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化学、活动、设计、方案、情况、思路、方法、条件、质量、认识、问题、体制、有效、深入、继续、充分、合理、良好、透明、提出、发现、研究、安全、稳定、网络、基础、需要、环境、作用、办法、主体、关系、检验、分析、拓展、丰富、开展、服务、指导、解决、创新、提高、改进201 年初中化学九年级专属讲义课题:实验探究题的一般解题思路学生姓名:授课教师:201 年月日实验探究题的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目的→装置步骤的分析→实验的变量→现象→注意事项(操作是否可行)知识点内容说明燃烧定义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发光放热的现象不一定是燃烧燃烧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着火点(缺一不可)【例1】(2016年武汉元调)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如下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已略去,实验前开关K1、K2均处于关闭状态):I.打开K1,通入N2一段时间,点燃酒精灯;Ⅱ.关闭K1,打开K2,通人O2,观察现象;Ⅲ.……(1)步骤Ⅱ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步骤Ⅱ可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中,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步骤Ⅲ,将装置B中的红磷换成___________ (填序号),可验证燃烧的另一条件A.细铁丝 B.硫 C.水 D.食用油【例2】(2017年武汉元调)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实验一:装置A处玻璃管中盛放木炭,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I.打开K,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关闭K,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II.……III .打开K ,通入氧气,观察现象:IV .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l)步骤II 的具体操作是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通过步骤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装置C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二:装置A 处玻璃管中盛放氧化铜,探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4)能证明一氧化碳其有还原性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该实验中,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1】(2012年武汉元调)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认识燃烧,科学地利用和控制燃烧,使燃烧为人类服务是十分重要的。
已知木炭是一种可燃物。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验证:木炭发生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中,缺少任何一个条件都不能燃烧。
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请按下列实验步骤完成探究活动,要求实验过程中不得拆、装仪器。
步骤 操作Ⅰ打开活塞a ,缓缓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关闭a Ⅱ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Ⅲ盖灭酒精灯,待仪器恢复到常温 Ⅳ (Ⅴ)点燃酒精灯,观察现象 … ……步骤Ⅱ中,木炭不燃烧的原因是 。
(1)步骤Ⅲ中,装置B 的作用是 。
(2)步骤Ⅳ的操作是 、 ,观察现象。
(3)步骤Ⅴ产生的现象是木炭燃烧发出白光并放出热量、 。
(4)装置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练2】某化学小组围绕燃烧与灭火的主题开展了相关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知识回忆】可燃物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_________ ;【交流讨论】(1)改进后的装置(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 .装置(图三)与图二相比,其优点是 _________ . (2)实验结束时,小晶同学说:“待a 试管冷却后,如果倒置试管,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且接近试管容积(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你是否同意她的说法?理由? _________ ;_________ .【知识运用】我国的成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请根据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 杯水车薪 _________ ;查阅资料: 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釜底抽薪_________ .知识点二:实验流程目的、设计及合理性一、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二、仪器连接的顺序1、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2、仪器是否齐全。
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的吸收装置。
3、安装顺序是否合理。
例如:是否遵循“自上而下,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不应先干燥,后又经过水溶液洗气。
4、仪器间连接顺序是否正确。
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三、实验操作的顺序1、连接仪器。
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的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2、检查气密性。
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
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3、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例1】小明设计如图装置,利用氢气的还原性来探究某氧化铜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浓硫酸和氯化钙可用作干燥剂吸收气体中的水分,部分固定装置未画出。
)(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小明称取10 g氧化铜样品放在图示装置的玻璃管中,使其充分反应,测得D装置质量增加了1.8 g,则该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如果将B装置删去(不考虑实验安全因素),测定结果会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例2】如图是某课外学习小组设计的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其中装置C中盛有足量的炭粉,请结合图中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玻璃管内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套装置中有一个明显的不足之处,你认为不足之处为__________________。
(5)E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中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A中和C中放生反应的方程式分别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1】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H2C2O4 ==加热== CO↑+ CO2↑+ H2O。
于是他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装置;(2)装置B、C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____________;(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2】已知铜绿[Cu2(OH)2CO3]在加热时分解生成A、B、C三种常见的氧化物。
下面是有关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图(部分生成物未标出):(1)试通过分析推断,确定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G_______;F_______。
(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铜绿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 G: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点三:信息类实验探究题【练1】“嫦娥一号”飞船的成功发射是我国航天事业的又一里程碑.金属过氧化物等可作宇宙飞船或潜水艇中的氧气再生剂,如:过氧化钠(Na2O2)在常温下能与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过氧化钠还能与盐酸、水等物质发生反应产生氧气,碳酸氢钠溶液可以与盐酸反应)为了验证该反应中氧气的产生,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1)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制取CO2的装置,应从图乙中图1、图2、图3中选择.(2)设计A、B装置的目的是净化导入的纯净且干燥的CO2.其中,A装置的具体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B装置的具体功能是,其瓶内液体应是.(3)为了确定CO2跟Na2O2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氧气,最后还要采用的验证操作是.(4)表明二氧化碳没有被过氧化钠完全吸收的现象是.(5)常温下水也能与Na2O2反应,生成氧气和氢氧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练2】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足量的锌粒加入到浓硫酸中,发现有大量的气泡放出,他们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锌粒加入浓硫酸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查阅资料】①浓硫酸能与锌反应,但不产生氢气,也不会产生氧气;②SO2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能使品红(一种红色色素)溶液褪色。
【提出猜想】甲:气体是H2;乙:气体是SO2;丙:气体是SO2和H2。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图的装置(部分夹持器材略去)进行探究:(1)实验开始后,观察到,则证明气体中含有SO2。
(2)B装置的作用是。
(3)C装置在点燃酒精灯加热之前应先通一段时间的气体,目的是;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证明气体中含有H2。
(4)写出D瓶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017武汉中考】(5分)热水瓶用久后,瓶胆内壁常附着一层水垢,其成分是碳酸钙、氢氧化镁及少量水,实验室现有一瓶水垢样品,为测定其中各成份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A、C、D中所装药品足量).已知: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热条件下,氢氧化镁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MgO+H2O↑.部分实验步骤如下:Ⅰ.将质量为m的样品装入装置B的玻璃管中,按图连接好装置,关闭弹簧夹,给样品加热;Ⅱ.待样品完全反应,先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再熄灭酒精喷灯,直到玻璃管冷却;Ⅲ.实验完毕,测得装置C、D中的液体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Ⅳ.根据实验所测数据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氢氧化镁和和水的质量分数.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C中所装药品为.(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该水垢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表达式为.(4)实验反思:实验步骤不变,若没有装置A,会导致氢氧化镁的测定结果(填“偏大”、“偏小”或“无法判断”).【2016武汉中考】(6分)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