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5 金属线胀系数的测定
测量固体的线胀系数,实验上归结为测量在某一问题范围内固体的相对伸长量。

此相对伸长量的测量与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一样,有光杠杆、测微螺旋和千分表等方法。

而加热固体办法,也有通入蒸气法和电热法。

一般认为,用电热丝同电加热,用千分表测量相对伸长量,是比较经济又准确可靠的方法。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千分表法测量金属杆长度的微小变化。

2.测量金属杆的线膨胀系数。

二、实验原理
一般固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这就是固体的热膨胀。

设物体的温度改变t ∆时,其长度改变量为L ∆,如果t ∆足够小,则t ∆与L ∆成正比,并且也与物体原长L 成正比,因此有
t L L ∆=∆α (1)
式(1)中比例系数α称为固体的线膨胀系数,其物理意义是温度每升高1℃时物体的伸长量与它在0℃时长度之比。

设在温度为0℃时,固体的长度为0L ,当温度升高为t ℃时,其长度为t L ,则有
t L L L t α=-00/)(
即 )1(0t L L t α+= (2)
如果金属杆在温度为1t ,2t 时,其长度分别为1L ,2L ,则可写出
)1(101t L L α+= (3)
)1(202t L L α+= (4)
将式(3)代入式(4),又因1L 与2L 非常接近,所以,1/12=L L ,于是可得到如下
结果: )(12112t t L L L --=α (5) 由式(5),测得1L ,2L ,1t 和2t ,就可求得α值。

三、仪器介绍
(一)加热箱的结构和使用要求
1.结构如图5-1。

2.使用要求
(1)被测物体控制于mm 4008⨯φ尺寸;
(2)整体要求平稳,因伸长量极小,故仪器不应有振动;
(3)千分表安装须适当固定(以表头无转动为准)且与被测物体有良好的接触(读数在0.2~0.3mm 处较为适宜,然后再转动表壳校零);
(4)被测物体与千分表探头需保持在同一直线。

(二)恒温控制仪使用说明
面板操作简图,如图5-2所示。

图5-2
1.当电源接通时,面板上数字显示为FdHc ,表示仪器的公司符号,然后即刻自动转向A X X .X 表示当时传感器温度,即1t 。

再自动转为=b =.(=表示等待设定温度)。

2.按升温键,数字即由零逐渐增大至实验者所选的设定值,最高可选80℃.
3.如果数字显示值高于实验者所设定的温度值,可按降温键,直至达到设定值。

4.当数字达到设定值时,即可按确定键,开始对样品加热,同时指示灯会闪亮,发光频闪与加热速率成正比。

5.确定键的另一用途是可作选择键,可选择观察当时的温度值和先前设定值。

6.实验者如果需要改变设定值可按复位键,重新设置。

四、实验步骤
1.接通电加热器与温控仪输入输出接口和温度传感器的航空插头。

2.测出金属杆的长度1L (本实验使用的金属杆的长度为400mm),使其一端与隔热顶尖紧密接触。

3.调节千分表带绝热头的测量杆,使其刚好与金属杆的自由端接触,记下此时千分表的读数1n 。

4.接通恒温控制仪的电源,先设定需要加热的值为30℃,按确定键开始加热,在达到设定温度后降温至室温,降温时也应读数。

注视恒温控制仪,每隔3℃读一次读数,同时读出千分表的示数,将相应的读数2t ,3t ,…,n t ,2n ,3n ,…,
n n ,2n ',3n ',…,n n ',2n ,3n ,…,n n 记在表格里。

(其中n n =(n n +n n ')/2)
5.显然,金属杆各时刻上升的温度是2t -1t ,3t -1t ,…,n t -1t ,相应的伸长量是2n -1n ,
3n -1n ,…,n n -1n ,则式(5)可表示为
1n n n -=)(11t t L n -α
即 t
L n t t L n n n n ∆∆=--=1111)(α (6) 由此可知,线膨胀系数α是以n n -1n 为纵坐标、以n t -1t 为横坐标的实验曲线的斜率。

把各测量值填入下表,作n n -1n 与n t -1t 的曲线(即n ∆与t ∆曲线),先算出1L α,再求出α。

另外还可根据式(6)来计算出α。

因为长度的测量是连续进行的,故用逐差法对n ∆进行处理。

五、实验数据
六、数据处理
1.图像法
根据实验数据作出n ∆与t ∆曲线如下图所示
因9991.02
=R ,故数据正相关相关性很高。

可得1L α=0.0046mm/℃,又因1L =400mm
求得
511015.1400
0046.00046.0-⨯===L α/℃ 2.逐差法
089.0151=-=∆n n n 0933.0262=-=∆n n n
09295.0373=-=∆n n n 09565.0484=-=∆n n n
092725.04
4321=∆+∆+∆+∆=∆n n n n n 3412
1076.214)(-=⨯=-∆-∆=∆∑i i
A n n n mm n
B 001.0=∆
3221093.2-∆⨯=∆+∆=B n n n u A
同理求得20=∆t ,0=∆A t
根据查得的2.0=∆B t ℃求出t u ∆
2.022=∆+∆=∆B A t t t u
根据式(6),则
5110159.1-⨯=∆∆=t
L n α/℃
2222)ln ()ln (t n r u t u n u u ∆∆∆∂∂+∆∂∂==αααα
α,其中n n ∆=∆∂∂1ln α,t
t ∆=∆∂∂1ln α 代入数据求得41016.3-⨯=αr u
9106623.3-⨯=⨯=αααr u u
)106623.310159.1(95--⨯±⨯=±=αααu /℃
则 )106623.310159.1(95--⨯±⨯=α/℃
%0316.0=αr u
七、误差分析
两种方法所测得的结果几乎一致,而逐差法中41016.3-⨯=αr u ,数量级很小。

故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

产生误差的原因:1.在读取数据时的读数误差。

2.仪器本身存在的误差。

八、注意事项
1.在测量过程中,整个系统应保持稳定,不能碰撞。

2.读取n t ,n n 数据时,特别是读取n n 时,一定要迅速。

九、试验总结
1.本次实验原理简单,操作也并不复杂。

但是在给铝棒加热以及降温过程中需要较长的时间,这要求要有一定的耐心。

2.再进一步深入了解了作图法分析数据以及逐差法分析数据的方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