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总论
一、名词解释
1、作物:
2、作物栽培学:
3、生长:
4、发育:
5、生育期:
6、作物的生育时期:
7、作物的物候期:
8、作物的温光反应特性:
9、生物产量:
10、经济产量:
11、经济系数(收获指数):
12、作物产量:
13、叶面积指数LAI:
14、源:
库:
15、作物营养临界期:。
16、温度临界期:
17、同伸关系,同伸器官:
18、生理需水:
19、生态需水:
20、生态适应性:
二、简答题
1、生长和发育的关系。
2、“S”形生长过程及其应用。
3、作物的生育期、生育时期和物候期的区别。
4、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及其调控。
5、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系、限制因子和调节措施。
6、作物的源、库、流理论及其应用。
7、提高作物产量潜力的途径有哪些?
8、作物的分类。
是非题:
1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就是作物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
()
2 大多数双子叶作物的根系是须根系。
()
3 长日照作物南种北引,生育期会延长,甚至不能正常开花结实。
( )
4 禾谷类作物的产量构成因素是:穗数、每穗实粒数、粒重。
()
5 作物按产品用途和植物系统相结合的方法分类,可将作物分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和绿肥作物三大类。
其中粮食作物分为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芋类作物三小类。
()
6 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支配。
()
7 我国的种植业结构以经济作物为主,粮食作物为辅,饲料作物很少。
()
8 作物影响土壤具有双重性,即一方面消耗土壤养分,另一方面破坏土壤结构。
()
9 作物器官的源库划分标准不是绝对的。
()
10 收获指数较高的作物产量必然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