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观察记录表(20篇) 小班观察记录表第1篇:观察时间:**观察地点:小二班教室观察对象:XXX观察教师:XXX一、幼儿情景分析XXX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开朗、懂礼貌的孩子,能主动向教师问好。
其他小朋友都很喜欢和她玩,但她比较爱哭,稍不如意就会哭。
XXX生活在一个大家庭中,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家里人很喜欢她,什么事都让着她,也养成了娇气、爱哭的性格。
有时候小朋友因为喜欢她,摸摸她的小辫子,她也总是跟教师哭着说:“她摸我的头发了。
”类似于这样的事情时有发生,教师要帮助XXX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改掉爱哭泣的惯。
二、现象记录1、第一阶段1)现象记录:①午睡时,小朋友们都睡着了,XXX突然哭起来。
原因是睡在她上头的小朋友的被子掉了一点点在她的床上,她边哭边喊:“她的被子在我的床上。
”教师连忙抱着她,哄了哄,可她还是不停地哭,直到教师把她哄睡着,她才慢慢地止住哭涕。
②团体活动时,教师带孩子们玩音乐游戏,小朋友不小心轻轻地碰到了XXX,XXX止不住大哭起来,边哭边说:“我让我妈妈打你。
”教师安抚了她,她才慢慢地不哭了。
2)分析与措施:①王**小朋友生活在大家庭中,家人难免宠爱,遇到问题时会哭来解决。
教师要帮助她慢慢学会控制情绪。
②由于刚入园,XXX小朋友还没有完全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教师要多陪伴她,让她慢慢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明白班级里的小朋友都是好朋友,鼓励她多与其他小朋友玩。
③教师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帮助孩子慢慢学会控制情绪。
2、第二阶段1)现象记录:①户外活动时,小朋友们正在玩,突然听到一阵呵呵的笑声,教师一看,原来是XXX和一个小女孩在玩软包,XXX对那个小女孩说:“呵呵,你的软包砸到我了,真好笑。
”教师也会心一笑,这个孩子的进步真大,此刻小朋友们不小心碰到她了,她都会觉得没关系,跟小朋友相处得十分好。
②户外体育活动时,XXX不小心摔倒了,这次她没有哭,很勇敢地站起来拍拍手,之后又跟小朋友玩了。
分析与措施:①王**小朋友经过一段时间与其他小朋友的相处,完全适应了团体生活,在教室里哭泣的时候越来越少,教师们常常看到一个爱笑的小女孩。
②遇到问题,XXX不再想都没想就大哭起来,而是慢慢控制了自己的情绪。
③加强家园共育,培养良好性格,多鼓励为主,适时表扬。
三、反思现代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里受到家长的溺爱和关爱,往往会自我优先,遇到困难或不顺心的事情时,会情绪失控,只会哭泣。
虽然哭泣可以减轻压力,但过度哭泣也是有问题的。
因此,家长应该以中性态度对待孩子的哭泣,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同时给予必要的安慰和支持,让孩子们能够从哭泣中恢复过来。
但是,当孩子做错事时,家长也不能因为怕孩子哭而放任他们的错误行为,应该清楚地指出错误,并给予必要的教育。
教育孩子的过程需要善于观察和分析,深入了解孩子内心的世界,根据孩子的表现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和策略,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在幼儿园的观察中,发现XXX和团团在图书区抢夺一本书,两个孩子都没有松手的意思,边抢边喊。
教师提醒他们可以分享,团团很快就领悟了,但是XXX却失去了对书的兴趣。
分析发现,团团虽然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性,但在行为上还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而XXX对图书的资料本身没有太大兴趣,争抢可能是出于想要得到或逆反心理。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分享的意义,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了解他们的想法,同时也可以掌握班上有多少孩子学会了分享。
