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五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农业经济学课件 第五章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三、影 响 因 素
四、作 用
自然资源利用影响
不同的农业产业结构需要不同的自然资源;不同的自然资源产生不同的农业产 业结构。如果农业产业结构不能与自然资源条件相适应,必然会造成自然资源的 浪费或闲置。
农业产业结构
自然资源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概念
一、概 念
二、特 点
三、影 响 因 素
四、作 用
劳动力资源利用影响
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政策
• 人口数量、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交通运输条件、消费结构等因素都 对农业生产结构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 国家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将影响农业资源在农业各产业 之间、各产业内部、农业企业之间的配置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概念
一、概 念
二、特 点
四、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
一、内 涵 二、农业区位理论 三、农业部门布局 四、农业生产专业化 五、区域布局规划
种植业布局
依据地表空间分布的差异及其规律,研究农作物的生产条件,探究与 当地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作制度、作物布局及其 发展潜力 农作物布局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农作物适应区域的划分和适应地的选择 农作物生产基地和集中产区的确定 农作物生产结构的组合 农作物种植方式和耕作制度的确定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 进 趋 势
三、结 构 演 变
(二)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状况
四、原 则 方 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一的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 粮食作物为核心的一元结构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的现代农 业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 物共同发展的三元结构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资源利用趋于合理 经济效益得到提升,农产品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第第二一节节农农业业产产业业结结构构调概整念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 进 趋 势
三、结 构 演 变
四、原 则 方 向
四、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和方向
(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原则
市场化导向原则 因地制宜原则 依靠科技原则 创新发展原则 宏观调控原则 农民自愿原则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农业经农济业学经2济0学15高教版
第三节 农业产业布局与专业化
一、内 涵 二、农业区位理论 三、农业部门布局 四、农业生产专业化 五、区域布局规划
一、农业产业布局的内涵
农业产业布局即农业生产布局,是指农业生产的地域分布,是农业各部门、 各生产项目在空间上的动态组合和布局。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 进 趋 势
三、农业产业结构的演变
三、结 构 演 变
四、原 则 方 向
(一)改革开放前的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状况
片面强调“以粮为纲”,综合经营发展受到严重抑制 改革前的近30年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变化较小 农业产业结构突出了“三个中心”
改革开放前的农业产业结构的核心就是追求粮食产量的增长;这 一时期的农业产业结构可以被称为单一的粮食型结构。
第三节 农业产业布局与专业化
一、内 涵 二、农业区位理论 三、农业部门布局 四、农业生产专业化 五、区域布局规划
Ⅵ
放牧区或家畜饲养区(黄油、奶油、活牲畜)
Ⅴ
三圃农作区(黑麦、大麦、休闲轮作)
Ⅳ
谷草式农作区(谷类、牧草休耕轮作)
Ⅲ
轮作农业区(谷物和饲料作物轮作)
Ⅱ
林业区
Ⅰ
自由农作区(易腐烂的产品)
图5-1 屠能的农业区位理论示意图
二、演 进 趋 势
三、结 构 演 变
四、原 则 方 向
表5-2 1978-2013年中国农业产业结构状况
年份 1978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2005 2006
种植业 80.0 75.5 69.2 64.7 58.8 55.7 49.7 52.7
林业 3.4 4.2 5.2 4.3 3.5 3.8 3.6 3.9
➢种植业比重过大,林业、畜牧业、渔业比重过小 ➢在种植业内部,重粮食生产,轻经济作物种植 ➢在林业内部,用材林所占比重大,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所占比重小 ➢在畜牧业内部,重视养猪业的发展,忽视养牛业、养羊业等的发展 ➢在渔业内部,重海水产品,轻淡水产品
资源利用极不合理,各地比较优势难以发挥 农产品供应全面紧张,农业经济效益下降
第五章 农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农业经农济业学经2济0学15高教版
目录
Contents
第一节 农业产业结构概述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节 农业产业布局与专业化
学完本章,你应该基本掌握
