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1. 尽管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但其诊断和治疗仍颇具挑战。
2. 解剖复位下胫腓联合韧带对踝关节良好的功能预后非常重要。
3. 围手术期的三维 CT 检查和术中直视下踝关节下胫腓联合韧带修复可以提高韧带解剖复位的准确率。
4. 随着新的复位技术开展,下胫腓螺钉作为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标准治疗方法正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5. 胫腓联合螺钉是否需要取出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但下胫腓联合螺钉的存在可以对胫腓联合复位不良进展自发的纠正。
踝关节损伤在骨科日常门诊中较为常见。
接近 5-10% 的踝关节扭伤和 23% 的踝关节骨折可以累及胫腓骨远端的下胫腓联合韧带。
踝关节周围的骨性或韧带构造损伤可以使得踝关节失稳。
尽管踝关节损伤的发病率较高,但最近一项调查对目前临床上实行的胫腓联合损伤治疗策略提出了不同意见。
作者报道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法到达胫腓联合的解剖复位,如手法复位,持骨钳复位,拉力螺钉或者克氏针复位等。
与此类似,移除胫腓联合螺钉的指征包括踝关节运动受限,螺钉存在断裂可能。
目前临床上使用下胫腓联合螺钉治疗胫腓联合损伤的主要问题在于:1.螺钉的使用数量;2.螺钉固定皮质骨的层数;3.螺钉置入的位置;4.术后开场负重锻炼的时间;5.撤除螺钉时麻醉方式的选择;6.撤除螺钉的时间。
有鉴于上述问题的重要性,骨科医生在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时需要对胫腓骨远处关节面的组成构造有充分的了解,并熟悉下胫腓联合治疗过程可能存在的各种陷阱,本文就此内容进展详细的分析,并希望借此答复上述六个问题。
解剖胫腓骨远侧关节面由腓骨远端的凸面和胫骨远端的凹面组成,由胫腓韧带,关节内无软骨构造。
踝关节的构象对称重分布,预防继发性关节退变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腓骨局部在踝关节组成过程的轻度运动对维持踝关节构象非常重要。
踝关节正常的运动功能包括:旋转,平移及腓骨的边缘运动,上述运动与踝穴内梯形的距骨顶构造相适应。
在踝关节跖屈时,腓骨朝远侧移位,向前内侧横移并内旋;当踝关节背屈时,腓骨向近侧移位,向后外侧横移并外旋;外旋足部可以导致腓骨向内横移,向后移位并外旋。
远端胫腓联合韧带由四局部韧带组成〔图 1〕,包括骨间韧带,下胫腓前韧带,下胫腓后韧带,下横韧带。
骨间韧带由骨间膜远端增厚形成。
下胫腓前韧带起于胫骨结节的前外侧,止于腓骨脊的前侧。
下胫腓后韧带起于胫骨脊后侧,止于外踝后缘。
下横韧带组成下胫腓后韧带的下半局部,可视为下胫腓后韧带的一局部。
下胫腓前韧带〔35%〕,下胫腓后韧带深层〔33%〕对踝关节稳定性作用最大,其次是骨间膜〔22%〕和下胫腓后韧带浅层〔9%〕。
图 1:下胫腓联合远端韧带结构造,包括骨间韧带〔IOL〕,下胫腓前韧带〔AITFL〕,下胫腓后韧带〔PITFL〕,下横韧带〔ITL〕Mckeon 等人对尸体踝关节的血运组成进展了研究〔图 2〕。
在 86% 的尸体中,前侧下胫腓联合韧带主要由腓动脉的前支供给,其中 63% 的尸体中前侧胫腓联合韧带仅由腓动脉前支供给;所有尸体的后胫腓联合韧带均由腓动脉后支供给。
腓动脉前支在踝关节近侧 3cm 穿过骨间膜。
因此,前胫腓联合韧带极易损伤。
图 2:胫腓联合远端血供,A,腓动脉,B,腓动脉前支。
箭头示腓动脉后支。
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踝关节神经末梢支配的数量和血管供给的数量呈现正相关性。
前下胫腓联合韧带由 Ruffini 终末支支配,该神经终末支是慢适应性机械感受器,可以感应踝关节压力变化。
