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 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论文.

( 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论文.

题目: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实施效果分析----以光明乳业为例课程名称企业业绩评价与激励机制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学号研究生专业会计硕士所在院系经管学院类别:日期: 2014 年11 月15 日摘要限制性股票是现行股权激励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出现源自于协调公司治理的委托代理问题,其重要作用也体现于在经济低迷期能更好的保障激励对象的利益,减少企业在危机时刻核心员工的流失,从而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许多公司对以股票期权为主流的长期激励模式提出质疑,此时,限制性股票受到越来越多公司的关注与青睐,许多公司开始探索如何有效实施该激励模式。

那么,限制性股票如何能起到应有的激励作用、相较于股票期权激励方案其优越性如何体现,以及其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将是本文探讨的核心内容。

本文以光明乳业发布实施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两次股权激励方案的关键要素对比分析、股权激励模式选择的价值模拟以及对实施限制性股权激励过程中所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探索,最后得出研究结论。

本文认为,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要素的设计应当符合特定公司现实的情况,限制性股票相较于股票期权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务实性,应当构建多样化的指标评价体系来衡量激励效果。

关键词: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公司业绩ABSTRACTAs an important incentive mechanism,restricted stock is designed to coordinate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commissioned and agent for improving the long-term economic benefits.With the widely application in the modern enterprise,the important role of restricted stock is also reflected in retaining key employees for 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the strategic target at the time of economic downturn.Many companies questioned about some long-term incentive model including stock option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2008 financial crisis, At this point,restricted stock has receiv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many companies began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incentive mode.Whether the restricted stock can play a stimulating role?How to show its superiority compared with Stock option incentive?And what problem will come out during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Those were the core contents which are discussed in this thesis.Based on the incentive theory and related to Bright Diary Company as background,we should make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restricted equity incentive schemes' key factors firstly.Secondly,we should simulate the choice of equity incentive mode by value guidance, then analyse the possibl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implementation of restrictive equity incentive and draw a conclusion finally.This paper argues that we should take the specific conditions of reality into account when we design a restricted stock incentive scheme,and that restricted stock performs more steadily and pragmatically than stock options.We should construct a diversified index evaluation system to measure the incentive effect.Keywords: Restricted Stock Equity Incentive Enterprise Performance目录第一章引言 (5)第二章文献综述 (5)(一)国外相关研究 (5)(二)国内相关研究 (6)(三)文献评述 (7)第三章限制性股票激励的理论与概述 (7)(一)限制性股票激励的理论 (7)(二)限制性股票激励的相关概述 (8)第四章案例分析 (10)(一)光明乳业基本情况简介以及案例背景 (10)(二)光明乳业的股权激励计划内容概述 (10)(三)光明乳业的限制性股票激励对象 (11)(四)光明乳业的限制性股票激励效果 (12)(五)股权激励方案与投资效率分析 (13)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5)(一)股权激励方案的进步之处 (15)(二)股权激励方案存在的不足 (15)参考文献 (16)第一章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现代公司制中人力资本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

在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采用什么样的激励方式来提高企业高级管理者的管理绩效是现今众多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现代企业内部治理中最显著的特征与最深刻的矛盾就是两权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从而产生了“委托一代理”问题。

根据委托一代理理论,在企业的实际经营过程中,企业的所有权是掌握在股东的手中,而企业的经营权则掌握在以高级管理者为代表的代理人手中。

要解决代理人和股东间的利益矛盾,除了加强对代理人的监管外,还必须采取有效的激励方式提高代理人的管理积极性,尤其是要采用适当的薪酬激励的方式,将代理人的实际收益同企业的长期发展相挂钩。

薪酬激励是现代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激励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当期绩效的激励和基于长期绩效的激励两种方式。

其中,限制性股票和股票期权是目前国外广泛运用的两种长期薪酬激励方式。

从美国实施长期激励方式的趋势来看,在1990年之前,企业主要实施期权计划,但期权计划占激励方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截止2004年,限制性股票迎头而上,同期权计划所占比例大致相同。

同时,限制性股票计划也在一些国际知名企业中得到应用,比如美孚和微软分别于2002年,2003年停止期权计划的适用,转而投向限制性股票。

由此可见,长期激励机制的实施对于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经营者绩效有着重要意义。

我国应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积极推进以股权激励为代表的长期激励机制在我国的应用。

但由于市场监管、资本市场规范程度和公司治理模式等多方因素同西方发达国家存在差异,基于此,研究以限制性股票激励为代表的长期激励制度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应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二章文献综述股票期权作为股权激励的主流模式在国内外企业广泛应用,因此,国内外的己有的文献研究大多集中于股票期权,专门针对限制性股票的文献研究相对较少。

但是,两者作为股权激励的方式,有许多共同之处。

(一)国外相关研究Jensen and Murphy (1990)以不同时间段企业市值最高的120家公司数据为样本,对经理人薪酬与企业经营业绩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经理人的持股额占企业市值随时间坐标呈下降趋势,1938年该比例高达0.3%,到1974年降至0.05%。

在美国,资本市场的有效程度高,企业业绩与股价呈正相关的关系,股票市场可以体现公司的业绩。

由于持股比例随时间的不断下降,推断20世纪3080年代期间,企业高管人员的股票激励作用是逐渐下降的。

McColmen和Servaes(1990)将股东分为持股的内部人、分散的小股东、大股东和机构投资者四类,分别在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证券交易所选取1173家样本公司1976年和1093家样本公司1986年的数据。

实证结果为公司绩效与内部人持股之间呈曲线关系。

最初阶段公司业绩随着内部人持股比例的增加而增加,达到一定程度后又会随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下降。

(二)国内相关研究李增泉((2000)用1998年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对象,采用分组检验来分析高管薪酬总额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检验结果为两者并不相关。

魏刚(2000)用ROE, 并发现管理层报酬与地区差异,原因是高管持股总企业规模等因素密ROA衡量企业业绩,得出高管持股比例与企业业绩没有显著相关关系,且不存在区间效应;而管理层报酬受到行业环境的影响,与企业规模显著正相关,与其持股负相关。

黄小花,李林初((2004)的实证检验发现管理层持股与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存在区间效应,具体表现为:持股比例在区间04.41%之间时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在区间4.4132.88%范围内两者的相关关系加强;然而当管理层持股在32.88%以上时,与经营绩效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徐大伟(2005)也发现了管理层持股、公司绩效两者存在临界值关系,当持股比例位于(C 0,7.5%)时,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为正相关;而持股比例位于(7.5%,33.35%)区间时,与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呈现负相关;而当管理层持股在33.35%以上时,与公司经营绩效又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周欣、郑晓齐(2007)根据最大关联原则,借助模糊物元分析方法,通过设计出股权激励效率评价模型来对股票期权激励效率进行了分析评价,其结论为激励水平为中等。

王一平((2010)以境内上市公司截止到2007年的数据为样本,认为股票期权激励效果显著,但公司性质的差异会对股票期权激励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王烨等(2012)从股权激励中股票定价的角度对2005年到2011年间发布或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股票初始设定价格与管理层权利有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