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作物栽培学总论

作物栽培学总论

要求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长于某 一临界日长才能成花,如果延长光照时间,
可以促进和提早开花。相反,如延长黑暗,
则不能成花。 ②短日照作物
长日照作物
要求在24h昼夜周期中,日照长度短于某
一个临界日长才能成花,延长黑暗,缩短光 照时间,可以促进和提早开花。反之,如延
长光照时间则不能开花。
短日照作物
中稻
晚稻
基本营养 生长期 感温性 感光性 生殖生长期
可变营养生长期

感温不一定感光,感光一定感温
我国水稻品种“三性”特点与光温反应类型
早 稻 中 稻 晚 稻 杂交稻 感光性 弱或无 弱到中 强 中等偏多 感温性 较强 弱到中 强 中等偏多 基本营养生长性 较小 长 弱 短到中等 生育期限制因子 温度 日照长短及温度高低
临界暗期:是在昼夜周期中短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暗期 长度,或长日照作物能够开花所必需的最长暗期长度。 Diurnal, daylength, 北半球
长日、高温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短日作物 开花 不开花 开花 开花
临界暗期
长日作物 春分 不开花 夏至 开花 秋分 不开花 冬至 不开花
夏 秋春 冬 短日、低温
,作物对这种低温诱导的特性,称为……。这种低温的诱导也称为春化( vernalization)。 (1)冬性类型 这类作物品种春化必须经历低温,春化时间也较长,如果没 有经过低温条件则作物不能花芽分化和抽穗开花。 (2)半冬性类型 这类作物品种春化对低温的要求介于冬性类型和春性类型 之间,春化的时间相对较短,如果没有经过低温条件则花芽分化、抽穗开花 大大推迟。
③日中性作物 这类作物的成花对日照长度不敏感, 在任何长度的日照下均能开花。荞麦、豌 豆、黄瓜、茄子、辣椒、番茄等都属此类 作物。 ④定日照作物 要求日照长短有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 其生育周期,如甘蔗只有在12小时45分的 日照条件下才能开花。
日中性作物
定日照作物
一些短日照作物和长日照作物的临界日长 类型 短日照作物 作物 大豆 稻 甘蔗 大麦 小麦 甜菜 白芥 24h周期中的临界日长(h) 15 12-15 12-5 10-14 12以上 13-14 约14
第一节 作物的阶段发育
一、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与阶段发育 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是指作物必须经历一定的温度和光 周期诱导后,才能从营养生长转为生殖生长,进行花芽分化或 幼穗分化,进而才能开花结实。作物对温度和光周期诱导反应 的特性,称为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一)作物的感温性
某些作物在其营养生长期必须经过一段较低温度诱导,才能转为生殖生长
(3)控制花期
在花卉栽培中,已广泛应用人工控制光周期的办法,提前或推迟花卉植物的
开花期。
(4)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以营养器官为主要收获物的作物,适当推迟开花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和品质。例如“南麻北种”
4.日长与作物产量和品质
日长对于作物生长发育及其产量和品质的形成有极其显著的影
响。 根据光能生产潜力计算结果,玉米生育期间太阳总辐射减少
(RNA)含量。此后,由于表层分生细胞的迅速分裂,使生长锥表面出现皱 折,在原来形成叶原基的地方形成花原基,在花原基上再分化出花的各
部分原基。
2.在生理上的变化
核酸含量(特别是RNA含量)增加,代谢加速,而且RNA性质也 有所变化,出现大分子量mRNA的合成。
冬小麦种子经低温处理,其中可溶性蛋白及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加, 有新的蛋白质合成。 小麦、油菜、燕麦等多种作物经过春花处理后,体内赤霉素含量增 加。 3.光敏色素的变化
1kj/cm2,相当于玉米生物产量减少337.5kg/hm2。
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研究指出,玉米产量变动80%受后期光 照时数、光照强度和叶面积影响。 生产实践已经证实高温阴雨寡照会严重影响小麦和玉米的产量 和品质。
(三)作物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即使作物处在适于发育的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也必须有最低限度的 营养生长,才能进行幼穗(花芽)分化。在作物进人生殖生长前,不受温度 和光周期诱导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 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各异,这种基本营养生长期 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
(3)春性类型 这类作物品种春化对低温的要求不严格,春化时间也较短。
小麦、油菜通过春化所需的温度和天数
作物 小麦 类型 冬性 半冬性 春化温度范围 0-3 3-6 春化时间(d) 40-45 10-15
春性
油菜 冬性 半冬性
8-15
0-5 5-15
5-8
20-40 20-30
春性
15-20
15-20
长日照作物
3.光周期理论的应用
( 1) 引种
短日作物从北方引种到南方,将提前开花。从南方向北方引进作物品种时,由 于日照变长,开花会相应延迟,生育期会拉长,要选择生育期短的品种。
(2)在育种上的应用
利用对温度和光照的控制可以提早或延迟作物的开花期,可以使原来开花期相 差较长时间的两个亲本花期物光周期反应
1.作物的光周期反应 作物花器分化和形成除需要一定温度诱导外,还必需一定的光周期诱导, 不同作物品种需要一定光周期诱导的特性称为感光性. 在作物光周期现象中最为重要且研究最多的是植物成花的光周期诱 导调节。
2.作物光周期的分类
①长日照作物
短日照作物在暗期的前期有高的光敏色素Pfr水平,然后转变为 低水平;短日照作物暗期的前期有低的Pfr水平,后期为高的Pfr水平。
(四)阶段发育中植株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1.在形态和结构上的变化
形态:如主茎略有伸长,叶片由匍匍变为直立或半直立,叶色略变 淡等。
解剖结构:稻麦生长锥表面一层或数层细胞分裂加速,细胞小而细
胞质变浓,而中部的一些细胞则分裂减慢,细胞变大,细胞质稀薄,有的出 现了液泡。
物质变化:生长锥表面的细胞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和核糖核酸
e.g. 水稻的三性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
感光性:因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 生育期的特性。
感温性:因温度高低的影响而改变其发育转变、缩短或延长
生育期的特性。 基本营养性:不同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各异,这 种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短的差异特性,称为作物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 性。
早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