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筒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筒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中铝山西铝循环产业吕梁基地氧化铝项目氧化铝储运(新增氧化铝仓)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编制单位:山东淄建集团有限公司日期:2016年6月1日目录一、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 (1)1、编制依据 (1)2、编制原则 (1)3、编制范围 (1)二、工程概况 (1)三、施工方案 (1)1、施工准备 (1)2、配合比设计 (3)3、施工过程控制 (4)4、混凝土养护 (6)四、混凝土测温及温度计算 (6)1、测温制度 (6)2、温差控制 (7)3、养护和保温 (7)4、温度计算 (8)保温覆盖层厚度计算 (11)五、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主要问题 (12)六、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12)七、质量保证措施 (13)八、混凝土质量标准 (14)九、安全施工及应急措施 (14)十、附图 (15)筒仓基础、8.8m板测温孔平面布置大样图 (15)一、编制依据、原则及范围1、编制依据1.1中铝山西铝循环产业吕梁基地氧化铝项目氧化铝储运(新增氧化铝仓)工程图纸。

1.2 现行的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行业的有关规范、验收及施工指南。

1.2.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2-20131.2.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2.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1.2.4《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1.2.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1.2.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121.2.7《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2、编制原则2.1符合性原则。

必须满足建设工期和工程质量标准,符合施工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等要求。

2.3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

树立系统工程的理念,统筹考虑各工序的工期,搞好与下部工程的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资源优化。

2.4专业化施工的原则。

按工序划分为若干专业工班,投入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的专业化人员施工,确保工期和质量。

2.5适用技术与装备的原则。

采用适用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选择可靠的施工方法,尽量避免外部条件约束;采取先进、实用的、在类似工程已普通采用的成熟工艺技术。

3、编制范围本工程筒仓基础底板、8.8m板。

二、工程概况氧化铝筒仓基础底板为圆形,直径33.2m,厚度为2000mm,混凝土标号C30,结构型式为大型筏板基础。

8.8m板为圆形,直径28.9m,厚度为1800mm,混凝土标号为C30。

三、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1.1施工机具混凝土施工时,设两个施工班组,配备汽车泵2台,插入式振动器8台,其中2台备用,照明灯具6套,木抹子8把,平锹16把。

1.2施工人员设专职安全员1名,现场负责人2名,钢筋值班工人3人,模板值班工人3人,摊料10人,混凝土振捣8人,混凝土刮平、搓毛、压光6人,电工、机修工各1人。

1.3材料要求混凝土体积大,应控制水泥水化热影响,防止砼产生裂缝。

因此,要求搅拌站给予配合。

配制大体积混凝土所用水泥的选择及其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所用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的有关规定,当采用其他品种时,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应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或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所用水泥其3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40kJ/kg,7d天的水化热不宜大于270kJ/kg。

(3)当混凝土有抗渗指标要求时,所用水泥的铝酸三钙含量不宜大于8%;(4)所用水泥在搅拌站的入机温度不应大于60℃。

(5)骨料的选择,除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的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①、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宜大于2.3,含泥量不大于3%;②、粗骨料选用碎石:尽量选用粒径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严禁采用石屑作骨料。

选用碎石粒径5~31.5mm,含泥量不应大于1%。

③、应选用非碱活性的粗骨料;(6)为推迟水化热的峰值期、减低水化热及延长凝结时间,适于泵送砼要求掺缓凝外加剂和高效减水剂。

为减少水泥量,可掺加适量的粉煤灰。

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其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 1596和《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

(7)所用外加剂的质量及应用技术,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和有关环境保护的规定。

(8)外加剂的选择除应满足本规范第4.2.5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要求:①、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应根据工程所用胶凝材料经试验确定;②、应提供外加剂对硬化混凝土收缩等性能的影响;(9)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10)拌合用水的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有关规定。

拌合站对混凝土质量负责,试验室及时进行试验检测,必须满足混凝土的强度和各种性能要求,另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作必要的调整。

同时,混凝土的供应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保证连续不间断。

1.4其他准备(1)浇筑混凝土之前,要先通知监理单位对钢筋、模板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

(2)做好测温孔的安置以及记录工作。

(3)做好预防天气变化的覆盖材料(塑料布、雨衣)及降水、排水措施。

(4)组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学习施工规范、新的验收评定标准,熟悉施工图纸,编制详细的施工技术交底,引测-1.0m,7m水平标高控制线。

技术人员察看现场,掌握结构布局,钢筋疏密位置,以便掌握砼浇筑流向,浇筑方法,浇筑重点。

(5)每车砼进场后,先核对送货单上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然后检测每车砼的坍落度(偏差不得大于±30),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不合格的坚决作退货处理。

