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损伤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损伤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损伤
1.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学
下胫腓韧带复合体包括四个结构:
•下胫腓韧带
•下胫腓后韧带
•下胫腓横韧带
•骨间膜
它们共同起到稳定踝穴的作用。

踝关节背屈时下胫腓前、后韧带应变增加,在距骨外旋时下胫腓前韧带的应变增加。

2.损伤的病理生理学
造成踝关节背屈和外旋的暴力都可能引起下胫腓韧带复合体损伤。

这类疾病的确定的流行病学资料不清楚, Brostrom在他的病伤中报道发生率约1%(15例)。

韧带复合体的完全撕裂可能导致踝穴直接的或潜在的分离。

3.临床检查
(1)常规检查:患者可能出现胫骨远端前方的压痛,并且可能向近端延伸。

踝关节将出现肿胀和活动受限。

严重病例可能出现骨折或其他韧带损伤的征象。

(2)特殊检查:外旋实验是在膝关节屈曲90°时固定小腿,外旋足踝来进行检查。

外旋试验
Nussbaum研究发现,当对下胫腓联合损伤病人进行外旋实验检查时,患者会出现下胫腓联合部位的疼痛,并且向小腿近端延伸。

通过测定疼痛延伸部位与腓骨尖的距离,能够评估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

对于亚急性或慢性期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病人,可以采用由Amendola提出的稳定实验来进行检查。

这项检查是用绷带在踝关节水平以上紧密缠绕踝关节来稳定下胫腓联合。

如果病人缠绕绷带后,在进行提踵或跳跃的动作时疼痛减轻,说明下胫腓联合存在陈旧损伤。

这项试验由于缠绕绷带太紧而不能作为治疗技术,只能作为一项诊断试验来应用。

(3)挤压试验(squeeze test):检查者挤压患者小腿近端,如果患者出现骨间膜和下胫腓联合水平的疼痛为阳性,同样可以说明下胫腓联合存在损伤。

4.分型
Scranton根据受伤时间与临床检查将对下胫腓联合损伤进行分型。

(1)急性损伤(6周以内)
Ⅰ度:下胫腓韧带部分撕裂
关节稳定(外旋试验阴性,稳定试验阴性,X片阴性)
损伤机制:单纯外旋
Ⅱ度:下胫腓前韧带完全撕裂和骨间韧带部分撕裂
关节稳定或不稳定(外旋试验阳性,稳定试验阳性,X片阴性)
损伤机制:外旋合并背屈
Ⅲ度:下胫腓联合完全撕裂,合并三角韧带撕裂,合并或不合并骨间膜撕裂。

关节不稳定(外旋试验阳性,X片阳性)
损伤机制:外旋合并背屈,合并或不合并外展
(2)亚急性损伤(6周至3个月)
•A型:不合并关节炎;
•B型:合并关节炎。

(3)慢性损伤(超过3个月)
•A型:不合并关节炎,不存在骨性融合;
•B型:存在骨性融合,合并关节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