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误差及其控制ppt课件

实验误差及其控制ppt课件


重复次数(n) 1
增加重复数减少标准误
234567
8 9 10
标准误(Sx) 1s 0.71s 0.58s 0.50s 0.45s 0.41s 0.38s 0.35s 0.33s 0.32s
12
三. 系统误差
特点:单向性,恒差和/或恒比,可消性。 表现形式:
1. 恒定系统误差(偏向真实值的一侧)
仪器末校正,样品处理
6
如: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nmol) 测定值(nmol)
0.12
0.115±0.009
0.60
0.606 ±0.005
3.00
2.980 ±0.223
回收率:95.8~101.0%
回收率(%) 95.8 101.0 99.3
7
③偏倚(系统误差) 如某抗菌药物标准品100mg连续5次称重: 天平正确, 技术熟练 99.99-100.01mg 天平正确, 操作不熟练 98.00-102.00mg 天平不正确,操作熟练 94.99-95.01mg 天平不正确,操作不熟练 93.00-97.00mg
3.分配误差(受试对象组间分配) 4.分野误差(细胞计数) 5.偶然误差(黑子爆炸,影响电生理)
11
减少随机误差的主要方法:
1. 随机化和对照原则;2. 分层抽样;3. 交叉实验; 4. 盲法;5. 调整样本的大小和适当增加重复数
Sx= s/ n ,增大样本数,减少标准误
增加重复数,平行管,三管测定,减少标准误
酶催反应
c. 工作人员精神状态(精神集中 观察仔细)
16
⑥人为差异 技术误差(实验人员的技术水平,经验)
1) 选用的方法不当(模型、指标) 兔心脏不具有黄嘌呤氧化酶 大鼠呕吐反射差 豚鼠侧支循环丰富 心肌细胞培养基CPK t1/2 7h, LDH t1/2 24h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心律失常(缺血10min),
3
3. 误差的表达
① 精密度(重复性) 同一方法重复测定同一样品,测定值的一致程度。 衡量指标:标准差(S)、变异系数(CV)
CV(%)=(S/X)×100%
例:重复测定某样品(n=10), x=7.120, s=0.155 CV=2.18%
4
例: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阿米替林
阿米替林(nmol) 日内变异(n=5) 日间变异(n=11)
实验误差及其控制
1
一. 误差公理与误差的表达
1. 误差公理
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实验结果都会有误差,误差自始至终存在于一切 科学实验过程(人们认识能力与科学技术水平的 限制,测量方法与工具的有限性,抽样误差不可 避免性等)。
2
2. 误差的分类 产生原因与性质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 过失误差。 误差的来源: 自然误差、人为误差。 误差的可控性:可避免的误差(易控制)、不 可避免的误差(不易控制)。
8
பைடு நூலகம் 偏倚 不偏倚
精密

不正确

正确
不精密

不正确

不正确
民兵实弹射击命中靶心图
9
④ 精确度(精密度与准确度的综合指标) 分析系数(CA) CA(%)=100%- (CV)2+(CB)2
10
二. 随 机 误 差
特点:双向性,分布随机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性 原因:1.抽样误差
2.非均匀误差(受试对象性别、年龄、生活习 惯、工作条件、居住环境。)
化学 分析法,放免法与ELISA法;样品处理方法不 同(浓度,PH,温度,作用时间等)
③试剂差异 6级:保证试剂(GR,必需时用);分析试剂(
AR,科研用);化学纯(CP);实验室试剂(LR, 中学生用);生物试剂(BR);工业试剂(浓硫酸, 重铬酸盐)。
14
④ 条件差异 受试对象环境条件:动物(气候,季节,温度,湿度 通风,照明,营养状况) 病人(湿度,温度,通风,照明,饮食,服务态度) 实验室环境条件:季节变化,湿度 ⑤ 顺序差异 a.个体生物钟现象(昼夜,季节,近海地区潮汐的涨 落变化) 睡眠与觉醒,体温,血压,心率,血浆中激素水平等 BP,HR:上午9:00-10:00最高,凌晨3:00最低 犬冠脉左旋支的血流量:16:00比上午8:00高12.8%
2. 线性系统误差(测定时间与空间顺序)
生物物质效应,药物作用,酶催反应(测定值与时间有关)
肌肉疲劳实验:开始收缩幅度大,密集;一段时间后,收缩
幅度小,间歇加大。
3. 非线性系统误差
测定时间延续而呈曲线变化或周期性变化
糖皮质激素分泌:上午8-10点分泌高峰,午夜12点最低。
月经周期-雌激素变化
13
系统误差的原因: ①仪器误差(仪器损耗,未校正) ②方法差异(采用方法不同,如微量蛋白质测定有
功能抑制(>30min)
17
2) 量与时间概念不强 样品采集时间、运送及保存不当 a. 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酶活性降低) b. 曝光(血液、尿液物质浓度变化;化学法测定 SOD
与光照时间有关,分光法测CPK单位时 间生成产物) c. 开口器皿(蒸发)
3) 检验质控不严(方法质控)
18
消除系统误差的基本方法
0.12
1.63
8.27
0.60
3.60
7.47
3.00
4.19
7.76
要求:无机分析≤1% 生化、免疫分析5%-10% 生物活性分析10%-15%
5
② 准确度(测定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偏差系数(CB) CB(%)=100%-R(%) R(%)=[(VP -VB)/VA ]×100% R=回收率 VA=加入标准量;VB =未加标准量前的测定值 VP=加入标准量后的测定值;回收量= VP- VB 如:5次测定血清某物质的均值为15mg/L,加入该物 质标准量10mg/L,则得均值为24.5mg/L,计算回收 率:R(%)=[(24.5-15)/10]×100%=95% 范围:100±1-10%
15
血小板聚集性:
上午6-9时,聚集性显著增强
心肌梗死和心源性猝死:早晨醒后死亡率明显增加,
9:00- 10:00高峰
皮内注射致敏原后局部发红的范围:午夜反应最强,
吲哚美辛口服后浓度:
中午11时最轻 早晨7时>晚间19时
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持续时间:早晨7时20min,下午3时52min
b. 反应速率变化
1.控制环境条件(受试对象环境条件,实验室环境条件) 2.正确选用现代检测指标(了解原理、灵敏度、注意事项、 适应范围) 3.保证检测仪器的准确性 4.保证试剂质量 5.采样方法、样品制备、储藏标准化(预试,掌握方法) 6.注意药物或其他因素的干扰(处理因素之相互作用) 7.固定检测实验人员 8.校正办法(找不出原因,回归方程校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