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地理_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导入】猜谜语:不是篮球和鸡蛋轻轻一拨它就转你别看它个头小载着大江和山川(答案:地球仪)设计意图:作为初中的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轻松简单的谜语导入,提起学生的兴趣,打好这节课的基调。

【作业展评】猜出谜底地球仪后,点评两位同学制作的地球仪作品,指出他们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以鼓励和表扬为主,计入小组加分。

设计意图:有效适度的课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和自豪感,拥有积极昂扬的学习情绪。

【复习与回顾】回顾上节课所学重点知识,教师手持地球仪,引导同学们说出地球仪上特殊的点线轴,并对纬线的特点以及纬度的划分进行复习总结,进而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经线和经度》。

【板书】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3课时经线和经度一、认识经线【教师活动】在地球仪上标出任意两条经线,观察他们和南北两极有什么关系?在地球仪上标出赤道的位置,观察经线和赤道的关系?【学生活动】说出经线的特点——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赤道,轻而易举的得出了经线的概念。

二、经线的特点【教师过渡】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标出经线的概念,并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地球仪讨论经线的特点,完成表格。

【学生活动】小组派代表发言,汇总自己小组的结果。

【教师补充】关于经线的长度和指示方向,可以引导同学们把地球仪想象成一个橙子,把橙子皮切开并展平,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地球仪上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并且指示南北方向。

设计意图: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关联,便于理解,轻松有趣。

【教师提问】如果一位探险家从地球某点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一直向南,他能回到原来出发的位置吗?【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解释原因,因为经线是半圆,要想回到原来的出发点需要走一个整圆,那就不是同一条经线了。

【教师补充】如果沿着同一条纬线一直向东?可以回到出发的地点吗?设计意图:举一反三,考察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原理,而非死记硬背。

【教师过渡】讲完了经线,来对比一下经线和纬线的区别。

答对小组加分。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经线和纬线的相互关系学生归纳起来有些难度,特别是经线的相互关系容易答成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这里要求归纳的是经线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板图的方式把关键点标出,帮助同学们建构知识间的逻辑关系。

三、认识经度【教师提问】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经线?怎么区分无数条经线。

提示同学们回忆一下区分无数条纬线的方法,通过对比联想,得出区分经线的方法就是给不同的经线都标上经度。

要想给每一条经线都标上一个经度,首先要确定0°经线的位置。

【学生介绍】阅读材料——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教具演示】教师操作经纬网地球仪,介绍经度确定的原则:任意一根经线所在的平面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是多少度,我们就称它为多少度经线。

【学生演示】请两位同学上讲台用经纬网地球仪给大家指出90度经线的位置和180度经线的位置,并说一说为什么有两条90度经线却只有一条180度经线?设计意图: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是两条比较特殊的经线,后面不需要标东西经代号,单独拿出这部分内容来讲,能够深化学生记忆,并且请同学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也是突破难点的好办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教师提问】如何区分相同度数的两条经线呢?提示同学们根据纬度的划分方法得出结论。

东经——E,西经——W。

【观察归纳】经度的变化规律:东经——往东度数增大,西经——往西度数增大。

【课堂检测】考察同学们对以上规律的应用,请一位同学上黑板写答案,其他同学批改纠正。

设计意图:利用经度的变化规律,反复练习,查漏补缺。

四、东西半球的划分【教师讲授】两条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大圆圈称为经线圈。

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把地球一分为二,成为两个均等的半球。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猜测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设计意图:仿照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几乎全班同学都认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本初子午线。

这里其实有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划分半球的分界线应该是一整个经线圈,由两条经线组成,提示到这里同学们会很快更改自己的答案为本初子午线和180度经线。