幼儿活动情景:在幼儿园的文艺汇演中,小班的表演节目是《小猪佩奇》,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节目。
但是,在彩排时,发现几个孩子总是争先恐后地想要扮演XXX这个主角,导致其他角色无人愿意扮演。
有些孩子甚至因此而哭闹不止,影响了整个彩排的进度。
分析与策略:分析:孩子们抢着扮演XXX这个主角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喜欢这个角色,希望能够在表演中扮演这个角色,并且觉得自己扮演XXX会更加出色。
但是,这种争抢的行为却导致了其他角色无人扮演,影响了整个表演的质量。
策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来解决问题。
首先,可以让孩子们自己选择角色,但是要告诉他们每个角色都很重要,不能只关注主角。
其次,可以通过角色轮换的方式,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扮演XXX这个角色,这样可以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同时也不会影响其他角色的扮演。
最后,可以通过赞扬孩子们在表演中的表现,来鼓励他们扮演自己的角色,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知。
总之,要让孩子们明白,每个角色都很重要,而不是只关注主角。
同时,也要让孩子们学会尊重他人,不要争抢,要相互配合,才能让整个表演更加出色。
今天小一班的幼儿在“娃娃家”活动区中玩得非常开心。
其中一些幼儿在扮演家庭角色扮演游戏,有的在做手工,有的在读书,有的在玩积木,都非常专注和投入。
不过,也出现了一些问题:1、有的幼儿在玩耍时过于热闹,声音过大,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活动。
2、有的幼儿在玩具上争抢,导致了冲突和不和谐的氛围。
分析:这些问题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幼儿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也缺乏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同时,也缺乏老师对游戏规则的引导和监督。
策略:1、引导幼儿养成自我控制能力。
在游戏开始前,老师可以和幼儿们一起讨论游戏规则和玩耍的注意事项,提醒幼儿们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要影响到其他幼儿的活动。
2、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老师可以组织幼儿们一起做手工、玩具等活动,鼓励幼儿们相互帮助和分享,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和分享意识。
3、加强老师的引导和监督。
老师在游戏中要时刻关注幼儿的行为,及时引导幼儿遵守规则,解决冲突和不和谐的情况。
同时,也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幼儿的良好行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今天,XXX、XXX、XXX和XXX四个小朋友玩“娃娃家”。
这个游戏有两个主角,爸爸和妈妈。
当孩子们进入游戏区时,我听到了他们争吵的声音:“我要当妈妈,我就要当妈妈,我不当宝宝。
”原来,XXX和XXX都想扮演妈妈的角色,而其他三个小朋友已经分配好了主角,他们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这两位小朋友争吵。
当我走近时,小朋友们立刻求助的目光看着我。
我蹲下身子问XXX和XXX:“你们为什么都要当妈妈呢?”XXX抢先回答:“因为我最喜欢妈妈,我觉得当妈妈好玩一些,我想做菜。
”小语也说:“我也喜欢妈妈,当宝宝不好玩。
”我想到我们刚刚学过的一个故事《幸福的一家》,就立刻问娃娃家的孩子:“为什么说是幸福的一家呢?家里有些什么人?”“爸爸”XXX说:“有爸爸、妈妈和哥哥。
”“哥哥”XXX也在一边补充道:“家里还有宝宝呀!”我接着说:“对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很幸福,因为我们有一大家的人,大家在一起相亲相爱!”XXX点点头说:“我也觉得,我们家也是这样的。
”小朋友们都点点头。
接着,我说:“在我们的家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今天,娃娃家的孩子们也是一家人,小朋友们要好好扮演每一个主角。
