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2016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三、抗美援朝(50—53年)
1、朝鲜内战的爆发与美帝出兵侵朝
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总 统杜鲁门发表声明,公然出兵朝鲜,并 纠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组成侵朝统一司 令部,打着“联合国军”旗号,扩大了 朝鲜战争;同时把战火烧到中国边境, 严重威胁中国的国防安全。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
拨乱反正与历史转折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经济建设(改革开放) 统一大业(一国两制) 融入世界(扩大开放)
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思想解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概况表
会议进程




制定《共 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 同纲领》 国家性质:工人阶级领导人民民主专政 纲领性质:临时宪法 选 举 其 他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
政协全体会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代行全国 人大的职权。
政协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正式确立。 《共同纲领》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是中国各民主 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 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时间:1950年 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性质: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部重要的土 地法 成果:到1952年9月,除少部分少数民族地区 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农民 真正获得了解放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山东省沂南县依汶区农民拔掉地主立的界碑
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与安全,为新中国 的社会改革和经济建设赢得了相对稳定 的和 平环境。
第17课 国民经济恢复
二、土地改革 (农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思考:新中国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农民最渴望得到什么?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 社会的发展
2、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的公布
四、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
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进入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 期,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 改革开放率先在农村取得突破,经济特区和 浦东开发带动全国多层次开放。城乡经济体 制实现重大变革,社会生产力获得空前解放,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为实现现代化打下 坚实基础。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安徽省凤阳县小岗 村18户农民私下立 了一份将田地包干 到户的生产契约。
小岗——农村改革的创举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 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缴)的公粮, 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 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 我们的孩子养活到18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二、建设初期(1956——1966年)
(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
三、十年动乱(1966——1976年)
(文革时期)
四、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第16课 新中国的诞生
一、人民政协筹建新中国(1949年9月)
二、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你能指出三面红旗 的失误之处吗?
总路线:强调多快即速度, 这些失误对社会主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义建设造成什么严 “大跃进”运动:片面追求 重后果? 高速度、高指标; 导致粮食产量放“卫星”; 全民大炼钢铁运动,造成国民经济主要比例严重失调。 人民公社化运动:追求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即 “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抑制了 农业生产的发展。
上海居民捐献废弃钢铁 群众捐款
工人 加班 生产
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结束。1953年7月 27日,朝中方面代表(右)和联合国军代 表在板门店正式签署朝鲜停战协定。
3、抗美援朝的胜利及意义
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鼓舞了世 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 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 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1、直接原因: “两个凡是”的提出
实质:坚 持“文革” 中的“左” 的错误
2、目的:
3、意义:
纠正“文革”以来极“左”路线
①肯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②否定“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③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
④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基 础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 (1)粉碎了“四人帮”,文革结束 (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全会召开奠定了思想 基础 (3)《解放思想,实事就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的讲话为全会确立了指导思想 2、时间、地点: 1978年底 北京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 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1949—1956)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意义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在天安门广场隆 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 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中国 的历史,结束了军阀割据、内外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历 史,开创了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要 的事件之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 峡。图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登载的美国第七舰队入侵 台湾海峡的消息。
2、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雄赳赳,气昂昂,跨 过鸭绿江!保和平,卫 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 发表讲话,号召“全中国 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 打败美国侵略者的任何挑 衅。”
三、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10月) 四、抗美援朝(1950年—1953年)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目的: 为新中国的建立做筹备工作
时间: 1949年9月 地点: 北平 参与者: 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
无党派人士、中国人民解放军、各民主 和海外华侨 广泛性、代表性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三面红旗 1958年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评价与认识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 地建设社会主义
大跃进:农业放高产“卫星”;全民大炼钢铁
人民公社:农业生产关系变革——一大二 公,农民加入人民公社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956—1966)
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 史阶段。毛泽东提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 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分析中国社会主义 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1958年提出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 社三面红旗,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 所有制的“一大二公”,造成严重后果。
湖南岳阳农民烧地契
农民分到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与意义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 革》。到1952年9月,除部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外,全国普 遍实行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是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的一场伟大斗争,是中 国历史上几千年来的土地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 (1)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民 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和工业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2)依靠在土改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 了对旧乡村的改造,巩固了工农联盟和人民政权,为以后的农 业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伟大转折
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哪些方面实现了具有深远 意义的伟大转折?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 大转折。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它不仅正式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序幕,在国际上 也引起了巨大反响。
二、全国的基本解放(49----51年)
1、人民解放军追歼残敌:
继续追歼国民党的残余军队 在新解放区进行大规模的剿匪作战 1949年: 10月,解放广州、厦门…… 11月,解放贵阳、桂林、重庆…… 12月,解放南宁、云南、成都、新疆…… 1950年 4月,解放海南岛…… 5月,解放浙江舟山群岛等…… 10月,开始向西藏进军
试一试:请你从这份协议中,分析农民
的责任、利益。
责任:保证国家集体的
利益:剩下全是自己的 中国第一份农村改革宣言书
实行对内改革政策(农村)
二、十一届三中全会
问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重要 意义?
3、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上——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指导思想;(前提) (2)政治路线上——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 大战略决策;(关键) (3)组织路线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 中央领导集体。(保证)
2、西藏的和平解放
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 方政府达成《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 的协议》----西藏和平解放→至此, 除台湾和一些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 解放。
苏联 美国
以美帝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 ----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之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