更改之后,教师又指出第二个错误,真正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为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这样的设计层层递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想要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图片引导】展示下图,引导同学们思考如果这样划分东西半球有什么不利之处?【学生回答】假如以本初子午线将地球分开,会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被分割到两个半球上,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将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巩固练习】设计意图:本题做起来难度很大,学生尚未具备完善的空间想象能力,而且手中参考资料有限,在考试中很多同学会在这样的题上花费大量时间,而且难以做出正确答案。

先把这样的难题抛给学生,然后老师帮助同学们找到做此类题的简单规律,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效突破难点。

【总结规律】【板书】0°—20°都在东半球20°—160°160°—180°都在西半球【验证规律】利用以上规律,重新做一遍上面的练习题,发现变得容易许多。

【小结】总结经度的特点,学生抢答,计入小组加分。

E — 东半球 W — 西半球设计意图:本堂课的最后,检验学习效果,同时活跃课堂气氛,为同学们争取最后的加分机会。

学情分析1.学生的认知特点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

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

因此,在教学时要多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2.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

特别是七年级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但好奇心强,求知欲高,思维活跃,喜欢通过课堂各种活动,主动学习,发现知识。

所以,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心理规律,多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地球仪,并记录下自己的发现,通过一系列层层深入的问题,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知识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3.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个体差异教学时要尽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效果分析总体来说,《经线和经度》这节课基本做到了动态把握学情,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灵活调控课堂。

通过使用多种教具,引导学生在观察、想象、演示中,主动发现问题、记录问题,并借助小组讨论以及教师辅助讲解将抽象知识具象化,于实践性和探究性为一体,有效达成了三维目标。

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中,教师始终秉承提问问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解释原理先感性后理性、由形象到抽象的原则,试图找到课本与学生之间的最佳结合点,从而突破抽象复杂的知识难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将枯燥无味的知识趣味化。

既有效的落实了课标的要求,又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将课堂氛围带入高潮,在寓教于乐中帮助学生初步构建地理空间思维,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教材分析:“经线和经度”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的内容,包括经线的概念和特点,经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等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既是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

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经纬线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

就这章而言,经纬线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在本节课授课之前,学生已经亲手制作了简易地球仪,在制作地球仪过程中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关于地球仪的基本概念。

但由于概念和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在教材的安排上,我选择先讲较简单的纬线,再讲难度较大的经线。

这样的设计能够帮助学生通过对比的方法,找到与上节课纬线学习过程相似的地方,在寻找经线与经度的规律中,将经纬线的区别与联系内化于心,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前后两节课的设计与其说方法有些雷同,不如说是对核心知识点的深化与强化,只有反复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小结,才能引导学生真正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并逐步培养和形成地理技能。

教学目标(一)知识和技能目标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总结经线的特点,能正确读取经线的度数,并总结经度的变化规律,知道东西半球的划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地球仪,得出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和规律。

2. 明确半球的范围,加深学习地球仪的直观印象。

3. 通过小组合作,增强合作交流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团结互助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经线的特点和经度的划分。

(二)教学难点1. 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2. 东西半球的划分。

评测练习(共21分,1-8题每题1分,第9题4分,第10题9分。

A:18-21分,B:15-18分,C:12-15分)一、选择题1.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2.本初子午线是指()A.赤道B.0°经线C.180°经线D.20°W经线3.下列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东西纬度的分界线 B.和180°经线组成经线圈,C.是最长的一条经线 D.和0°经线组成经线圈4.表示东经的代号是()A.E B.W C.N D.S5.下列经线中,能和60°E组成经线圈的是()A.20°E B.120°E C.120°W D.20°W 6.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 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 D.20°W,160°E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位于西半球的经度一定是西经B.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找到和它度数相同的另一条经线图1-1C .经线的度数向西增加的一定是西经D .度数相同的两条经线一定在一个半球上8.经度和纬度都是0°的地点位于( )A .东半球B .西半球C .南半球D .北半球二、综合题9.读图1-1,完成下列要求。

(1)标出图中A 、B 两点的经度:A___________B__________(2)两点中位于东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位于西半球的是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