本章要点
➢ 掌握农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 农业产业结构的特点与作用 ➢ 了解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形成与调整 ➢ 掌握农业产业布局的内涵 ➢ 了解我国农业产业的布局情况
土壤和水中有毒有害物质含量等
经济效益的高低
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单位产品成本、投入产出率、 单位投资收益率、单位面积净产值、人均收入等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 进 趋 势
二、农业产业结构的演进趋势
三、结 构 演 变
四、原 则 方 向
在农林牧渔各业中,畜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大 在种植业中,饲料作物的比重逐渐增大 在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所占比重逐渐增加 粮食生产的基础性地位受到国家保护 林业受到国家的特别支持和保护
第三节 农业产业布局与专业化
一、内 涵 二、农业区位理论 三、农业部门布局 四、农业生产专业化 五、区域布局规划
林业布局
林业布局主要研究林业生产的地域分异及其规律
林业布局研究的内容主要有: 森林的类型、特征及地理分布规律 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评价及地区分异 不同地区森林的经营类型和经营方针 林业分区研究等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 进 趋 势
三、结 构 演 变
四、原 则 方 向
表5-1 改革前的中国农业产业结构
种植业 林业 畜牧业 渔业 副业
1949年 82.5 0.6 12.4 0.2 4.3
1952年 83.1 0.7 11.5 0.3 4.4
1957年 80.6 1.7 12.9 0.5 4.3
1965年 75.8 2.0 14.0 1.7 6.5
1972年 74.7 2.2 12.9 1.5 8.7
1978年 67.8 3.0 13.2 1.4 14.6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 进 趋 势
三、结 构 演 变
四、原 则 方 向
从农业各部门之间及内部结构看,比例关系极不协调
农业经农济业学经2济0学15高教版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进趋势
三、结 构 演 变
一、合理农业产业结构的主要标志和评价指标
四、原 则 方 向
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是与自然、社会、经济条件和要求相适应的,是一个发展 变化的动态概念。农业产业结构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必须从 多方面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
第三节 农业产业布局与专业化
一、内 涵 二、农业区位理论 三、农业部门布局 四、农业生产专业化 五、区域布局规划
畜牧业布局
畜牧业布局主要研究动物养殖业在地表空间的分布现象及其规律
畜牧业布局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饲养动物种群的分布,及其与生态环境诸因素的关系以及种群生态地理规律性研究 对与畜牧业生产发展相关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条件(包括技术水平) 的评价 畜牧业生产的地域性及其特点的研究 畜牧业分区、区划与布局的研究
不同的农业生产部门,不同的农业项目需要使用的劳动力资源数量和质量不尽相 同;如果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与农业产业结构不相适应,就会导致劳动力资源不能被 充分合理的利用。
农产品需求满足程度影响
农业能否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都与农业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第第一一节节农农业业产产业业结结构构概概念念
二、农业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理论诞生于19世纪初,其奠基人是德国的经济学家冯·屠能(J·H· Thtinen)。
该理论认为,农业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农业土地经营的集约化程度,不仅仅取 决于土地的天然特性,更重要的是依赖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特 别取决于农业生产用地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之间的距离。
种植业 50.4 48.4 51.0 53.3 51.6 52.5 53.1
林业 3.8 3.7 3.6 3.7 3.8 3.9 4.0
畜牧业 33.0 35.5 32.3 30.0 31.7 30.4 29.3
渔业 9.1 9.0 9.3 9.3 9.3 9.7 9.9
四、原 则 方 向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资源利用程度 各类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方式,劳动力
利用率、农副产品利用率等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进趋势
三、结 构 演 变
四、原 则 方 向
市场需求的满足情况 市场供求规模、农产品商品率、市场占有率、农产品销售增
长率、市场供求结构等
改善生态环境的程度
森林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自然灾害发生几率和频率、
第二节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一、标志和评价指标
二、演 进 趋 势
三、结 构 演 变
四、原 则 方 向
(二)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向
优化农林牧渔业之间的比例关系 ➢ 调整农林牧渔业之间的结构 ➢ 提高农林牧渔业之间的多层次综合利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