损伤机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机制通常是踝关节外旋和过度背屈。
可以导致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运动包括运动〔足球等〕,低能量创伤等。
外旋损伤通常发生于踝关节旋前或旋后位。
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可以单发或者合并骨折。
典型的骨折类型包括旋前外旋型,旋后外旋型及腓骨近端骨折合并胫腓联合损伤〔图 3〕。
图 3:胫腓联合损伤合并踝关节损伤的典型 * 片表现。
A,旋前外旋型或者 Weber C 型骨折,B,旋后外旋型或者 Weber B 型骨折,C,Maisonneuve 骨折,小图示腓骨近端骨折诊断单独的胫腓联合损伤单发的胫腓联合损伤或者高位踝关节扭伤通常表现为急性踝关节不稳,疼痛,功能障碍。
询问此类患者病史时需包括损伤机制,既往损伤或手术史,踝关节不稳定病症。
其中损伤机制对临床判断非常重要。
踝关节应力检查对诊断非常重要〔表 1〕。
外旋位应力试验:膝关节屈曲 90 度,外旋足部。
挤压试验:向胫骨侧挤压腓骨近端,假设存在下胫腓韧带损伤,则远端胫腓骨间距变大。
穿插腿试验:患者坐位,将损伤脚穿插放置于健侧患肢上,在损伤侧膝关节向下施加轻度压力。
背伸试验:挤压胫腓骨远端,踝关节背伸。
上述试验诱发疼痛,则提示韧带损伤。
表1:临床上及术中胫腓联合损伤应力试验,检查方法,及阳性表现在应用 RICE 原则和 NSAIDs 类药物处置踝关节损伤后的 3-5 天内可以对患者进展体格检查,此时并不会影响体格检查的准确性。
但是,在临床上约 20% 的踝关节韧带损伤会出现漏诊。
3 个影像学检测指标可用于诊断踝关节下胫腓联合损伤〔图 4〕:胫腓骨重叠距离,胫腓间隙〔tibiofibular clear space〕,内侧关节间隙等。
胫骨穹窿上方 1cm 处测量前后位片上胫腓骨重叠大于 6mm,或者踝穴位 * 片重叠大于 1mm 时提示正常,假设前后位 * 片上重叠小于 6mm 则提示下胫腓联合损伤。
踝关节内侧间隙的宽度应和胫骨穹窿 / 距骨顶间隙相等或略小。
在负重位或非负重位 * 片上胫腓骨重叠距离减小,胫腓骨间隙或者踝穴内侧间隙增大均提示下胫腓联合损伤。
胫腓骨间隙是影像学上测量最为可靠的指标,因其很少受到下肢和射线成像的角度的影响。
图 4:胫腓联合损伤诊断测量线:A,胫腓骨重叠,B,胫腓骨间隙,C,内踝间隙。
其中胫腓骨重叠和胫腓骨间隙测量距离胫骨穹窿顶 1CM。
重力位或者外旋应力位片可以鉴别显性或隐形脱位。
腓骨通常向后脱位,在侧位片上显示较清楚。
假设对诊断下胫腓联合脱位有疑问,则可行健侧 * 片进展比拟。
影像学检查通常可以发现中 - 重度的损伤,但对轻微损伤的鉴别能力较弱。
其他的影像学设备,如 CT,可以发现 * 片上不明显的骨折;而 MRI 对诊断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具有极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韧带损伤合并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需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一项研究发现 39% 的 Weber B 型,旋后外旋型 4 型骨折通常提示胫腓联合不稳定。
但是,目前诊断踝关节骨折合并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的诊断标准和影像学表现目前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其判断往往需要术中固定踝关节骨折后进展踝关节应力试验。
对所有的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展踝关节固定后均应行术中应力试验检查,因对局部胫腓韧带损伤患者可能并不一定有典型的踝关节骨折表现。