我们来试试扮演不同的主角,好不好?”小朋友们都说好。
我转过头看看旁边那两个已经分配好主角的小朋友,说:“爸爸和哥哥真棒,他们没有争抢,自己选择了自己想扮演的主角。
”然后我又看看XXX和XXX说:“老师有个提议,今天XXX扮演‘妈妈’,小语扮演‘宝宝’,下次我们互换角色,看看谁扮演‘妈妈’或‘宝宝’更好,好吗?”经过调节和劝说,XXX最终扮演了“妈妈”,小语扮演了“宝宝”。
刚开始,“宝宝”还有点不满,但过了一会儿,“宝宝”就开心地投入到游戏中去了。
在日常生活和研究中,家庭成员都很重要,因此需要加强孩子的亲情观念的培养。
当孩子在游戏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应该及时出现并以亲切的语言和适宜的方式来引导孩子。
例如,通过回顾故事的方式来让孩子停止争吵,并加深孩子们对家庭主角的认识。
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孩子自我分配主角,而不是硬性指派。
如果孩子无法协商主角选择,教师可以酌情参与指导,并制定轮换主角的规则。
在评价环节,可以使用情景再现法来让全班孩子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协商、合作,克制自我,遵守规则,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有时我们会问孩子最喜欢家里的谁,大部分孩子都会回答“妈妈”。
虽然小班的孩子还不能用语言表达,但是他们心中觉得妈妈温柔漂亮能干,相比之下,宝宝在孩子们的心中分量稍微逊色一些。
因此,当出现“妈妈”和“宝宝”的主角选择时,就会出现两个孩子争着当“妈妈”的情况。
最初,我想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给他们自主的权利,让他们自己选择主角。
因此,我让“娃娃家”的孩子们自我分配。
然而,有些孩子碰到自己喜欢的主角就会争论不休,这也与孩子自我为中心的状态有关。
因此,教师应该在孩子无法协商主角选择时酌情参与指导,并制定轮换主角的规则。
同时,通过图片的形式记载孩子表演过主角的轨迹,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担任自己喜欢的主角。
当孩子得到自己喜欢的主角时,要给予表扬,并要求孩子珍惜自己的机会。
通过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学会协商、合作,克制自我,遵守规则,加强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
在区域活动中,天天选择了阅读区,拿起了一本《好饿的小蛇》向我走来,说:“老师,我想你陪我看这本书。
”我和XXX一起坐到阅读区,让他把绘本翻开,问他看到了什么。
天天说:“这是一条小蛇,它肚子饿了,吃了一只苹果,变成了苹果蛇。
”通过这样的互动,可以帮助孩子培养阅读兴趣和能力。
好饿的小蛇》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绘本之一,他们看了很多遍,但仍然不会厌倦。
天天也很喜欢这本书,她已经熟悉了书中的情节,但她还需要老师的引导才能进行阅读。
针对小班幼儿的阅读能力,自主阅读可能有些困难,但如果是幼儿已经熟悉的简单绘本,可以尝试让他们自己阅读。
当天天向我讲述《好饿的小蛇》时,我及时表扬了她,并邀请她的好朋友XXX来一起听故事。
得到表扬后,天天充满信心,很高兴地讲述了故事。
她的朋友也夸她说得很好,这让天天更加自信。
相信经过多次练,天天的阅读能力会有很大提高。
观察记录表第7篇:对象:××地点:教室时间:××年月××日当幼儿离开教室时,我闻到了一股臭味,发现是小组中的××拉肚子了。
他的大便很稀,发出难闻的气味。
看到他害怕的表情,我让XXX带其他孩子去活动场地,我留在教室里陪他聊天,并打电话给他的妈妈让她过来接他。
我询问他是否觉得肚子疼,他是否想告诉老师,但没有来得及。
我安慰他说没关系,妈妈会很快来接他,老师和他一起等待。
我告诉他,其他孩子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回家后让妈妈给他吃药就可以了。
在我的安慰下,××的情绪得到了缓解,不再感到害怕和难为情。
分析:小班幼儿刚入园一个月,体质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语言表达能力也不太好。
因此,这种情况很正常。
但是,这时候需要老师的关怀,如果老师责备孩子,孩子会更害怕,以后当孩子身体不舒服时,会更加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