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记忆功能障碍评定的研究进展

记忆功能障碍评定的研究进展

记忆功能障碍评定的研究进展记忆是人脑的基本认知功能之一,记忆是对过去经历和发生过的事物的重现。

记忆的过程主要由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三部分组成。

记忆障碍(Impaired Memory),指个人处于一种不能记住或回忆信息或技能的状态,有可能是由于病理生理性的或情境性的原因引起的永久性或暂时性的记忆障碍。

记忆作为认知领域中的一部分在脑卒中后经常受累,研究发现记忆障碍在脑卒中24h 内的发生率最高可达74.6%,而在几个星期后发生率可低至50% 6个月后仅为12%[1,2]。

记忆障碍的存在使患者康复效果减弱,因此,早期发现记忆障碍,予以相应的治疗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

目前对于记忆障碍的评定以神经心理学量表为主,但量表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临床应用具有限制性,客观性较强的影像学检查弥补了这一缺点,将神经心理学量表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能更客观准确的评定记忆障碍。

现将相关内容综述如下:1神经心理学量表检查1.1韦氏记忆量表(Wechsler memory scale,WMS)是目前应用较广的成套记忆测验。

该量表最初由Wechsler(1945,甲式)和Stone (1946,乙式)所编,包括7个分测验。

初版问世应用后因缺乏非言语记忆测验、再认测验和延时测验程序,并且仅采用一个单一总分(记忆商)作为记忆功能的指标,评定效果受到多方质疑[3-5]。

针对初版WMS的不足之处Wechsler对该量表进行了修订,发表于1987年的韦氏记忆量表修订版(WMS-R)共包含13个分测验。

相对于初版,WMS-R增加了延时回忆程序和视空间记忆分测验,并且取消了单一的记忆商(MQ)概念,代以基于因素分析的成分指数。

但WMS-R仍具有缺陷,其未提供线索回忆及再认程序,视觉记忆分测验尚不完善。

发表于1997年的韦氏记忆测验修订版(WMS-III)是近年来最重要的记忆量表之一。

WMS-III含11个分测验,包括6个基本测验和5个备选测验[6]。

相对于WMS-R,WMS-III在量表内容上回忆与再认并重,克服了前两版无再认程序的缺陷,同时完善了视觉记忆分测验,基本记忆指数由WMS-R的5个增加到8个[7,8],其基本记忆指数的内容和计算方法也作了重大改进。

韦氏记忆测验第四版(WMS-IV)于2008年首次初版,WMS-IV较以前版本在测验内容、结构框架、常模转换、数据分析等方面进行了重大改进,大大提高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9]。

韦氏记忆量表在我国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龚耀先的修订本(WMS-RC)[10],1983年龚耀先等以WMS为蓝本增加和修订了测验内容,改变了记分系统编制成WMS-RC。

WMS-RC适用于7岁以上儿童及成年人,仍分为甲、乙两式平行本,便于进行前后比较。

测试内容包括经历、定向、数字顺序、再认、图片回忆、视觉提取、联想学习、触觉记忆、逻辑记忆和背诵数目,共10项。

WMS-RC是目前国内最重要的成套记忆测验之一,其结构和内容与WMS-R与WMS-III均有不少吻合之处,以记忆商数(memory quotient,MQ)作为整体记忆能力的衡量指标。

WMS的不足之处在于操作起来比较繁杂,需心理专业人员花费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

一些严重脑损伤患者不一定能全部完成,同时WMS的评定结果还与智力相关程度较紧密,存在一定的偏差。

1.2 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法(the Rivermead behavioral memory test,RBMT),RBMT是英国牛津Rivermead康复中心于1987年编制的一套行为记忆测验法,RBMT包括12个分项目:记姓名、记被藏物、记约定、图片再认、路径即时回忆、路径延迟回忆、信封、定向、日期、照片再认、故事即时回忆、故事延迟回忆。

RBMT评定内容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旨在发现日常记忆功能障碍。

尤景春等人[11]证实RBMT具有良好的信度及效度,能够真实、全面地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记忆功能。

