. 在块茎生长初期,其表面各节上都有鳞片 状退化小叶,无叶绿素,呈黄白或白色,至块 茎稍大后,鳞片状退化小叶凋萎脱落,残留的 叶痕呈新月状,称为芽眉。芽眉内侧表面向内 凹陷成为芽眼。芽眼的深浅,因品种和栽培条 件而异,芽眼过深是一种不良性状。每个芽眼 内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未伸长的芽,中央较突出 的为主芽,其余的为侧芽(或副芽),发芽时 主芽先萌发,侧芽一般呈休眠状态。
2. 芽眼在块茎上呈螺旋状排列,顶部 密,基部稀。块茎最顶端的一个芽眼较 大,内含芽较多,称为顶芽。在块茎萌 芽时;:顶芽最先萌发,而且幼芽生长 快而壮,从顶芽向下的各芽眼,依次萌 发,其发芽势逐渐减溺。
3. 块茎的大小决定于品种特性和生长条 件 , 一 般 每 块 重 50—250g , 大 块 可 达 1500g以上。块茎的形状因品种而异,但 栽培环境和气候条件,使块茎形状产生一 定变异。块茎形状大致分为三种主要类型, 即圆形、长筒形、椭圆形。在正常情况下, 每一品种的成熟块茎,都具有固定的形状, 是鉴别品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作物栽培学
——马铃薯
马铃薯(土豆,山药蛋.地蛋、洋芋) 学 名 : Solanum tuberosum L . 英 文 名 : potato.
第一节
概 述
一、马铃薯在国民经济中的意义 1. 马铃薯是一种分布广泛、适应性强、产量高、营 养丰富的宜粮宜菜宜饲宜作工业原料,具有多种用途 的经济作物。是非谷类作物中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高产,早熟,分布广,既是粮又是菜。 2. 淀粉 蛋白质 糖类脂肪 矿物质盐类和维生素B、C等 马铃薯所含营养价值是人体所必须的。
中国:我国1950年全国马铃薯栽培面 积为2339万亩,总产8.7Mt,平均亩 产372㎏, 1979—1980年,全国马铃 薯栽培面积迅速发展,达到7000万亩, 是我国历史上栽培面积最大的时期。 进入80年代以来,各省(区)调整农作 物布局,播种面积有所下降,近几年 在6000万亩左右,居世界第二位,产 量居世界第三位。
三、我国马铃薯的分布与栽培区划 1. 分布:全国每个省(区)都有马铃薯栽培。主产区在东 北、华北、西北和西南等地区,中原和东南沿海各地较少。 常年栽培面积在40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四川、黑龙江和 甘肃,36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内蒙古、山西和湖北,300 万亩以上的省(区)有陕西、云南和贵州,250万亩以上的 省(区)有河南,100万亩以上的省(区)有吉林和辽宁。四 川省在我国栽培马铃薯面积最大,常年在600万亩左。分 布特点是北方多,山区多,杂粮区多。 近年随着新品种的选育及种薯的推广,许多不适宜种植的 地方推行间套作也有了大面积的种植,如闽粤等省利用冬 闲地种植作蔬菜,不但满足当地还出口港澳地区。
宁夏:面积小,总产低,主要集中 在山区,平均单产低于全国水平 (1998年687kg/公顷,但山区高, 一般在1000kg以上。Fra bibliotek第二节
马铃薯形态特征
马 铃 薯 是 茄 科 (Solanaceae) 茄 属 (Solanum)的草本植物。生产应用的品种 都 属 于 茄 属 结 块 茎 的 种 (Solanum tuberosum L.),染色体数2n=2x=48。市 场上多用块茎繁殖,也称多年生植物。
二、茎
马铃薯的茎包括地上茎、地下茎、匍匐 茎和块茎,都是同源器官,但形态和功 能却各不相同。
(一)地上茎 由块茎芽眼萌发的幼芽发 育形成的地上枝条(简称茎)。
特点:
1. 栽培种大多直立,有些品种在生育后期略带蔓性或 倾斜生长。
2. 茎是多汁的,成年植株的茎,节部坚实而节间中空, 但有些品种和实生苗的茎部节间为髓所充满,而只有 下部多为中空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