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经济学课件综述

农业经济学课件综述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起源:古希腊和罗马 萌芽:近代初期(17世纪至19世纪 30年代) 发展:(18世纪到19世纪初)德国 从一般经济学体系中分离出来:19 世纪末20世纪初 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发展 的新趋势
二战后西方现代农业经济学科 发展的新趋势
学科的分化不断加快,各分支学科之间 的相互交叉和渗透以及进而产生的综合 化不断得到增强 农业经济学科越来越注重多层面、多视 角的分析和研究,加强定性和定量、实 证和规范、宏观和微观分析的结合,不 断深入地展开各种比较研究工作 农业经济学科还不断突破原来意义上的 农业经济范畴,更加系统全面的研究农 业经济问题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辩证的方法 比较与借鉴的方法 调查研究 的方法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思考题:
简述西方和中国农业经济思想 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章 农业 农村 农民
重点
农业的地位和贡献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形成与发展
难点
“三农问题”的解决
第一节 农业 第二节 农村 第三节 农民 第四节 “三农”问题
图1-1都江堰水利工程
第二节《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 究对象、内容和方法
要点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教学内容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和农业经济学的概念
农业经济
农业中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总称
农业经济学
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中,研究并阐明现代农 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规律和及其应 用的科学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现代农业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发展运动 规律
见图1-2
图1-2农业生产力系统及其与环境的关系图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体系结构
雷海章主编的《现代农业经济学》 教材共分5篇20章。
章序及学时分配(见下页)
总论
(4学时)
农业 农村 农民
(6学时)
农业生产要素总论、农业自然资源
(学时)
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农业大国,农业经济问题 一向为人们所重视(见图1-1都江堰水利工程)
20世纪30-40年代,中国引入了西方的经济学说 和农业经济学理论
新中国成立后,理论界开始对我国农业经济学 理论进行广泛研究,但由于“左”的影响,农 业经济学科的发展受阻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学术界展开了对新时期 我国农业经济若干理论问题的全面、深入、系 统的研究,农业经济学的内容和学科体系正处 在不断发展和日臻完善之中
教学方法:“讲一、学二、考 三”
“讲一”:精讲 “学二”:博学 “考三”:宽考
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课程学习教材
➢ 雷海章主编《现代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 版社,2003年7月
参考教材
➢ 朱道华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年
➢ 李秉龙主编《农业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 版社.2003年
经典著作
[美]西奥多.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商 务印书馆,1999
[日]速水佑茨朗, [美]弗农.拉坦:《农业 发展的国际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美]约翰.梅勒:《农业经济发展学》,北京 农业大学出版社,1990
期刊与年鉴
期刊
➢ 《中国农村经济》,《中国农村观察》 ➢ 《农业经济问题》,《农业技术经济》 ➢ 《农业经济学》
200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 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 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当前农业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
新农村建设 建设现代农业 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 农地使用权流转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试点并推广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农村义务教育改革 农产品供求均衡 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外延:农业包括植物栽培(种植业
和林业)和动物饲养(畜牧业和渔 业)。有的国家把 “农业前部门” 和“农业后部门”也划归农业部门 统一管理,这样农业就成了一个由 产前部门、产中部门和产后部门组 成的产业系统
“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是贫苦的,因而懂得了穷国的 经济学就大体懂得了真正重要的经济学。世界上 大多数穷人靠农业养活自己,因而懂得了农业经 济学,也就大体懂得了穷国的经济学。”
---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奥多·舒尔茨(瑞典斯德哥尔摩“诺 贝尔讲演” )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二)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 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年鉴
➢ 《中国农业年鉴》(历年) ➢ 《中国统计年鉴》(历年)
第一章 总论
重点 西方和中国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难点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现代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内容和方法
第一节 农业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要点
西方农业经济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农业经济学说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劳动力资源与农业资本
(4学时)
农业科学技术
(4学时)
农产品市场供求
(6学时)
农产品市场与贸易
(4学时)
农产品价格与农村消费市场
(6学时)
农业生产的专业化和社会化
(4学时)
农业生产结构与农村产业结构
(4学时)
现代农业的微观组织
(4学时)
现代农业的宏观调控
(4学时)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农村区域发展
(4学时)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 当前农业经济学热点问题研究 教学方法——“讲一、学二、考三” 课程学习教材及参考教材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
课程性质
➢ 部门经济学:专门从事农业经济活动规律研究 ➢ 应用经济学:经济理论在农业部门的具体应用
课程地位
➢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核心课程
学习该课程的必要性(一)
第一节 农业Agriculture
要点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农业新概念 农业的特征 农业的地位 农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 农业问题
农业的内涵与外延
内涵: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部
门,在现代社会中称为第一产业。 农业作为一种生产经济活动,其本 质是人类利用生物机体的生命力, 把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转化为 人类所需的生物产品并为人类创造 良好生态环境的过程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