1.3临床记忆量表是由许淑莲于1985年编制,分甲、乙两套。

评定内容包括指向记忆、联想记忆、图象自由回忆、无意义图形再认、人象特点回忆等5个分测验,各分测验都是检查持续数分钟的一次性记忆或学习能力。

该量表为国内第一种自行设计编制的成套记忆测验,获得临床广泛使用,性能较好[12]。

1.4记忆评估量表(Memory Assessment Scales,MAS)记忆评估量表由Williams编制于1991年,包括以下分测验:词汇学习、故事记忆、视觉再认、视觉再生、姓名-人面配对、言语广度以及视觉广度。

测验结果归纳为总体记忆、言语记忆、视觉记忆、短时记忆等4个指标[13]。

1.5广泛记忆与学习评估测验(the Wide Range Assessment of Memory and Learing,WRAML)是由Adams和Sheshlow于1990年编制的,WRAML由图片记忆、图案记忆、言语学习、故事记忆、视窗、声音符号、语句记忆、视觉学习及数字/字母序列等9个分测验组成[14]。

其主要记忆功能指标为言语记忆指数、视觉记忆指数、学习指数以及整体记忆指数。

该测验在分测验设置上平衡了听觉材料与视觉材料,提供了延迟回忆程序,是近年来以认知神经心理学理论为指导编制的较成功的记忆测验之一。

但其未提供延时记忆指数,亦无足够的再认或线索回忆测验,评定内容不够全面。

2影像学检查2.1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MRS是一种利用磁共振现象和化学位移作用进行一系列特定原子核及其化合物分析的方法,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氢质子磁共振波谱(Proton MR Spectroscopy ,1H-MRS)[15]。

MRS是现今唯一可以用来观察活体细胞代谢的无创伤性检测手段,能无创性检测组织器官的生化代谢并对化合物进行定量分析,为在分子水平对各种疾病生化代谢异常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

MRS能检测到的脑内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复合物(Cho),肌酸(Cr),磷酸肌酸(PCr),乳酸(Lac),肌醇(mI),谷氨酸和谷氨酰胺以及丙氨酸等。

在正常人大脑中的1H-MRS有3条最明显的谱线,分别是NAA-CH3,PCr/Cr-N(CH3)和Cho-N(CH3)甲基质子共振峰。

NAA主要存在于神经元体、轴突和树突中,是神经元完整度、密度及活力的公认的标记物[16],NAA减少通常被理解为神经元丢失或功能异常[17,18]。

Cho参与细胞膜的构成,与细胞膜磷脂代谢有关,Cho波峰升高反映细胞膜分裂增生旺盛,是髓鞘磷脂崩溃的标志[19]。

Cr包括肌酸、磷酸肌酸等,其作用是通过贮存高能磷酸键在ATP和ADP 之间充当缓冲剂,同一个体在不同代谢条件下,Cr+PCr的总量是恒定的,常被作为代谢物标准化的参照物[20]。

mI主要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中,是神经胶质细胞的标志物,反应胶质细胞的增殖变化。

根据上述这些代谢物含量的多少,分析组织代谢的变化,当它们浓度发生一定的变化时,根据这些生化改变以及1H-MRS曲线中产生不同的峰值及比率,来确定组织细胞结构或代谢的异常,从而达到诊断和评估疾病的作用。

目前研究中常以NAA/Cr和Cho/Cr作为观察指标。

目前认为,边缘系统(如海马、海马旁回、扣带回等)、基底前脑胆碱能系统、内侧颞叶、前额叶皮质、运动皮质、新纹状体等与学习、记忆有关。

有研究表明,轻度认知障碍和Alzheimer病患者的记忆量表得分与内侧颞叶容积[21]和NAA/Cr、MI/Cr、NAA/MI相关[22,23]。

提示轻度认知障碍Alzheimer病患者的瞬时、短时记忆损害与海马体积及内侧颞叶的结构和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并证实海马和内侧颞叶是参与记忆储存的主要结构,而且MRS可以评定记忆功能。

2.2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fMRI 是通过刺激特定感官使大脑皮质相应功能区产生相应的活动,并通过磁共振图像来显示的一种方法。

fMRI可以反映大脑神经活动的水平和程度,并可对大脑的神经活动进行比较准确的功能检测。

fMRI结合了影像、功能和解剖三方面因素,能将活体器官如脑各功能区进行定位,具有无创性、无放射性、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功能成像与结构成像相结合、可多次重复操作等优点[24]。