(6)事先与有关管理部门和周边单位邻居联系,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办理好夜间施工许可证,使搅拌车顺利进入工地,施工现场有统一的指挥和调度,泵送砼时,规定联络信号和配备通讯工具,提前准备好夜间施工、照明用电,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7)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做好各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与当地气象台、站联系,掌握近期气象情况。

2、配合比设计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现行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JGJ-55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混凝土28d强度作为指标时,应将其作为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依据。

(2)所配制的混凝土拌合物,到浇筑工作面的坍落度不宜低于160mm。

(3)拌和水用量不宜大于175kg/m3。

(4)粉煤灰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40%;矿渣粉的掺量不宜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粉煤灰和矿渣粉掺合料的总量不宜大于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的50%。

(5)水胶比不宜大于0.55。

(6)砂率宜为38~42%。

(7)拌合物泌水量宜小于10L/m3。

3、施工过程控制3.1混凝土浇筑前准备(1)在混凝土制备前,应进行常规配合比试验,并应进行水化热、泌水率、可泵性等对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所需的技术参数的试验。

(2)在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时,应根据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温控施工方案的要求等,提出混凝土制备时粗细骨料和拌和用水及入模温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3)砼进场后质量控制由供需双方和监理共同取样测量坍落度,对坍落度测量合格后立即卸料,不管任何原因罐车内严禁加水。

(4)泵送的程序砼在泵送以前,应先泵水,然后泵与砼同配合比的水泥砂浆,使管壁处于充分滑润状态;砼的泵送按照初始泵送、正常泵送、短时间停泵、长时间泵送的操作规程作业。

(5)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根据整体连续浇筑的要求,结合实际结构的尺寸大小及混凝土供应条件等情况,根据规范要求采用整体分层连续浇筑施工。

(6)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0°C,最大升温值不宜大于50°C。

3.2混凝土浇筑3.2.1浇筑顺序:混凝土浇筑两台泵车从中间开始,向两边依次浇筑,先远后近。

3.2.2分层厚度为500mm,应尽量缩短间歇时间,并保证在前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后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以保证浇筑的连续性和施工质量,层间最长间隔时间不得大于混凝土初凝时间。

混凝土浇注时采用二次振捣。

3.2.3振捣点布置:根据砼泵送时自然坡度,在每个浇筑层的前后布置两道振动器,第一道布置在砼的卸料点,解决上部砼的捣实,第二道布置在砼的坡脚处,确保下部砼的密实,这样通过混凝土的振动流淌达到均匀铺摊的要求。

浇筑工作向前推进时振动器也相应跟上。

泵送时不得让砼直接冲击到钢筋上。

同时准备备用振捣器,对任何临时卸料处随时振捣。

3.2.4振动棒操作人员应安排有操作经验的人员担任,熟练振动棒的操作方法。

严格按照混凝土振捣要领“快插慢拔”施工,快插是为了防止先将表面混凝土振实而与下面混凝土产生分层、离析现象,慢拔为了使混凝土填满振动棒抽出时所造成的空洞。

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产生漏振,严禁将振动棒停留在泵管口运平砼用。

每个插入点振捣时间应由现场确定(表面出现少量砂浆,无气泡逸出为止),一般10秒左右,插入点之间距离控制在50cm左右,不得漏振,振捣时不得用振动棒赶浆,不得振动钢筋和模板。

3.2.5振动棒的插入深度应至少插入下层混凝土5cm,消除上下层混凝土之间胡缝隙。

混凝土浇筑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对未初凝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排除因泌水在粗集料和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份和空隙,提高钢筋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少混凝土内部微裂,增强混凝土的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15%左右,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

根据以往的施工经验,控制二次振捣在混凝土浇筑后约2h的恰当时间内进行。

3.2.6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受力钢筋、定位筋、预埋件等移位变形。

3.2.7泌水处理大流动性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

在混凝土垫层在施工时,预先在横向上做出20mm的坡度,使大部分泌水顺垫层坡度通过两侧模板底部预留孔排出坑外。

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脚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即从顶端往回浇筑,与原斜坡相交成一个集水坑,另外有意识地加强两侧模板处的混凝土浇筑强度,这样集水坑逐步在中间缩小成小水潭,用软轴泵及时排除。

采用这种方法排除最后阶段的所有泌水。

3.2.8试块留置抗压试块同普通混凝土,连续浇筑的超过1000m3的混凝土可每200m3做一组试块。

标准养护试块在拆除试模后应及时送现场养护室养护。

同时按规范要求留置600度/天的同条件试块。

相关主题