TOrnetta 等人发现,旋后外旋 4 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有 45% 在术中行应力试验时可发现下胫腓联合不稳定。
术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应力试验可以包括以下两种方式:hook 测试法和外旋试验。
Hook 测试法,固定患肢胫骨,使用骨勾向外牵拉外踝,假设外侧腓骨移动超过 2mm,则提示阳性。
外旋试验,固定胫骨,足部外旋,在 C 臂机透视下观察内踝间隙,假设间隙增宽则提示阳性。
Rpakarinen 等人前瞻性的比拟了 hook 法和外旋法诊断胫腓联合损伤的有效性。
发现,两种方法组间一致性较好,而两种方法敏感性均较差,提示临床上胫腓联合损伤误诊的较多。
在使用 hook 法和外旋应力法进展测试时制定统一的标准有利于提高一致性。
Jenkinson 等人使用线性拉力测量器和骨折复位 F- 工具进展 hook 法和外旋应力法的标准应用。
与此相似,一项尸体研究发现,腓骨外侧应用大于 100N 的力量并不会显著增加踝关节内侧间隙。
也有研究发现,可以通过在矢状位上增加应力来提高 hook 检测法的准确性。
结合健侧踝关节的应力试验可以对发现解剖变异有所帮助。
治疗1. 保守治疗对大局部单发的胫腓联合韧带损伤可以通过保守治疗获得治愈。
William 等人建议采取三阶段治疗方法。
阶段 I,踝关节制动以保护踝关节,并行止痛,消肿等对症治疗,此时踝关节可以进展有限负重〔POLICE 原则〕;阶段 II,患者疼痛和肿胀好转,可以在控制疼痛根底上进展行走,包括力量和本体感觉的锻炼,从低强度重复锻炼逐渐进展为高强度重复锻炼,假设患者无需恢复原先的体育运动水平,可在该阶段锻炼至无病症期;阶段 III,需恢复原先体育运动水平的患者需进入第三阶段锻炼,包括严格的力量训练,和从事运动相关的特异性动作锻炼。
假设存在胫腓骨脱位或者存在持续病症,则进展手术治疗可以获得较保守治疗更好的效果。
2. 手术治疗2.1 指征通常,所有旋后外旋型踝关节骨折合并有下胫腓韧带损伤均需要手术治疗。
但是,有研究证据说明,旋后外旋 4 度的踝关节骨折可以无需进展胫腓联合固定。
Pakarinen 等人对旋后外旋 4 型踝关节骨折在骨折固定后进展应力测试。
假设应力测试阳性,则将患者随机分配进入胫腓联合固定组或不固定组,术后 1 年随访时并没有发现两者间存在显著功能差异。
2.2 复位一项尸体学研究说明,使用复位钳复位时如果有成角在置入胫腓联合螺钉可以造成医源性胫腓联合复位不良。
复位钳偏离下肢中轴线 15-30 度时可以造成腓骨的外旋,导致胫腓联合的过度压缩,但是移位幅度较小。
另外一项尸体研究说明,复位钳平行胫骨轴面放置可以准确的复位踝关节胫腓联合,而假设斜行,则胫腓联合有潜在复位不良可能。
术中透视或者标准的 * 片对评价复位治疗的可靠性较差。
尸体研究说明腓骨固定后外旋角度小于 30 度时并不能通过术中的透视发现。
一项对 253 胫腓联合损伤患者治疗后行 CT 检查发现其复位不良的概率高达 33%。
复位不佳最多的原因是腓骨的位置不正确,其次是骨折的复位不佳。
腓骨复位不佳通常表现为向前移位腓骨远端内旋。
2.3 固定方法胫腓联合螺钉胫腓联合螺钉是目前治疗胫腓联合损伤的金标准。
其从腓骨外侧横穿胫腓联合进入胫骨。
可以使用单枚或双枚螺钉,金属或可吸收螺钉,3.5mm 或 4.5mm,经胫腓联合或胫腓联合上方,3 皮质或 4 皮质固定。
双螺钉和 4.5mm 螺钉固定可以提供更好的力学强度。
在治疗 Maisonneuve 骨折时,两孔锁定钢板〔3.2mm 螺钉〕可以较四皮质固定提供更好的抗旋稳定性。
坚强固定后胫骨和腓骨间的微动减小。
纽扣缝合法纽扣缝合法可以作为固定的替代措施。
复位后,通过胫腓骨平行与踝关节水平钻孔,在骨孔内穿过尼龙线,两头用扣子固定。
尽管该固定方法并不能提供和胫腓螺钉固定相当的固定强度,但是可以允许胫腓骨远端踝关节有适度的微动。
后踝固定近期的研究证据说明,后踝骨折块上假设有完整的后下胫腓联合韧带,则对后踝进展复位固定后足以维持踝关节的胫腓联合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