目前的文献研究对象主要集中在正常年轻志愿者,对脑卒中患者的研究较少[25]。

3展望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及医学和其他学科的发展,记忆障碍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与之相关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

过去的几十年里出现了大量的记忆评估工具,并在不断完善,旨在全面评估记忆,使记忆评估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推进。

在这一方面我国研究尚不成熟,与国际水平有很大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

目前我国临床上记忆评估仍以量表评定为主,但其主观性强,受患者文化程度及智力水平影响较大。

影像学检查在记忆评估方面的应用克服了主观性强的缺点,将神经心理学量表与影像学检查相结合,能够系统、全面的评定记忆功能,为记忆障碍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记忆障碍的评定及治疗必将获得不断进步,进一步改善记忆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Snaphaan L,de Leeuw FE. Poststroke memory function in nondementend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 on frequency and neuroimaging correlates[J]. Stroke,2007,38(1):198-203.[2]Riepe MW,Riss S,Bittner D,et al. Screening fo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4,17(1/2):49-53.[3]Butters N,Salmon DP,Cullum CM,et al. Differentiation of amnestic and demented patients with the Wechsler Memory Scale-Revised[J].The Clinical Neuropsychologist,1988,2:133-148.[4]Pigott S,Milner B. Memory for different aspects of complex visual scenes after unilateral temporal-or frontal-lobe resection[J].Neuropsychologia,1993,31:1-15.[5]Delis DC. Neuro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n Boller F,Grafman J. Handbook of Neuropsychology[J].V ol 3. Elsevier Science Publisher,1989,1-33.[6]Wechsler D. Wechsler Memory Scale-Third Edition:Administration and Scoring Manual[M]. New York:The 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1997.[7]刘利,周世杰.韦氏记忆量表中国修订本在儿童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9,17(6):705-707.[8]周世杰,龚耀先.临床记忆评估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7(1):57-59.[9]王健.韦氏智力测验记忆测验第四版(WAIS-Ⅳ,WMS-Ⅳ)在中国的修订及信度效度研究[C].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9:604.[10]龚耀先.修订韦氏记忆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医学院,1983.[11]尤春景,韩韶华,许涛,等.Rivermead行为记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康复,2003,18(6):344-347.[12]许淑莲.临床记忆量表手册[M].北京:中科院心理所,1985.[13]Williams JM. Memory Assessment Scales Professional Manual[M].New York:Psychological Corporation,1991.[14]A dams W,Sheslow D. The Wide Range Assessment of Memory and Learning[M]. Wilmington,DE:Jastak,1990.[15]van der Graaf,M. In vivo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basic methodolog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J].Eur Biophys ,2010,39(4):527-540.[16]MILLER B L. A review of chemical issues in 1H-NMR spectroscopy:Nacetyl-L-aspartate creatine and choline [J].NMR Biomed,1991,4:47-52.[17]Braak H,Braak E. Neuropathological stageing of Alzheimer-related changes[J].Acta Neuropathol,1991,82(4):239-259.[18]Bertolino A,Frye M,Callicott J H,et al. Neuronal pathology in the hippocampal area of patients with bipolar disorder:a study with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ic imaging [J]. Biol Psychiatry,2003,53 (10):906-913.[19]朱文珍,漆剑频,夏黎明,等.1H-MRS技术及其在脑疾病的应用[J].放射学实践,2002,17(3):266-268.[20]程流泉,蔡幼铨,高元桂,等.脑质子磁共振波谱检查PRESS与STEAM 序列的对比[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0,25(5):349.[21]Kantarci K. Smith GE,lvaik RJ,et al. 1H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cognitive function,and apolipoprotein E genotype in normal aging,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 ase[J]. J Int Neuropsychol Soc,2002,8(7):934-942.[22]Grober E,Kawae C. Learning and retention in preclinical and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 [J]. Psychol Ageing,1997,12(2):183-188.[23]丁萍,常杰,苗华栋,等.轻度认知障碍的记忆特点及海马体积和1H-MRS 相关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184-187.[24]陈雪丽,吴东宇,尹岭.脑损伤后认知功能的评价方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1(6):445-446.[25]陈冲,高晓平.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9,24(12):1149-1151.编辑/申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